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延伸是一堂課的活力所在,語文課堂如果沒有適當?shù)恼n堂延伸,極容易造成師生雙方的疲憊。積極的、有趣的課堂延伸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的思想波瀾,激活學生的興趣。課堂延伸教法可以從合乎情節(jié)的想象或聯(lián)想式延伸、比較式延伸及歸謬式延伸著手。只要平時注重積累,課前精心準備,延伸教學必能取得成效。
【關鍵詞】課堂;延伸;技巧
語文課堂如果沒有適當?shù)恼n堂延伸,極容易造成師生雙方的疲憊:一則學生聽課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讓教師陷入唱“獨角戲”的尷尬境地;二則容易造成課堂氣氛的凝滯,讓教師無法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這樣,縱使你有“滿腹才華”,對課文分析得再透徹,學生上課也會心不焉??梢?,語文課堂如果缺少必要的延伸,就很難和諧順暢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分析文章的語言、思想和藝術特色。筆者擬就語文課堂延伸問題談談個人的教學心得。
一、合乎情節(jié)的想象或聯(lián)想式延伸
浙江特級教師沈江峰在分析《項鏈》主人公的性格時,設置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瑪?shù)贍柕略诎l(fā)現(xiàn)丟失了項鏈之后,該怎么樣做才能改變其悲劇命運呢?這個問題一提出,立刻把同學拉入到當時的一個特定環(huán)境之中——仿佛那個焦急、無奈并帶有些許宿命色彩的主人公,一下子就活生生地站到了同學們的跟前,大家紛紛“急瑪?shù)贍柕轮薄?、“想瑪?shù)贍柕轮搿?,開動腦子,想方設法,替瑪?shù)贍柕陆鈶n:
①向佛來思節(jié)夫人直接說明情況;②買一掛假的頊鏈還給佛來思節(jié)夫人,以假亂真;③逃跑到另一個地方去住;④離婚,改嫁到遠方;⑤做舞會上所認識的富人的情人;⑦去經(jīng)商,做倒爺……同學提出的方案有將近二十種,有的合情合理,有的稀奇古怪,有的荒謬之極。
針對以上這些方案,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研討一下,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同學一經(jīng)討論,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方案,瑪?shù)贍柕露疾淮罂赡懿捎谩驗槟遣环纤男愿?,瑪?shù)贍柕码m然虛榮心極強,但卻是一個單純、可愛、善良和對未來有著美好憧憬的人。在這里,通過如此合乎情節(jié)的聯(lián)想性延伸,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很高,氣氛激烈,對主人公形象的把握就非常到位了。我想,我們老師上其它課文也可作類似的延伸拓展,例如:
1.分析《故鄉(xiāng)》的主人公閏土的命運時,可設問:“替閏土出出招,在當時社會,閏土可以用什么辦法改變自己的生活?”
2.分析《羚羊木雕》時,可設問:“對于這件事,你認為‘我’或‘我的父母’怎樣做,事情的結果會更圓滿一些?”
3.上《華南虎》這一課時,在通過朗讀的引導走進華南虎的內(nèi)心世界后,可這樣延伸:“當人們在看老虎時,老虎也在看人呢。如果你是老虎,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二、合乎情境的比較式延伸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為了鞏固舊知,開拓新知,教師往往需要運用比較的方法,深入淺出地分析課文,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不同作者、不同背景、不同體裁、不同內(nèi)容以及不同特色的文章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觸類旁通,再現(xiàn)教材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似見其物、如聞其聲,可辨其形、能解其韻,真正達到“會其神、曉其理、通其神”的地步。
北京特級教師寧鴻彬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黛玉見到賈母的場面時,讓學生聯(lián)系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類似環(huán)境氛圍,講到賈母一把將她“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只簡捷有力地插了一句:“誰敢不哭?哪個敢笑?”這么一點,立刻把學生帶入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的特定氛圍之中,賈母的特殊地位給人的印象既明了又深刻。
錢夢龍老師在上說明文《死海不死》時,也作了一個大膽的課堂延伸——“按課文作者的觀點來說,死海最終是要死的,同學們認為死海到底會不會干涸呢?”這個課堂延伸,激起了廣大同學的濃厚興趣,經(jīng)過討論,大家發(fā)現(xiàn):當死海面積縮小到一定大小,蒸發(fā)量和附近河水的注入量相等時,死海就保持穩(wěn)定、不會干涸了。
