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雜志社,今天公布了2006年社會語文運用的十大差錯。這十大差錯是:
●1.電視字幕的常見別字是:象。如:“威力就象一顆原子彈一樣?!薄跋蟆睉獮椤跋瘛??!跋蟆痹恰跋瘛钡暮喕郑?986年重新公布《簡化字總表》時,“像”字恢復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點時用“像”。
●2.干支紀年的常見錯誤是:丙戍年。如:“千姿百態(tài)的狗,成了丙戍年賀卡的主角?!薄氨睉獮椤氨纭薄P?,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對應的屬相為狗。戍,音shù,義為防守,與地支無關(guān)。
●3.社會熱詞的常見錯誤是:神州六號。如:“神州六號是中華騰飛的象征。”中國宇航員乘坐的飛船取名為“神舟”而不是“神州”?!吧裰荨笔侵袊拇Q。
●4.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如:“即來之,則安之?!薄凹磥碇睉獮椤凹葋碇?。“即”,音jí,有未然義;既,音jì,有已然義。兩字音近而義殊。
●5.街頭招牌中常見的繁體字錯誤是:美發(fā)。如:“美容美發(fā)中心”。濫用繁體字不合用字規(guī)范;即使用繁體字,“美髮”也不能寫作“美發(fā)”。“發(fā)”,音fā是“出發(fā)”的“發(fā)”;“髮”,音fà,是“頭髮”的“髮”。兩字均簡化為“發(fā)”,但音、義并不相同。
●6.常用文體中容易混淆的詞是:啟示/啟事。如:“招聘啟示”“征稿啟示”?!皢⑹尽睉獮椤皢⑹隆??!皢⑹隆绷x為公開說明某事,是一種公告性的文體;“啟示”義為啟發(fā)提示,與文體無關(guān)。
●7.商品名稱中常見的錯誤是:哈蜜瓜。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個變種。”“哈蜜”應為“哈密”。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8.標點符號常見的錯誤是:信封上誤用括號。如:“王偉先生(收)”。括號是用來標明注釋性文字的,“收”字并非注釋。
●9.容易張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比纾骸翱鬃诱f‘食色,性也’,至今仍被奉為至理?!薄笆成?,性也”一語出自《孟子#8226;告子上》,它是告子而不是孔子說的。
●10.文史知識常見的錯誤是: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如:“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是野蠻人的行徑。”圓明園是于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搶掠并燒毀的。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肆意踐踏中國主權(quán),其時圓明園已是廢園。
(選摘自《新民晚報》200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