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時要想有內容、有文采,就需在乎平時的積累,建立自己的題材庫。積累包括對社會生活的感悟和記錄,而要做好積累則需要對教材中的素材進行疏理,大量進行課外的閱讀;同時教師也應該有目的為學生印發(fā)一些資料;另外,學生需要經常性地練筆,這樣能夠使素材內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素材;積累;教材;閱讀;練習
寫作時要想有內容、有文采,就需在乎平時的積累,建立自己的題材庫。長期積累下去,可使學生有所領悟,也會給學生帶來寫作上的靈感。
—、積累什么
1.積累生活
我們要用教材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去發(fā)現極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的事理,表達自己獨特的生活感悟,一顰一笑,山情風物皆能打動人的心扉,撥動心弦,隨時把它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來,長期以往就能觸發(fā)學生寫作的靈感。
2.積累寫作素材
①社會生活方面,如社會熱點問題,人生道理等;②品德修養(yǎng)方面;③人文教育方面,如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人文情懷,民風民俗等;④情感方面,如親情、友情、愛情,人生的價值;⑤名山大川,如狀形繪景,名聯傳說;⑥科技方面,尤其是科技最新動態(tài),諸如“神舟五號”試航成功;⑦理想實踐方面;⑧審美情趣方面;⑨民謠、歌詞、短信。
二、怎樣積累
1.疏理教材
教材就是一個素材大全,里面有許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可以直接引用的名言警句、典故、文學文化常識;可仿寫的句式或句段,如寫最抒情的片斷,有比喻夸張等修辭的句式;也可以自己總結人物事跡,像蘇軾、辛棄疾,身處逆境卻豁達開朗;霍金、海倫·凱勒、史鐵生身殘志堅;李白與杜甫,元稹與白居易生死不渝的友情等等。這些疏理出來的材料,經過分析加工,都可以很好地應用到寫作當中。
2.課外閱讀
信息社會知識來源途徑較多,如網絡、書籍、影視等,它們的內容非常廣博,知識異常豐富。通過課外閱讀,學生不僅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和才干,還能積累到許多的寫作素材和寫作形式,以及良好的語感。
3.教師有目的印發(fā)
教師相對于學生,有一定的優(yōu)勢,也多了一些經驗,看問題較之學生深刻。而作文主題總會有一些規(guī)律可循。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寫作的目的、要求,以及相關題目,把一些可利用的材料,印成相關的寫作材料給學生下發(fā),這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4.以練代積
要將積累內化為學生的寫作能力,這需要多練多寫,也就是以練代積。如閱讀了一本書,可以寫故事梗概,既加深了記憶,又鍛煉了寫作能力;可以談內心感受,既培養(yǎng)了情感,又深化了認識。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它是很有作用的一個方法,要指導學生抒寫內心真實感受,不能固步自封。
作文要有內容,有材料,而材料來自于平時的積累。學生只有掌握了大量豐富的寫作素材,化為內心的獨特感受,寫作的時候才會有事可敘,有景可繪,有情可抒,有話可說,這樣繪人寫物,信手拈來,寫作時便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