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月,我作為一名遵義會議紀念館的講解員,有幸參加接待并親自為楊尚昆同志講解了遵義會議和紅軍四渡赤水這段歷史,親耳聆聽了楊尚昆同志的教誨和對遵義會議紀念館所陳列史實的一些訂正意見。事隔22年之久,當我又一次拿出當年楊尚昆同志在聽我講解后、給我簽名時留下的那張極其珍貴的彩色大照片和墨寶時,不禁激動萬分,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當年他老人家那慈祥、親切的音容笑貌。
楊尚昆,1907年8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潼南縣雙江鎮(zhèn)(今屬重慶市),今年8月,是他百歲誕辰。從1926年加入共青團開始到1998年9月14日逝世,72年革命生涯中,楊尚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建樹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
楊尚昆與遵義的情結(jié)還得從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長征說起。
1934年10月,紅三軍團政委楊尚昆、軍團長彭德懷率領(lǐng)部隊從江西雩都出發(fā),開始長征,先后突破國民黨軍設置在汝城、郴州、宜章的三道封鎖線。在強渡湘江戰(zhàn)役中,楊尚昆和彭德懷率部浴血奮戰(zhàn),掩護中央和軍委縱隊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企圖憑借湘江這道天然屏障消滅紅軍的目的。由于戰(zhàn)功卓著,中革軍委通令表彰紅三軍團彭德懷、楊尚昆及全體指戰(zhàn)員的“英勇與模范的戰(zhàn)斗動作”。12月20日,楊尚昆和彭德懷聯(lián)名致電中革軍委:堅決支持黎平會議關(guān)于在川黔邊建立根據(jù)地的決定。建議首先赤化遵義、桐梓、綏陽、湄潭、鳳岡、思南6縣,南扼烏江,北控婁山關(guān),扼制長江方面的來敵。1935年1月5日,楊尚昆和彭德懷率紅三軍團開始渡烏江北進。7日凌晨和紅一軍團配合智取了遵義城。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著名的遵義會議)。在會議召開期間,黔軍柏輝章率兵從南面瘋狂地向遵義撲來,在這危急關(guān)頭,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受命離開遵義會議會場,急奔刀靶水,率部奮擊柏輝章部,打退了敵人瘋狂的進攻,保證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和圓滿結(jié)束。刀靶水戰(zhàn)斗是遵義會議的一場保衛(wèi)戰(zhàn),是彭德懷、楊尚昆對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的杰出貢獻。
楊尚昆和彭德懷騎馬趕到遵義時遵義會議已經(jīng)召開。在遵義會議上,楊尚昆批評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嚴重錯誤,旗幟鮮明地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遵義會議后,紅軍二渡赤水,回師貴州,楊尚昆與彭德懷又指揮紅三軍團浴血奮戰(zhàn),攻占天險婁山關(guān),控制制高點點金山。敵人為奪回失去的陣地,組織多次反撲,紅三軍團采用正面迎敵、左右迂回包抄、前后夾擊的戰(zhàn)術(shù),殲敵大部,搶占了關(guān)口,殘敵倉皇南逃,紅軍勇猛直追,于2月27日進至遵義城下。退守遵義的殘敵固守待援。是日黃昏,紅三軍團的戰(zhàn)士不顧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經(jīng)過四個小時的激戰(zhàn),控制了遵義城南的紅花崗、老鴉山高地。為奪回遵義,蔣介石又派吳奇?zhèn)サ膬蓚€師向遵義反攻,都被英勇的紅一、三軍團殲滅和擊潰。
紅軍二渡赤水后,紅三軍團在楊尚昆、彭德懷的親自指揮下,五天之內(nèi)占桐梓、攻婁山、再克遵義城,取得了殲滅和擊潰敵人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三千余、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及槍支彈藥的重大勝利,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這一戰(zhàn)役是紅軍長征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使紅軍徹底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面,取得了戰(zhàn)斗的主動權(quán)。
1935年2月27日,紅軍二占遵義后,紅三軍團司令部設在離會址不遠靠山坡的一座地主的房屋里,遵義會議會址當時駐扎著紅三軍團的一個營。楊尚昆在此期間又一次到了遵義會議會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遵義地、市委極其重視遵義會議的紀念工作,成立了“遵義會議紀念館建設籌備委員會”,并根據(jù)群眾提供的紅軍在遵義天主堂開過會的線索,初步確定那是舉行遵義會議的地方,即掛上“遵義會議紀念堂”的牌子。1954年1月,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致函遵義市委稱,“在某個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會議是在遵義舊城一個軍閥師長的公館內(nèi)召開的”。有關(guān)方面即將當年黔軍師長柏輝章的公館拍照寄至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請求幫助認定。1954年8月,貴州省委接到中央辦公廳秘書長楊尚昆的電話說:遵義會議是在黔軍閥師長柏輝章的房子里召開的。遵義會議會址得以正式確定。1957年3月7日,遵義會議紀念館第一任館長、老紅軍孔憲權(quán)與資料員國瑞臻一起到北京訪問楊尚昆。他是第一個接受遵義會議紀念館工作人員采訪的遵義會議參加者。楊尚昆就遵義會議的時間、到會人員、討論的問題、與會者的身份、著裝、住處、會議室的情況等等問題作了回憶,并批示要搞好遵義會議紀念館的陳列工作。
