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燈謎源遠(yuǎn)流長,遠(yuǎn)溯上古時代漢字的產(chǎn)生和黃帝《彈歌》的出現(xiàn),距今約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到春秋時期出現(xiàn)燈謎的雛形“廋詞”和“隱語”?!爸i”這個字,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里還沒有,直到宋初由徐鉉補(bǔ)了上去。他注釋說:“隱語也,從言迷?!闭f明“謎”就是利用迷離的語言來傳遞信息,把真意隱藏起來。所以到了春秋時就有了別名。宋周密講得較清楚:“古之所謂廋詞,即今之隱言也,而俗謂之謎?!保ā洱R東野語》)“隱語”和“廋詞”,是從不同角度給“謎”的命名。據(jù)史籍記載,春秋時期很流行,有“秦客廋詞于朝”(見《晉語》),有“齊威王之時好隱”(見《史記》)。
大約到漢代,隱語朝事物謎和文義謎兩個方向的分化進(jìn)一步明朗起來。傳說東方朔作過“蚊子”謎:“利喙細(xì)身,晝匿出昏,嗜肉惡煙,指掌所捫?!蔽淖种袥]有明說蚊子,但說這個小動物嘴很鋒利身很細(xì)瘦,白天潛伏到晚上出來,喜歡吃人肉但害怕煙熏,更怕人的手掌掐死它。這就是事物謎,不過當(dāng)時這種謎還是雙關(guān)的,其中另有政治寓意。另一類就是以文字形義為主的謎。典型的例子是劉邦(字季)打天下,他讓手下的文人編了個神話?!缎⒔?jīng)授神契》里說,孔子修春秋時,白虹貫日,自天上降下一塊寶玉,上邊刻有文字,孔子跪而讀之曰:“寶文出,劉季立,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逼渲小懊鸬丁?,合成劉(繁體作“劉”)字,“禾子”合成季字。仿佛遠(yuǎn)在春秋時代的圣人孔丘已預(yù)見幾百年后有個劉邦要做皇帝了。當(dāng)然這是后人制造的迷信活動,但它卻是利用了文義謎的手法。到東漢末還出現(xiàn)過“碑謎”,最著名的曹娥碑就是一例,碑上面寫了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包S絹”是有顏色的絲(絕),“幼婦”是少女(妙),“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好),“齏臼”是使舌頭產(chǎn)生辛辣感覺的食物(辭)。顯然碑文隱藏著“絕妙好辭”四個字。后來這種把一個拆散后制作成字謎的方法流行起來了。人們稱這種拆兩字合成一字來制作燈謎的方法叫“曹娥體”,或稱“碎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