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嗎?音樂的旋律一響起來,是不是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了?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讀書與唱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呢!
有位作家曾說:“古人作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fā),故行之于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來的軌道,追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托在聲音上,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xiàn)。”所以,我們拿過來一篇文章一定要讀、有感情地朗讀甚至是背誦,就像音樂一定要哼唱一樣。讀這一段:“天對地,室對家。落日對紅霞。黃鶯對翠鳥,甜菜對苦瓜。狗尾草,雞冠花。白鷺對烏鴉。門前栽果樹,塘里養(yǎng)魚蝦。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倍嗝磹偠?,多么有韻味!怎么樣,有沒有一種想誦讀的沖動?
在音樂中,不同的情感正是通過不同的音調(diào)來表現(xiàn)的。古希臘人認為:E調(diào)安定,D調(diào)熱烈,C調(diào)和藹,B調(diào)哀怨……人的內(nèi)心情感,包括喜、怒、哀、樂、悲、憫、敬、愛等等,也都以不同的聲音反映出來。誦讀的時候抑揚頓挫,就是再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那些話劇演員、電影配音演員或是朗誦者的表演,為什么會讓你聽得如癡如醉?因為他們在劇本或臺詞中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有感情的誦讀,不僅起到很好的表達和傳遞感情的作用,更給人以音樂的美感。
那么,你們可能要問了,怎樣用我們的聲音去表現(xiàn)這樣的美呢?
首先是初讀。這個階段要借助字典把文中的生字讀準,進而把一個個漢字連綴成詞語、句子、段落和篇章,最后對整篇文章正確、連貫地閱讀。當然這個過程要慢慢地、反復地練習。這正像音樂課上的試唱,老師先是讓學生一句句地練唱,唱得不準的地方反復練習,直至正確了再一段段地唱,最后大體把握歌曲的曲調(diào)。
然后是精讀。大家都看過MTV吧,一邊欣賞美妙的旋律,一邊還可以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音、影、像的有機結合,很快能夠感受作品的內(nèi)容。這就提示我們,在正確流利地朗讀的基礎上還要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對特別喜愛的段落和含有深刻內(nèi)涵的部分反復朗讀,邊讀邊在頭腦中呈現(xiàn)畫面,再現(xiàn)文章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好比上面提到的一段“對韻”,一遍誦讀下來,是不是有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蕩漾在你的腦海?
最后就是熟讀。這個階段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唱一首歌曲時,有時會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這是因為你領悟了一定的情感內(nèi)容后情不自禁的表現(xiàn)。同樣,在聚精會神誦讀一篇文章時,我們完全可以盡情地釋放自己,用表情、動作、神態(tài)表達自己的體驗與情感,將自己融進文章。
如果你日有所誦,每天堅持10分鐘,在經(jīng)典和美文的誦讀中含英咀華,老師相信,你不僅會齒頰留香,而且終有一天,你寫文章時,那些詞語句段會源源奔涌到你的筆下。你會感到:誦讀,是一曲多么美妙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