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西省寶雞市蠶桑果樹工作站在大量調查和試驗的基礎上制定了“寶雞市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規(guī)程”。該規(guī)程涵蓋了建園地選擇、田間管理措施、整形修剪方法等整個獼猴桃的生產(chǎn)技術細節(jié)。
關鍵詞:獼猴桃;無公害生產(chǎn);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1-0030-02
目前,陜西省寶雞市獼猴桃栽培面積達6530hm2,其中結果園4660hm2。為提高獼猴桃的質量和效益,我站在調查和試驗基礎上制訂了“寶雞市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規(guī)程”。
1 建園
渭河以南、秦嶺北麓地區(qū)為獼猴桃適栽區(qū)。應選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灌條件優(yōu)越的砂壤土且交通便利的地片建園。主栽品種為海沃德、秦美、金香、紅陽,適當搭配徐香、啞特和秋香品種。雌雄株以4~6∶1為宜。栽植時選用無病蟲、無爛根的健壯苗木;栽植深度以嫁接口與地面相平為宜。栽植以秋季為好,成活率高,發(fā)芽早,緩苗期短。春栽亦可,從土壤解凍后開始越早越好,定植株行距3m×4m。為提高早期產(chǎn)量,也可按2m×3m栽植,待進入盛果期兩年后隔株間伐。栽植時挖深60cm、寬80cm的定植溝,每株施圈糞50kg、磷肥1kg。地下水位高的園地用高壟栽植,壟帶須高出地面20~30cm,以利排水。栽植要相對集中連片。
2 田間管理
2.1 傷流期至新梢生長期(2月中旬至5月上旬)
土壤管理。萌芽前全園中耕1次,深度以20cm為宜,疏松土壤,加強蓄水保墑能力。土壤粘重地塊的幼樹樹盤進行覆蓋,提高地溫,抑制雜草生長,促進發(fā)芽。新栽幼園,可于行間種植早玉米遮蔭以防暴曬死苗。
肥水管理。發(fā)芽前追肥(催芽肥),以氮肥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氮肥量的2/3,并施適量磷、鉀肥。1~3年生樹根系淺、嫩,應注意少施、勤施,以防燒根,3~5月每月追施1次,可采用環(huán)狀溝或條狀溝施。成齡樹采用放射狀溝施,每次施肥不宜過大和過于集中,以免燒根。3月上旬,進行一次春灌,以利萌芽和新梢迅速生長,灌水后及時松土保墑,避免土壤板結。
病蟲害防治。萌芽前噴3~5°Be石硫合劑殺滅越冬成螨、卵、介殼蟲等。蘋毛金龜子和蘋果小卷葉幼蟲大發(fā)生時,可人工捕殺,或噴2.5%功夫2000倍液。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及時噴600~800信溢,或600倍龍克菌防治潰瘍病。
2.2 開花期(5月中旬至5月下旬)
土壤管理。中耕除草,松土保墑。麥收前利用麥秸和雜草等覆蓋樹盤,厚度15~20cm。覆草應在雨后或灌水后進行。
肥水管理。花后40~50天果實生長最快,生長量占全果重的75%~85%。因此,此期肥水管理非常重要。結果樹株施復合肥1.5kg,對促梢、擴冠、提高當年產(chǎn)量,以及花芽形成作用顯著?;ê鬄樾律彝⑸L期,必須灌水1次,以促進新梢生長和幼果發(fā)育。
病蟲害防治。5月上旬噴1次20%優(yōu)樂得2000倍加5%菌毒清500倍液,防治斑衣蠟蟬、蘋毛金龜子等害蟲及花前病害。花期,蘋毛金龜子、蘋果小卷葉蛾量大時,人工捕殺,可保護蜜蜂傳粉;或噴2.5%功夫2000倍,每隔10~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效果較好。
2.3 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6月上旬至9月上旬)
土壤管理。地面覆草,方法同前。灌水及雨后及時中耕保墑,防止土壤板結、裂縫。及時除草,防止草荒。
肥水管理。7月上旬施1次速效壯果肥。成齡樹株施磷酸二銨1~1.5kg,硫酸鉀0.5~1kg。6~9月需水多,結合降水情況,適時灌水,保證果實正常發(fā)育。新建園5~7月灌水要及時,至少7~10天灌水1次,確保幼樹成活;汛期應注意排水,切忌積水導致死苗。
病蟲害防治。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褐腐病等。葉面噴施2.5%功夫2000倍加0.3%磷酸二氫鉀,防治蘋果小卷葉蛾等害蟲。9月初噴龍克菌600倍液或速撲殺600~800倍液防治潰瘍病。
2.4 采收期至落葉期(9月中旬至11月下旬)