楊尚昆三進遵義會議會址是在1958年11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中央委員李井泉、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頡伯的陪同下從貴陽來到遵義。一到遵義他們首先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當楊尚昆、鄧小平來到這座闊別20多年的樓房,一走進會址的大門,楊尚昆就興奮地說:“就是這里,這個地點找對了?!弊哌M陳列室,楊尚昆告訴紀念館的負責人孔憲權(quán)說:“這里是當時的作戰(zhàn)室?!睏钌欣ミ€說他當時住樓下。楊尚昆、鄧小平這兩位遵義會議參加者的到來,對剛建不久的紀念館的業(yè)務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楊尚昆肯定了遵義會議會址的正確地點,證實了作戰(zhàn)室的房間位置是對的,肯定了遵義會議會議室位置是準確無誤的,并明確了他與彭德懷在遵義會議期間的住室,同時還證實了位于楊柳街的天主教堂是當年的紅軍總政治部駐地。
遵義會議會址在查找落實后,于1959年進行維修,196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64年,又對遵義會址采用整體脫落、原件安裝、重新復制、保持原貌的方法再現(xiàn)1935年紅軍長征時的景觀??⒐ず?,省地領(lǐng)導一起研究,決定請毛主席為遵義會議會址題字。省委寫信給中央,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收到信后非常重視,及時將信送呈毛主席。1964年底的一天毛主席欣然提筆,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后來,書有這六個字的門匾就掛在了遵義會議會址的正門上。遵義會議紀念館自50年代中期開放以來,接待觀眾近3000萬人次,其中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70多人次。楊尚昆是遵義會議的參加者,也是遵義會議紀念館接待的首批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
光陰似箭,1985年1月15日,遵義人民迎來了遵義會議50周年的大喜日子,整個遵義城沉浸在一片歡欣鼓舞的熱烈氣氛中。2月22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偕夫人李伯釗(老紅軍,當年是紅一方面軍總政宣傳部干事)第四次來到遵義會議會址。故地重游,令他們夫妻二人特別高興。當楊尚昆再一次走進50年前住過的房間時,他指著面對大門左邊用門板搭的床鋪興奮地告訴我們說:“當年我就住在這里。”接著便坐在鋪上攝影留念。隨后又與夫人李伯釗坐在床旁的木椅上,照相留念。在參觀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遵義會議輔助陳列室、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住居時,楊尚昆和李伯釗回憶了很多當年紅軍在長征途中以及在遵義時的戰(zhàn)斗情景,還給我們訂正了幾處與史實有出入和不完善的情節(jié)。如:在參觀中,楊尚昆指著紅軍長征圖上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的地點古陂沉痛地說,“四師師長洪超在這里犧牲了”;在紅一方面軍序列表前,楊尚昆說:“姚喆整編后是十四團團長,楊勇是十團政治部主任。你們既然把參謀長的名字都寫上了,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是平級的,只寫參謀長不寫政治部主任就不好了?!睏钌欣サ姆蛉死畈撘蚕蚣o念館的負責人田興詠講述了一些紅軍干部任職的情況。并回憶了當年紅軍總政治部里的一些女同志如鄧六金、邱一涵等人的情況。還會見了當年在她幫助和影響下參加革命的女學生李小俠。后來我們都根據(jù)楊尚昆的意見對有出入和不完善的史實進行了補充和訂正。
在參觀中,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為楊尚昆和李伯釗講解了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那段歷史。楊尚昆和李伯釗認真聽著我的講解,一邊聽一邊點頭。面對著兩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我的心情十分激動,越講越興奮,講完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紙和筆,請他為我題字留念,他欣然拿起紙筆寫下了“楊尚昆”三個字,攝影師也在這時按動了快門,給我留下了一生中最寶貴的一張照片。楊尚昆在遵義期間還拜謁了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重游了烏江渡口,并為遵義軍分區(qū)題詞:“以勞養(yǎng)武,富民強兵”,為遵義會議50周年題詞:“紀念遵義會議五十周年”。
參觀結(jié)束的時候,楊尚昆說: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作為這次會議的一個參加者,我感到十分榮幸。遵義有她的光輝歷史,我今天又回到這個英雄的城市,非常高興,特別是看到了遵義的變化,感到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是十分英明的。遵義這個城市有點起飛的樣子,今后,應繼續(xù)發(fā)揚遵義英雄城市的特點,在“四化”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1982年楊尚昆為遵義縣黨史研究室編撰的《中央紅軍在遵義》一書題寫書名,1989年9月,還為遵義新聞圖片社編輯的《遵義解放40年》一書題寫書名,為我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墨寶。同時他還出版發(fā)表了很多關(guān)于長征和遵義會議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大力宣傳了長征和遵義會議精神。他曾深情地說:我們許多從長征路上走過來的老同志,提起遵義會議,都會油然而生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情。
( 責編 雷 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