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下定義題,可以按一定的步驟進行操作,包括明確下定義的基本格式,找準臨近屬概念,確定主干句;篩選信息,去偽存真,找準種差;整合特征句,擴展主干句,給概念下定義;刪減壓縮,控制字數(shù)。
【關鍵詞】下定義;屬概念;種差;整合;刪減
今年高考湖北卷語文第20題是“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jié)’。(不超過35個字)”,這道題要求解釋“端午節(jié)”,也可以看作是給“端午節(jié)”下定義。這種題型在2003年全國卷第24題已出現(xiàn)過,2003年全國卷是根據(jù)所給材料,為“遺傳”下定義。根據(jù)材料給概念下定義實質上是壓縮語段與擴展語句相結合的題型,對整段材料來說是壓縮,但對材料中的主干句來說卻是擴展,即將一個簡單單句擴展成一個復雜單句。我們只要明確了下定義的基本格式,在材料中找準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征,組合成規(guī)定字數(shù)內的一句完整的單句就可以了。答題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一、明確下定義的基本格式,找準臨近屬概念,確定主干句
下定義的基本格式是:被定義概念=種差(被定義概念區(qū)別于其他種概念的本質特征)+臨近屬概念。
我們首先要找準被定義概念臨近的屬概念。例如:名詞的臨近屬概念是詞,等腰三角形的臨近屬概念是三角形。
其次,要確定句子的主干,在所給材料中找到主干句,句子的主干應該是甲(被定義概念)是乙(臨近屬概念)。如:名詞是詞,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
例1.2003年全國卷第23題: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遺傳”下定義。
①遺傳是一種生物自身繁殖過程
②這種繁殖將按照親代所經(jīng)歷的同一發(fā)育途徑和方式進行
③在這一過程中,生物將攝取環(huán)境中的物質建造自身
④這種繁殖過程所產生的結果是與親代相似的復本
第一步,找準臨近屬概念。從材料的第①句中可以看出“遺傳”的臨近屬概念是“生物自身繁殖過程”。
第二步,確定句子的主干,找準主干句。按照甲(被定義概念)是乙(臨近屬概念)的格式,材料句中的第①句話是完全符合這種格式的。那么就可以確定第①句就是主干句。我們用“遺傳是一種生物自身繁殖過程”作為主干,“遺傳”可以這樣下定義:遺傳是生物按照親代所經(jīng)歷的同一發(fā)育途徑和方式,攝取環(huán)境中的物質建造自身,產生與親代相似的復本的一種自身繁殖過程。
二、篩選信息,去偽存真,找準種差,即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征
所給材料中,有的并不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我們應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取舍,去偽存真,找準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征。事物的本質特征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的根本屬性,是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標志。那么怎樣才能去偽存真,找準種差,即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征呢?下面借助例2來作分析。
例2.對下列文字進行篩選和組合,給“書目”下一個定義。(不超過40個字)
①圖書目錄是一種工具書
②圖書目錄是能夠幫助人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③圖書目錄的用途是供人們查找的
④圖書目錄分為“薄式目錄”和“卡片式目錄”等
⑤圖書目錄是按照一定順序編寫的
⑥圖書目錄記錄書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況
材料的第②句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說明書目的作用,沒有揭示書目的本質特征,況且下定義是不能用比喻的,故應排除。材料的第④句講的是書目的分類,也沒有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況且定義中是不含分類的,所以也應排除。只有第③句、第⑤句、第⑥句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因此,我們歸納出書目的本質特征是:(書目是一種)記錄書名、作者、出版和收藏情況,按照一定順序編寫,供人們查找(的工具書)。
三、整合特征句,擴展主干句,給概念下定義
我們通過第一、二步的分析,找到了主干句,也準確地找到了種差,明確了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征,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分散在不同句子里的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語句按恰當?shù)倪壿嬳樞蜻M行整合,對主干句進行合理的擴展,準確地給概念下定義。
例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電子現(xiàn)金”下定義。(不超過50個字)
①電子現(xiàn)金是一種數(shù)字信息。
②這種數(shù)字信息需利用計算機的加密技術。
③用電子方式進行銀行署名使電子現(xiàn)金成為一種新的貨幣形式。
④這種新貨幣可以直接用來購物。
通過分析材料,首先可以確定第①句為主干句,即“電子現(xiàn)金是一種數(shù)字信息?!逼浯危未嬲?,確定被定義概念的本質特征,材料中的第②、③、④句都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最后將特征句進行整合,對主干句進行擴展,給概念下定義:電子現(xiàn)金是指用計算機加密技術通過電子方式進行銀行署名以一種新貨幣的形式直接用來購物的數(shù)字信息。
四、刪減壓縮,控制字數(shù),準確定義
給概念下定義都有嚴格的字數(shù)要求,所做答案必須在規(guī)定字數(shù)以內,超過字數(shù)就會扣分,所以必須對所給材料進行刪減壓縮。主要方法有:①刪除法。直接刪除不能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無價值的信息。如例2的第②句和第④句。②摘錄要點法。即在那些體現(xiàn)了概念本質特征的語句中提取要點。③使用最簡潔的說法。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20題:
例4.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jié)”。(不超過35字)
①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
②端午節(jié)的時間是在每年的夏歷五月初五這一天。
③端午節(jié)的起源說法不一,但大多認為源于紀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戰(zhàn)國時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④端午節(jié)人們通常要賽龍舟,今年湖北就舉行了龍舟競渡活動,香港、澳門也派了代表隊參加。
⑤過端午節(jié)時南方各省區(qū)人們通常要吃粽子,這是用箬葉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種食品。
這段材料共有149個字,而題目要求壓縮在35字以內,要去掉114個字,難度很大。我們首先用刪除法去掉不能揭示概念本質特征的信息。分析材料不難看出第④句后半句講的是賽龍舟,第⑤句的后半句是對粽子的詳細介紹,都沒有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征,可將其直接刪除。接下來用第二種方法——摘錄要點法進行壓縮。第②句中摘錄的要點是“夏歷五月初五”,第③句中摘錄的要點是“源于紀念屈原”,第④句摘錄的要點是“賽龍舟”,第⑤句摘錄的要點是“吃粽子”。然后運用最簡潔的說法將端午節(jié)的本質特征串連起來,對主干句第①句進行擴散:端午節(jié)是我國夏歷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紀念屈原的一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最后檢查字數(shù),剛好35個字,符合字數(sh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