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
按中國傳統(tǒng),用甲子來紀年,即由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依次相匹配組合。十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個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甲子輪回到甲子正好一個60整數(shù)。所以古人稱60歲為一甲子。地支又分別跟鼠?;⑼谬埳唏R羊猴雞狗豬等12個動物生肖相配列,我國民俗就用12個生肖來表示每個人的生年屬相。今年是農(nóng)歷丁亥年,所以俗稱豬年。這十二個地支本來源于上古先民的祭祀,每月一祭。亥月是太陰歷十月,就用“亥”來祭祀。十月秋收,農(nóng)事已畢,人們開始進入狩獵季節(jié),于是祭“亥”以祈求狩獵豐收。
“亥”是個象形字,甲骨文里發(fā)現(xiàn)“亥”字上還有加“鳥”加“爪”的,像用手把鳥獸等獵物放到祭臺上?,F(xiàn)在大家一般都認為,這個“亥”就是豬,也寫作“豕”。甲骨文的“豕”是個象形字,我們把“豕”字橫過來看,真能發(fā)現(xiàn)它清晰地保留著豬頭、長鼻、豬身、雙腳和豬鬃的影子。甲骨文還有一個“”字,同“豕”字肖似,只是腹部多一短畫,這短畫表示雄性生殖器,指公豬。豬是我國先民最早馴養(yǎng)的家畜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飼養(yǎng)和食用豬,并在墓葬中隨葬豬頭,擁有豬頭越多,說明越富有。漢字“家”,便是屋宇之下有豕,意為養(yǎng)豬的地方便是家,足證古代養(yǎng)豬之普遍。商周先民已經(jīng)大量食用豬肉,并用豬肉作祭祀品。1981年湖南湘潭九華鄉(xiāng)船形山出土了一件豕尊(見圖),是商代青銅制作的酒器,高40厘米長72厘米。該器造型呈豬形,十分逼真,四肢剛健,臀、腹?jié)L圓;四蹄穩(wěn)立,抬首前視,鼻吻修長,獠牙外露,雙目圓睜,兩耳豎立,脊背平直,鬃毛茂密,遍體花紋,尊口開在背部中央,有蓋,蓋鈕鑄一小鳥。用豬做成酒器在出土文物中很少見,但這一豕尊足以證明古代豬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從“家”字還可以說明豬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馴養(yǎng)動物之一,而且說明它在古人類定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豕,最早是野生動物,從字形我們還可以看到獠牙和身上的剛毛。甲骨文有關豬的有四個很具代表性的字:豕(母豬)、(公豬)、豚(小豬)、彘(野豬),后來統(tǒng)稱“豬”,以母豬代“豕”字,以公豬代“”字,以小豬代“豚”字,以野豬代“彘”字,從此“豬”字通行而“豕”字不再流行了。漢字里從“豕”造的字不少,但使用的已不多,如:
豕 豚 象 豢 豨 豪 豫 豬 豳。
有的含“豕”的字仍存活在現(xiàn)代語文生活中,比如“豪”是豪豬,“逐”是追趕野豬,“”(墜的古字)就表示人在追趕野豬時一起滾下了山崖?!兑捉?jīng)》說:“豕之牙,吉。”意思是說,閹割過的豬性情溫和,雖有其牙,不足為害。閹割技術的發(fā)明對于抑制野生動物的野性,便于馴養(yǎng)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甲骨文中反映圈養(yǎng)的文字很多,《詩經(jīng)》中也有不少圈養(yǎng)野豬的記載,如“執(zhí)豕于牢”等。
豕字,含有它的成語也不少,例如:
豕竄狼逋 狼狽逃竄的樣子。
豕分蛇斷 比喻支離破碎。
豕亥魚魯 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豕虎傳訛 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同“豕亥魚魯”。
豕交獸畜 比喻待人沒有禮貌。
豕食丐衣 吃豬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極其貧困。
豕突狼奔 突:猛沖。像豬沖撞,像狼奔跑。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到處騷擾。
封豕長蛇 封:大。意思是貪婪如大豬,殘暴如大蛇。比喻貪暴者、侵略者。
由于豬跟古代先民的祭祀有關,又跟人類的定居生活建立家庭有關,所以豬的地位十分重要。隨著人類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生活的進步,人豬分居,開始厭棄豬圈的骯臟,漸漸對豬產(chǎn)生了鄙夷的心理,于是漢語里往往將“懶、笨、饞、愚昧”等集一身與豬。人們一邊貪婪地吃著豬肉,品嘗著用豬肉制成的精美食品,享受用豬皮、豬毛制作的各類日用品,一邊卻用豬來罵人,稱不勤快的人為“懶豬”,罵不聰明的人為“笨豬”,叫反應遲鈍的人“死豬”,甚至把長得不夠完美的人諷刺為“豬樣”等。
豬,在童話世界里始終是生動可愛的動物,在經(jīng)典小說《西游記》里把它幻化為憨厚的豬八戒,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在網(wǎng)絡虛擬空間的卡通世界里,豬更是到處呈現(xiàn)活潑身影。最近冒出了一首幽默的《豬之歌》:
豬!你的鼻子有兩個孔
感冒時的你還掛著鼻涕流流
豬!你有著黑漆漆的眼
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邊
豬!你的耳朵有那么大
呼扇呼扇也聽不到我在罵你傻
豬!你的尾巴那是卷又卷
原來跑跑跳跳還離不開它
豬頭豬腦豬身豬尾巴
從來不挑食的乖娃娃
每天睡到日曬三竿后
從不刷牙從不打架
豬!你的肚子是那么鼓
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
豬!你的皮膚是那么白
上輩子一定投在那富貴人家
[副歌]
傳說你的祖先有八釘耙
算命先生說他命中犯桃花
見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
不會臉紅不會害怕
你就像他
正值豬年來臨之際,也許這首充滿詼諧的歌會給大家?guī)須g樂,也給豬留下一個并不討厭的印象。同時,我們也千萬別忘了豬在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曾經(jīng)有過的不朽貢獻。
【中西文化漫談】
在中國神話故事里有個豬八戒,在西方童話世界里有個豬蓬蓬。豬八戒是《西游記》里孫悟空和沙悟凈的忠誠伙伴,豬蓬蓬在動畫片《獅子王》里是獅子王辛巴忠誠的好朋友。在辛巴最孤苦無依的時候,碰到了古怪卻又熱心腸的野豬蓬蓬,辛巴接受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而重新確立起信心。不知不覺中辛巴已成長為雄健的獅子,一聲怒吼,震撼山林,但他沒有忘記那位隨遇而安、不怕臟不怕苦的豬蓬蓬,是豬蓬蓬曾給予他勇敢生存下去的勇氣;也就是豬蓬蓬在他被土狼追擊而昏倒在烈日下時,拯救了他!
