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獲
金秋之季,水果飄香。去年的那個時候,我曾組織過一次美術(shù)活動。記憶猶新。當時我讓中班的油畫棒興趣組以“蘋果豐收了”為題,畫一幅命題畫。因為以前已有過畫樹的經(jīng)驗,我并沒有示范,只作了語言的引導,“蘋果樹上果子真多,香噴噴的,你愿意畫下那豐收的景象嗎?看著那沉甸甸的果實,人們會怎么想。請小朋友把它們開心的樣子也添畫出來?!焙⒆觽兯伎计毯螅烷_始作畫,
幾分鐘后,許多孩子畫紙上已勾好了高高的蘋果樹,有單獨一棵的,有三五成片的。那紅紅的蘋果也實在誘人,更有開心的人們在樹下歡笑。而此時我發(fā)現(xiàn)了佳彬,畫紙上更多的是五彩的蝴蝶和成群的蜜蜂,而蘋果樹還不曾畫,我走到他的身旁說:“作畫時,應把主要的東西畫大些,畫在顯眼的地方,你看你的蘋果樹都沒地方畫了。”佳彬不語,停下畫筆,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快點,等會兒會來不及的。”我催促他,并去指導別的孩子。
一個小時的活動結(jié)束了。當佳彬把作品交上來時,我發(fā)現(xiàn)蘋果樹布局在遠處的一個角落,而那些蘋果已分辨不清,只是一些小小的紅點,而那成群的蝴蝶、蜜蜂大小不一,熱鬧無比。我說:“如果以蝴蝶、蜜蜂為題,倒真是一幅好作品呵!可惜呀!,”佳彬指著自己的畫急于補充:“老師,遠處有一棵蘋果樹,密封、蝴蝶很遠就聞到了蘋果的香味?!?/p>
我恍然大悟。多么聰明的孩子呀!這正是孩子獨特的思維表達方式,此作品有“踏花歸來馬蹄番”的神韻。我為自己剛才的武斷批評而自責,送給佳彬一個大拇指,他笑了。
我也頓時感慨到《綱要》中指出的“幼兒藝術(shù)活懂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幼兒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的意義所在。對呀,我們應支持富有冷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因為個體性才是美的最根本的特征。
別讓“我喜歡”誤導了孩子 戚慧芳
戶外活動時,朱明在草叢中抓著一只蚱蜢,來到我的身邊,激動地說:“戚老師你看,我把它后面的腿拔掉了,它就不能走了?!?/p>
“你也太殘酷了吧,這樣它會疼的?!?/p>
“因為它要逃啊?!?/p>
“你為什么不讓它跑呢?”
“因為我喜歡它啊?!?/p>
草叢中的蚱蜢這幾天成了孩子們的捕捉對象,不知誰想起來的辦法,把抓到的蚱蜢兩條有力的腿拔掉后,蚱蜢就不能逃脫了,其余的孩子紛紛效仿。還有的孩子撕掉了蚱蜢的翅膀,看著它在地上艱難地跳躍。也許他們和朱明一樣,只是因為喜歡。想把它留在身邊。但是因為喜歡就可以這樣對待蚱蜢嗎?蚱蜢會有什么感受?孩子們并沒有想過。一味地阻止并不能解決問題,我決定在。以后的晨間活動中。增加一項觀察蚱蜢生活習性的內(nèi)容。
出于對蚱蜢的好奇,大家回家后向父母、書本、網(wǎng)絡(luò)請教,在觀察中了解到了蚱蜢是一種喜歡吃綠色葉子的昆蟲,生活在草叢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是白天入睡,晚上出來活動,因此揭開了大家在晨間活動時能看到蚱蜢,太陽高照的時候難得見它身影的秘密。在細心觀察中還發(fā)現(xiàn)蚱蜢的顏色有綠色和褐色的不同,兩對翅膀的顏色有變化,后腿特別粗壯有力,沒有后腿就不能跳躍,沒有翅膀就不能飛動。
隨后的日子里。孩子們像朱明一樣因為喜歡就剝奪蚱蜢生命的現(xiàn)象漸漸消失了,觀察動物的行為增多了。小小的蚱蜢事件值得我們深思:如今的孩子,生活在成人的關(guān)心與愛護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滋生了他們“因為我喜歡”就可以得到滿足的習慣思維,就可以想方設(shè)法-占有的心理。我們的教師與家長在滿足孩子需要的同時是否該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引導,別讓“我喜歡”誤導了孩子。
