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趙旭光
扯老婆舌
“扯老婆舌”就是一群老娘們兒沒事在一起“扯”閑嗑。東家長,西家短的,話一旦多了,管不住舌頭、剎不住閘,就開始了傳瞎話、搬弄是非。
“扯老婆舌”靈活生動。比那些“說三道四”、“捕風(fēng)捉影”、“無中生有”、“搬弄是非”等文詞兒具體、精煉而富有韻味。它不僅把“扯”這個活動的內(nèi)容概括得全面,還準(zhǔn)確定位了實(shí)施參與這個活動的人物,其形象特點(diǎn),以及人們對這個活動的道德立場。
“扯老婆舌”這種活動顯然不是什么好的休閑方式。但科學(xué)說了,“扯老婆舌”在客觀上可以舒緩參加者的精神壓力,失落的人重新找到在集體中的安全感。如今,這個隊(duì)伍正在日益擴(kuò)大,往日里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老爺們兒也紛紛加入了。沒看到嗎?某些電視談話節(jié)目,就是“扯老婆舌”的升級版本。
揪辮子
“揪辮子”一詞的本意是找人家的缺點(diǎn),短處,挑毛病。“小辮子”被人揪住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小辮子”也好,“粗辮子”也罷,既然長出來了,必然得冒被“揪”的危險(xiǎn)。被個把小混混小流氓揪住還好對付,給點(diǎn)錢便可能“擺平”,要是讓監(jiān)管機(jī)構(gòu)、媒體或者投資者揪住不放,麻煩可就大了。別人的小辮子對于正派的人來說是沒有任何價(jià)值的,但是對于小人,情況就不同了。
外甥狗
狗是人的好朋友。但在民間語言中,幾乎所有方言土語只要和狗沾上邊兒,就不那么招人喜愛了。情況稍有不同的是,把外甥或外孫稱為“外甥狗”,其里自然少不了貓養(yǎng)貓親、狗養(yǎng)狗親的疼愛成分。
俗話說:“外甥狗,吃飽走。”說的就是外孫子在姥姥家里的表現(xiàn)。做外甥的對姥家家門尚不生疏,餓了,吃;渴了,喝。吃完、喝完就走,不干什么事。老人說姥家的人對外孫再好也沒有用,孩子還是和奶奶家親。但“外甥狗”一般沒有貶義,倒是多了些打趣、親昵的味道。
撞南墻
我國的建筑物大門一般都是朝南開的。古時,有地位、有勢力的人家大門外會有一道影壁墻,所以出了門就要向左或右行,如果非要直著走,就肯定要撞南墻。
“撞南墻”就是碰壁的意思,就是不碰壁不回頭。形容有的人不能預(yù)見壞的結(jié)果一意孤行,直到真的出現(xiàn)壞的結(jié)果才明白?!白材蠅Α币灿小耙粭l道走到黑”的意思,與“死不悔改”、“不見黃河不死心”等,基本上意義相似。
[責(zé)任編輯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