再如,一位老師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課文時,先讓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寫“春”,學生有的用紅色,有的用綠色,還有的每一畫都用不同的顏色,真可謂想象豐富,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寫出了同學們的獨特的個性感悟。下課前,又做了一個類比延伸:請同學們用不同的色彩寫出對其他季節(jié)的獨特感受。一位同學用紅色的筆寫了“冬”字,他說:“冬天來了,新年也就到了,紅紅的燈籠,紅紅的鞭炮,紅紅的新棉襖就是我對‘冬’的感受?!边€有一位同學的發(fā)言更精彩:“我寫‘冬’字用了五色的彩筆,因為我深信,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樣的延伸真是令人拍案叫好。
在我們平常上課中,比較式延伸大體上可以往相通性、相似性、相關性等方面進行拓展,內(nèi)容方面,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可以涉及到各個領域,例如:
1.《最后一課》寫的是普法戰(zhàn)爭間的一個小故事。如果就文學文,孤立地作字詞句篇的解讀、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師教得乏味,學生學得枯燥。教學時,不妨聯(lián)系抗日戰(zhàn)爭:東北淪亡、華北淪陷……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感覺如何?聞一多先生講:“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在政治經(jīng)濟有被人征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慮。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的征服千百倍之。”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文中悲憤的基調、強烈的感情就能領悟得更深一些了。
2.上《社戲》講到其中精彩的比喻時,可引入《圍城》中的比喻:沉默寡言的人是“鎖了牢鎖的箱子”;把心情的起伏不定比作是“不倒翁”,“按下去又豎起來,反而搖擺得厲害”……一部《圍城》是一部“比喻之城”,七百多條比喻中,有很多都是絕妙之作,趁機介紹給學生,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又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3.品味《紙船》,可以請同學回味“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愛是怎么樣的?試描述其中一個感人的細節(jié)?!?/p>
三、逆向思維的歸謬式延伸
在有些課文中,總有一些特別的故事、情節(jié)、道理、意味等,因為離我們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過于遙遠,從正面講解學生不易理解把握,那么,我們不妨采用一種逆向思維方式:從反面或側面切入,以常規(guī)的眼光去看待特殊的人、物、情、景、理,或者以特殊的眼光去看待常規(guī)的人、物、情、景、理,從而可推出一個荒謬可笑的結論,能引起學生的一片嘩然,有時也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增進理解的效果。
上海特級教師程紅兵在講授《荷花淀》水生嫂聽到丈夫把家里事托附給她時——“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這樸素的話語中蘊含著農(nóng)村婦女對丈夫的癡情、對家園的熱愛,程老師大膽假設了一種寫法與之進行比較:“女人定了定神,從嘴里吟出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⒆铀?,你就放心大膽地去吧!”話剛講完,學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就很容易地領悟到了“女人”真摯、自然、細膩的感情。
在此,程老師把刻畫特殊人物(英雄人物)的話,移用到一個普通農(nóng)村婦女身上,對照之下,顯得相當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這類延伸在課堂教學中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好笑、好玩的“童趣”心理,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它一些課文也可作類似的延伸拓展,例如:
1.體會“勸君更盡一杯酒”(《渭城曲》)的情感,可把原詩改成“勸君更吃一點菜”,變動幾字,看似諧謔語,靈感卻由此產(chǎn)生了——“酒逢知己飲”,學生從已有的體驗中尋到了答案。
2.為了讓學生體會詩歌中意象的作用,一位老師在上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刪去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分別換成“我在外地讀書,真想家啊”、“我在異地謀生,真想她啊”、“母親去世了,我趕回來祭母奠土”、“我常常站在海邊,隔海遙望”,然后與原詩比較,顯然改后直白、羅嗦,沒有了想象的空間。
3.在講“君將哀而生之乎?”實詞“生”時,老師可以設問:“蔣氏是希望‘我’哀憐他,并且生下他嗎?”由此,讓學生在笑聲中明白這個“生”是使動用法。
重視課堂延伸的創(chuàng)設,這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的思想波瀾,激活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扮演好問題探索者的角色,以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從中得到美的享受。當然所有的延伸都要建立在平時的積累和課前精心備課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