瞬間的感動 黃靜娟
下午,我和孩子們一起為布置活動室的環(huán)境而忙碌著。孩子們有的在畫,有的在撕,還有的在剪。當他們差不多要完成的時候,我就搬了一張小桌子準備站上去貼了。可不知怎的,爬上去時,腳下一滑,身體向后仰,差一點摔倒。第二次,我腳踏上去時,看到小桌子的一角多了一只小手。抬頭一看,是旭旭,一個很內(nèi)向的孩子。記憶里他沒有主動和我交流過,和小朋友在一起時十分害羞。課堂上更是看不到他主動舉手發(fā)言。可此時,那一雙大眼睛里滿是擔憂。他的嘴角動了一下,卻沒有說話,而是又加了一只小手有力地扶住了桌子。我讀懂他的意思,那扶住桌子的小手深深地感動著我,我知道那是一份擔憂,一份關(guān)心,一份愛。
當我站上去貼完以后,低頭看到小手還是緊緊地扶著小桌子。我一跳下桌子就蹲下來把他抱在懷里,在他耳邊輕輕地說了聲:“謝謝!”他的小手摸著我的頭發(fā),笑了。
放學時,我把這件事講給他奶奶聽。奶奶掉淚了,一件心痛的事從她口中說出:“黃老師,旭旭沒有媽媽。媽媽在他六個月時就生病死了。爸爸又不在家,他是跟著我和他爺爺長大的。老師,旭旭很喜歡你,常說黃老師要是媽媽就好了?!?/p>
我聽著,內(nèi)疚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喉嚨好像被什么卡住一樣。我扶住奶奶的手。把旭旭拉近身邊貼著我,心里一遍遍地說著:“孩子,我就是你的媽媽!”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的眼睛會不由自主地追隨他。為他露出的一個笑容而感到激動,為他的一次發(fā)言而感到自豪,為他與小朋友的交流而感到欣慰……我知道那是一份濃濃的母愛,有欣賞、有鼓勵、有關(guān)懷。
一雙扶著桌子的小手讓我在瞬間感動,也讓我了解了孩子,那一幕將刻在我心里。
還有比哭更好的辦法 王美琴
佳佳是我班長得最高的孩子??蓜e看她個子長得高,哭起來卻比小班的孩子還厲害。只要有一點小事,或是一點困難,她便會哇哇大哭,仿佛是天塌下來一樣。此時,我都會很耐心地去安慰她、幫助她,可即便如此,這種情況還是屢屢發(fā)生。
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覺得光靠簡單的安慰或幫助是不行的,于是便在一些具體的事件中嘗試改變自己的策略。
一天午飯過后,佳佳端著椅子回到自己的位子,發(fā)現(xiàn)兩和小朋友的椅子已排得滿滿的,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椅子了。于是,她立刻邊哭邊向老師求助:“我沒有地方放椅子了。聽到哭喊聲,我沒有趕過去幫忙。也沒有告訴她“你應該話旁邊的小朋友讓一下”。我只是輕輕地提醒了佳佳一句:“除了哭,其實你還有更好的辦法。看看旁邊的小朋友。你可以怎么對他們說?”她想了想,說:“請你讓一下?!蔽倚χc點頭,并豎起大拇指表揚她:“今天咱們佳隹可真捧,不僅記住了老師的話,還能把老師教的好方法及時用超來,真是個好孩子?!甭犃宋业谋頁P,佳佳立刻擦干眼。淚,搬起小椅子賦著自己說的話去做了,并且獲得了成功。看著她那快樂的身影,我也有說不出的高興。
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常教給孩子們一些解決沖突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多“操練”。當他們再為類似的事情哭時,我必需告訴他們:“一定還有比哭更好的,辦法?!笔聦嵶C明:辦法總比問題多。久而久之,孩子們便會習慣于動腦筋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