深翻改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在株間或行間進行土壤深翻。深翻時由里向外、由淺到深(40~60cm),表土、底土分開放置,回填時表土放下層,底土放上面。深翻時不能損傷粗0.6cm以上的根,以免影響下年正常生長。
肥水管理。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結合深翻改土,成齡園株施廄肥、雞糞或人糞尿等有機肥50~75kg、磷肥2kg,幼樹株施有機肥30~50kg、磷肥0.5~1kg,分層施入。果實采收后,根據(jù)天氣情況,深翻施肥后灌水。
病蟲害防治。采收前噴1次保護性殺菌劑,如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可減輕貯運期的霉爛。10月上旬為大青葉蟬產(chǎn)卵高峰期,成蟲數(shù)量大時,在產(chǎn)卵前樹干涂白,也可在產(chǎn)卵期噴10%吡蟲啉4000倍液殺滅成蟲和卵。
2.5 休眠期(12月上旬至2月上旬)
清園。清除果園中的落葉、雜草、病蟲枝,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蟲越冬的場所和數(shù)量。
肥水管理。秋季未及時施肥的,翌年土壤解凍后立即施基肥。土壤封凍前灌封凍水,提高地溫,減少凍害,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結構。
3 整形修剪
3.1 整形
一般采用“T”形架,也可采用大棚架。
采用“T”形架時單枝上架,即從幼樹飽滿芽的上方剪截,只留1條新發(fā)枝蔓上架,其余抹掉,當枝蔓長到1.7~1.8m高時剪截,從發(fā)出的枝蔓中選1枝做第1主蔓順行生長,選另1枝做第2主蔓向相反方向生長。在主蔓上每隔30~40cm留一結果母蔓。主蔓長至兩株樹相接為止,整形完成。以后經(jīng)修剪更新調整,結果母蔓和主蔓成直角,與主蔓保持好從屬關系。
采用大棚架時苗木必須栽在架的中央,然后,選兩個飽滿芽進行短截,發(fā)芽后選用兩個強蔓引上架面,向兩個相反方向伸展,做永久性主蔓。在主蔓上每隔40~50cm留一側蔓做結果母蔓,在結果母蔓上每30cm留1個結果枝。主蔓固定不變,結果母蔓及其上的結果枝、營養(yǎng)枝每年交替更新,使各類枝布局合理。
3.2 夏季修剪
抹芽。抹去主干、主蔓和結果母蔓上過密的芽。雙芽和三芽只留1個芽,每平方米架面留芽12~13個。
摘心。對生長旺而健壯的結果枝,從花序以上5~7cm處摘心。生長弱的結果枝可摘去頂芽。發(fā)育枝一般長到80~100cm時摘心。摘心后發(fā)生較多副梢,只保留頂端1個,其余副梢抹去。頂端副梢留2~3葉反復摘心。
疏枝。除去密生枝、重疊枝、病蟲枝和枯死枝,利用基部枝插空補缺,改善樹體光照,減少養(yǎng)分消耗。
綁蔓。用麻繩、塑料繩、布條等綁扎新梢,使之在架面上分布均勻合理。雄株生長勢強,必須在花后及時把枝蔓短截至50~60cm處。
3.3 冬季修剪
落葉后至傷流前(12月初至第2年1月底)修剪,防止發(fā)生傷流。冬剪采用短截和疏枝,短截時剪口芽上方留3~5cm,以防剪口芽抽干壞死。結果母蔓的修剪分為長、中、短梢修剪。長梢修剪留7芽以上,中梢修剪留5~6芽,短梢修剪留1~4芽,對更新枝留1~3芽重剪。對主蔓輕短截。改傳統(tǒng)的“少留芽,多留枝”為“多留芽,少留枝”,叢狀枝從基部疏除。需保留的徒長枝從中上部短截,促進發(fā)枝補空。
幼齡期以生長為主,應采用中、短梢修剪,促進多發(fā)枝上架成形。結果初期,為擴大樹冠、促進早結果,應采用中、長梢修剪,輔以短梢修剪。結果盛期要保持枝蔓旺盛生長,達到架面布局合理,保證豐產(chǎn)。因此,對結果枝應進行細致修剪。對徒長性結果枝(長度1m以上),有空間時應保留,并從結果盲節(jié)以上留7個芽短截,促進發(fā)枝補空;對長果枝(30~50cm)從盲節(jié)以上留5~7個芽短截;對中果枝(20~30cm)在盲節(jié)以上留3~5芽短截;對短果枝(10~20cm)在盲節(jié)以上留3個芽短截;對叢狀果枝,很難坐果的由基部疏除,空間大時可保留,結果后疏除。對無空間生長的密生枝、徒長枝和重疊枝應及時疏除。衰老更新期的枝條已開始衰老,可利用徒長枝更新,或從主蔓基部重截,促使重發(fā)新枝,更新復壯。對結果2~3年的結果母蔓應及時更新,以防止結果部位外移,更新量應占結果母蔓的1/3以上。
雄株上的花枝經(jīng)夏剪后,冬剪時留75~80cm剪截。對無空間生長的其他枝應適度疏除,保證結果母枝有充足的光照,合理分布。
4 花果管理
花蕾過多時,應疏去結果枝兩頭的小蕾、弱蕾,并摘去花梗上的邊蕾,留1個中心花蕾。花后疏除傷果、病蟲果和畸形果,長果枝留5~7個果,中果枝留3個果,叢狀果枝留1個果,葉果比達到9∶1或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