弱者有時也是偉大的。所以在英語里有一句不可思議的成語:when pigs fly或者Pigs may fly!豬怎么可能飛起來,豬踏踏實實,它不想飛,也不會飛!對于英語為母語人士來說,這句話沒有任何問題。當你聽到有人說,“Do you think Mary will quit her job now that she's pregnant?”另一個人就回答,“Yeah, when pigs fly! There is no way she is giving up her career!”當他或她在使用表達方式 when pigs fly時,意思卻是在暗示Mary絕對不可能辭職。但是,Pigs may fly!還有一個意思,表示天下事無奇不有,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發(fā)生!怯弱的小豬竟然拯救了獅子王,這便是不可能的事也可能會發(fā)生。
英語里也有許多動物詞語獨具的比喻意義,比如a dirty dog(狗)指壞小孩兒;a lone wolf(狼)是指喜歡獨居的人;buzzard(禿鷹),指卑鄙的人;cat(貓),指心地惡毒的女人;cow (奶牛)指肥胖難看的婦人等。但是,多數(shù)情況是把“豬”用作貶義的比喻,如pig(豬)用來指蕩婦,這是漢語里沒有的。英語里豬跟漢語一樣有不少別稱,如pig指豬、小豬和野豬,hog指食用豬,sow指牝豬,swine是豬的舊稱。由pig構成的成語有to live like pigs in clover(生活優(yōu)裕,養(yǎng)尊處優(yōu))、Pigs might fly.(無稽之談)等,這是漢語里沒有的意義。漢語里含豬的成語“人怕出名豬怕壯”,因為豬發(fā)膘后有被斬的危險,暗與人的出名類比;成語“一龍一豬”,本出自唐朝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句:“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庇谬埮c豬對比,意思是一個人少年時期的智慧才能都差不多,等到長成后差別就大了。這種用法,英語里是沒有的。雖然英語和漢語里都有鄙視豬的傾向,但鄙視的角度和程度不同。
在中國文人的口碑里,豬有時也有贊美之詞,比如老師教導學生寫好一篇作文,應該學會謀篇布局,開頭點題醒目,中間充實豐滿,結尾照應有力,于是這樣比喻:“鳳冠——豬肚——豹尾”。在這里豬的肚皮成了有學問的象征!但是,總的來說,中國人對豬的感覺不那么好,早已忘記了我們遠祖曾有過人豬同屋的親密接觸。在獵狩時代,野豬是人們營養(yǎng)大腦的重要肉食來源。進入農(nóng)耕文明,人類馴化野豬。馴化的家豬漸漸喪失野豬生存競爭力,嗅覺沒有野豬靈敏,行動沒有野豬聰明,體格沒有野豬兇猛膘壯。以前連老虎、豹子等猛獸也敬畏野豬三分呢。家豬在人類的圈養(yǎng)下,通過雜交,閹割、選種選配和改善飼養(yǎng)管理條件等,使得野豬的特征在家豬身上徹底消失。于是家豬成了愚蠢、懶惰、貪婪、自私的代名詞。但人們忽視了正因為豬的馴化,它才長出一身的膘,提供給人類鮮美的食物。你看,豐碩充實的豬肚恰是我們寫一手好文章的形象比喻?。?/p>
遺憾的是,一度有人竟然以人豬同屋為恥,提議把“家”簡化為“宀”下一個“人”。他們以為改寫一個字就可以改寫人類的進化史,這顯然是十分愚蠢的。其實豬的馴化跟人類自身的馴化完全是同樣的道理,從野蠻人到文明人,人類失去了野蠻人許多特有的素質,比如搏斗的力量、對自然界反應的靈敏、五官感知世界的敏銳、抵抗疾病和災難的能耐等,文明人比野蠻人要單薄懦弱得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