張皖吉
一些人可能在“小資白領(lǐng)”地高談闊論;一些人可能被冷落在浮華的城市背后,好似被拋棄的碎片……
碎片一:城市美容師
盡管是酷熱的夏天,她還穿著那件厚重的工作服,戴一個白口罩。因花白的頭發(fā)而猜不出來她的年齡,蹣跚著步履只為了養(yǎng)家,竹條扎起的掃帚有節(jié)奏地?fù)P起塵土,淹沒了她汗津津的臉。衣著代表著她的身份,路人的皺眉詮釋著她的卑微。
人們美其名曰“城市美容師”,而在她(他)們心中的實名卻永遠(yuǎn)都是——“掃地的”。
碎片二:擺地攤的
一塊塑料布,上面碼著幾樣蔬菜,他翻著張張毛角票,盤算著一天的收入,忽一婦人走來,駐足于攤前,他頓時精神起來?!皟蓧K二。”“兩塊吧!”“這菜可都不掙錢。”“呀!就兩毛錢,天天打這兒過!”
他只是個剛進(jìn)城的農(nóng)民,可能是第一次擺攤賣菜,討價還價自是不習(xí)慣。他仰頭看了看要落下的太陽,默認(rèn)了這個價錢。小心地接過皺皺的兩元紙幣,細(xì)心地展開,撫平,放進(jìn)腰包里,鼻尖沁出的細(xì)密汗珠伴著難以遮掩的喜悅。
“快走,快走!”“怎么了?”他一臉迷茫,卻見四周的地攤一瞬間都沒了。一輛車駛來,不分三七二十一搶了他的東西。他卻只哭喪著臉,眼看著自己的辛苦化為泡影,還不知為什么。
那些“城管”的人說,地攤影響市容。
碎片三:乞討者
他們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卻都出現(xiàn)在最繁華的地段,有些捏著柄胡琴,有些展示著斷臂,有些還是孩子,卻不得不出于生計在此出賣尊嚴(yán),讓襤褸衣衫成為他們的標(biāo)志。
過客的眼神是唾棄,對于他們的不幸,人們卻投去冷落的目光:于是,盡管他們跪著,祝福著那些“好心人”,人們卻全當(dāng)視而不見。
他們都是“隱形人”。
這樣的城市碎片,你可曾注意過?
(作者系吉林省第二實驗學(xué)校學(xué)生)斯米爾諾夫(俄羅斯)
點評關(guān)注“碎片”,關(guān)注愛
以之
以小見大是雜文創(chuàng)作的常用手法之一,通過對生活中那些不大引人注意的小事和“片段”的描寫可以衍生出對社會、人生的看法。這就要求我們從小處著手,于大處著眼。
《城市碎片》一文正是以幾個“碎片”的形式,在描寫刻畫城市中較少為人注意的幾個場景的同時,不自覺地串起作者對整個城市弱勢群體的悲憫與關(guān)愛。這正是作者行文布局的巧妙之處。沒有講大道理,而是通過一種“蒙太奇”的手法來透視鏡頭背后較為實質(zhì)的東西。
作者在整體行文中,始終貫穿著一種反襯的寫作手法。“城市美容師”和“掃地的”的反襯,“擺地攤的”和“城管”的反村,“乞討者”與“隱行人”的反村……這本身就是雜文創(chuàng)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通過反村可以使“假、惡、丑”的畫皮得以還原,使“真、善、美”得到彰揚。
本文的整體布局緊湊有序且首尾呼應(yīng)。不足之處在于其主旨缺乏新意,使得文章略有陳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