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國政府曾致電中國政府派兵協(xié)助盟軍占領日本。由于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變化,中國最終喪失了這一作為戰(zhàn)勝國的權利。這段歷史鮮為人知,筆者通過梳理,寫就此文,以饗讀者。
1945年九十月間,美國政府通過美國駐華大使館,轉(zhuǎn)來一個致中國政府的公文,大意是“商請中國政府派出部隊,協(xié)助盟軍占領日本事宜”。當時,從中國政府外交部、軍事委員會外事局到蔣介石侍從室,都已核準簽字,其中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作出批示,大意為“由軍令部一、二廳擬一個由5000人編成的支隊派遣日本,呈核”。
或許是因為國民黨政府更多地從戰(zhàn)后國內(nèi)的政治格局考慮,所以只答應派遣一個相當于混成旅編制的支隊。
據(jù)說,中美雙方曾就中國占領軍派遣問題進行了多次協(xié)商。最初,美國希望中國派出一個軍5萬官兵,并點名由孫立人指揮的新一軍擔當此任。因為該軍全副美式裝備,而孫立人又畢業(yè)于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與美國很多將領都相識。當時新一軍駐防廣州,到日本也較為方便。但國民黨當局不同意,因為新一軍在中國軍隊中的戰(zhàn)斗力數(shù)一數(shù)二,早已決定派遣其到東北去擔任接收任務。他們更希望把這精銳之師用在“刀刃”上。
后來,美方又提出至少要派一個師,否則有點“名不副實”。經(jīng)過反復研究,國民黨當局才決定派出一個15000人編制的師,協(xié)助盟軍占領日本。最終選定1945年12月派去河內(nèi)受降的、由榮譽第二師組建的陸軍第六十七師作為中國駐日占領軍,師長戴堅。次年4月,榮譽第二師接到南京政府命令,開赴海防集中待命。
中國駐日占領軍的駐防地,盟軍總部最初想安排在以新瀉縣為中心的日本北陸區(qū)。中方認為,新瀉縣既不是日本重要地區(qū),亦不是工業(yè)區(qū),山多人少,對中國占領軍來說很沒臉面,因此提出要以四國島為駐防區(qū),它雖不是大工業(yè)區(qū),但是一個完整的島嶼,如果中國軍隊在這里駐防,不與其他部隊接觸,對管理控制也較容易。但盟軍總部告知,四國島已劃定為英軍的駐防區(qū)。中方又提出駐防九州,理由是長崎離上海很近,于我方補給、聯(lián)絡都很方便。盟軍總部再次否決,說九州的防務很重要,不是中國軍隊所能擔負的。后來盟軍總部提出,以愛知縣為中心,加上靜岡和三重兩縣。愛知的首府名古屋市是日本的第三大工業(yè)城市,靜岡既是風景區(qū)又是農(nóng)業(yè)區(qū),駐防在這里比較合適。至此,中國駐日占領軍的駐防地才算定下來。師部設在愛知縣的首府名古屋市,隸屬美軍第八軍指揮。
1946年5月初,蔣介石在南京召見了第六十七師師長戴堅,隨后又分3批召見了該師的團以上軍官。5月27日,戴堅與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一同飛赴日本,代表團成員和占領軍先遣官員也同機前往。他們一行從上海江灣機場出發(fā),乘坐一架B--24轟炸機,因為是以戰(zhàn)勝國的身份前往,必須要攜帶武裝進入日本,以示戰(zhàn)勝國的威嚴。轟炸機除了不攜帶炸彈外,機上所有槍械原封不動。
這次到日本,中國占領軍先遣官員主要是與盟軍總部和美軍第八軍聯(lián)系,同時了解中國軍隊駐防區(qū)和部隊營房的情況,還有一些其他事宜要與美方交涉。
飛機降落在日本厚木機場后,代表團成員赴東京,占領軍先遣官員則留在橫濱。戴堅先拜會了美軍第八軍軍長艾克伯格中將,隨后召集全體人員開會,通報有關情況。
6月4日上午,戴堅到東京,由朱世明引領面見了盟軍統(tǒng)帥麥克阿瑟將軍。次日,他在離日之前,給有關人員交代了一份六十七師的編制裝備略表。同時還有兩個任務:一是設法向美軍方面要一份各級軍官士兵的薪餉表,以便參考擬就一個中國占領軍的官兵薪餉表。戴曾以目前中國外匯困難為由,要求盟軍總部支付中國占領軍費用,麥克阿瑟答應可以考慮。二是繼續(xù)聯(lián)系汽車問題,爭取把部隊完全改編為機械化師。
第六十七師共有14500人,轄有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運輸團、1個戰(zhàn)車營、1個工兵營、1個通訊營、1個特務連,還有1所野戰(zhàn)醫(yī)院和1支200多人的擔架隊、1支100多人的宣傳文工隊。因此,全師的薪餉不菲,花費極高。當時以美元為單位計算,比之美軍的標準,軍官低30-50%、士兵約低20%。最低級的二等兵每月20美元、最高的少將師長為每月430美元。如此算來,光是全師的定額薪餉,每月就需要50萬美元左右,再加上出勤費、教育演習費、交通汽油費、辦公費和其它雜費等,每月至少要200多萬美元。
中國占領軍先遣隊赴日約一個星期后,盟軍總部參謀處與中方人員舉行了第一次會談。第一個問題是關于占領軍的編制,主要是六十七師在建制上與美軍有所不同,他們不理解。第二個是裝備,六十七師有3種重武器,既有汽車牽引,又有馬匹拉拽和騾子馱載,速度不一,何以指揮?對此,中方進行了解釋。第三個是關于騾馬問題,為了防止牲畜把傳染病帶到日本,盟軍總部規(guī)定凡是騾馬上岸必須進行檢疫,而這一過程大約要3到6個月,這件事如何處理?中方乘機提出需要補充各種汽車,這樣就不再使用騾馬了。第四個問題是中國軍隊伙房使用的燃料是木柴,但按盟軍總部占領日本的規(guī)定,木柴不能在日本征用或購買,必須從國內(nèi)運來,因此要提出一個運輸計劃。中方感到如果燒木柴,全師每月合計是450噸,運輸量實在太大,于是將此情況報告國內(nèi),建議部隊改燒煤炭、煤油或汽油。
隨后,美方把盟軍占領日本的一些法規(guī),擇其重要部分作了通報。一是強調(diào)美軍對日本的??貦?,二是各國占領軍所需費用、物資都由本國負擔,不在日本取用一草一木。
最后,美方要中方提供中國占領軍由上海到名古屋的船舶運輸計劃,主要是六十七師整個部隊海運需要多少噸位,以及此后部隊每月的運輸補給需要多少噸位。
在第二次會談中,中方提供了中國占領軍所需的運輸噸位統(tǒng)計表。盟軍總部研究決定,有關占領軍的軍費美方可以墊付,將來由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結算。另外,關于所需的各種汽車,可以調(diào)撥剩余物資給中方,但原則上是作價調(diào)撥,也要記賬。
其后,中國占領軍先遣官員在橫濱一直等到7月中旬,可是無一點音訊。7月下旬的一天,中國駐日代表團來電,要占領軍先遣官員都遷到東京去。后來才得知,中國占領軍不來了。
話分兩頭說,當榮譽第二師全體官兵得悉將派駐占領日本這一喜訊后,莫不為之振奮,“從此揚威海外,當可一雪恥辱”了。他們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之中,決心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最佳的軍事技能,體現(xiàn)中國軍人威武之師、正義之師的風貌。
中國駐日占領軍全體官兵身在越北海防,心早已馳往日本,天天翹首北望。然而,當他們一切準備就緒、整裝待命之時,卻被告知最高當局從國內(nèi)時局考慮,決定取消中國占領軍赴日計劃。結果,美國艦隊杳如黃鶴,等來的是國民黨政府派來的“海地”、“海張”兩艘萬噸輪,于1946年的8月中旬將他們接運回國。至此,喧囂多時的“中國駐日占領軍”計劃成為泡影,成為中國軍人心中的一件感事!
究其原因,可以說是國民黨當局一己之利在作祟。因為派遣占領軍去日本,僅僅1個師的費用,就足以供養(yǎng)10個師的兵力,這在蔣介石看來是得不償失。對他來說,當時最迫切的問題還是與中共的爭斗,他必須把全部兵力都投到內(nèi)戰(zhàn)之中,于是放棄了中國軍隊對日實施占領。
當然,當初美國邀請蔣介石政府派兵參加占領日本,可以說是“別有用心”,目的是應對蘇聯(lián)指責美國單獨占領日本。盡管盟國有權派兵參加對日占領,但從一開始美國就實施“獨霸”政策,這使得蘇聯(lián)極為不滿。其后,由于蘇聯(lián)在占領日本問題上與美國達成了某種“諒解”,也就默認了美國的這種霸權。如今“事過境遷”,美國當然就不再需要中國出面幫助“解圍”了,這也是原因之一。
中國軍隊以戰(zhàn)勝國的名義派駐日本,這本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于我們所贏得的那場對日戰(zhàn)爭,多少都存有幾許遺憾。我們的山河曾遭蹂躪,我們的人民曾遭涂炭,可我們卻未能踏入敵人一寸國土。
當然,中國空軍曾有過一次“人道遠征”。1938年5月19日,空軍十四中隊中隊長徐煥升與佟彥博駕駛兩架馬丁轟炸機從漢口起飛,途經(jīng)寧波加油后繼續(xù)跨海東征日本,于20日凌晨抵達日本九州長崎,在上空撒下傳單,后又飛往福岡等地,先后撒下傳單百萬份,正告日本侵略者:“爾再不馴,則百萬傳單一變而為萬噸炸藥矣。爾其戒之!”然而,那次中國戰(zhàn)機的日本之行,充其量只是一種精神威懾,未及皮肉之痛,無論是作用還是影響,都很有限。
因此,作為戰(zhàn)勝國的中國,能派遣占領軍去日本,實是讓國人拍手稱道、擊掌叫好的幸事!它既體現(xiàn)了戰(zhàn)勝國的一種威嚴,亦表達了中國軍隊揚眉吐氣的心境。它能夠讓日本人零距離地感受到中國人笑到了最后,是勝利者。不管日本侵略者曾經(jīng)多么不可一世,但最終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面對勝利者,它只能低頭服輸。
但是,中國沒有派遣占領軍參加對日占領,失去了一個揚我國威、滅敵氣焰、洗刷恥辱的極好機會,以至于在一些日本人的眼里,似乎從來就沒把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