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59年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韶山,來到韶山學校視察。本文作者蔣含宇時任韶山學校少先隊大隊長,他和大隊委員彭淑清代表韶山少年兒童向毛主席敬獻了鮮花和紅領(lǐng)巾并合影留念。出于對主席偉大功績的仰慕和幼年的特定歷史情結(jié),作者多年來堅持毛澤東專題藏品的收藏與研究,本刊刊發(fā)作者近期撰寫的《毛澤東早期著作珍本收藏》一文以饗讀者。
毛澤東同志早期著作的收藏是紅色收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內(nèi)容。在黨的文獻史上,毛澤東同志的著作除了出版選集、文選、文集外,也曾出版過多種版本的單行本和匯編本(多篇合訂本)。這些著作是毛澤東思想的集中概括,對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都發(fā)揮了重要的宣傳鼓動和重大的思想指導作用。
筆者收藏了毛澤東同志建國前后出版的著作單篇(單行本)、匯編本200余冊(本),其中有一些是建國前出版的、不可多得的紅色收藏珍品。下面按作品發(fā)表時間順序,選擇幾種向讀者作扼要介紹。
《體育之研究》這一篇著作是毛澤東同志早年撰寫并發(fā)表在1917年4月1日由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志第3卷第2號上的。它是此文發(fā)表的最早雜志文本(圖1),全文約8000字。此文作者是以“二十八畫生”筆名發(fā)表的。它是毛澤東同志一生中在雜志上發(fā)表的第一篇學術(shù)論文。文章詳細論述了體育的意義、作用和方法;論述了體育同增強民族體質(zhì)、保衛(wèi)國家的關(guān)系;體育同德育、智育的關(guān)系;還介紹了自編的一套“六段運動”體操。在毛澤東同志早年的那個時代,舊中國在封建軍閥的割據(jù)統(tǒng)治下,國家積貧積弱,人民生活困苦,國民體質(zhì)極其低下。作者十分關(guān)注民生問題。文章的發(fā)表體現(xiàn)了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和社會責任感。
圖1 《體育之研究》以“二十八畫生”筆名發(fā)表在《新青年》雜志上
《關(guān)于“一黨專政”》(圖2)這本小冊子是毛澤東同志與延安《新中華報》記者其光先生談話的單行本。談話時間是1938年2月2日。單行本是1938年2月23日由漢口統(tǒng)一出版社出版,新知書店經(jīng)售的。32開本,31頁,全文約8000字,彩色套印封面,印有毛澤東戴紅星八角帽的肖像。全文共分六個部分,以問答方式著文。標題后附有一段編者按:“近來有些人說:國民黨應該再執(zhí)行‘黨外無黨’的‘一黨專政’政策,無疑這是有害統(tǒng)一有害抗日的禍國言論,這問題在廣東前數(shù)天也還在那里鬧筆墨賬,現(xiàn)在看到毛澤東先生這篇談話,便可以知道他們雙方都帶著些誤會和幼稚的。”
圖2 《關(guān)于“一黨專政”》單行本
《論持久戰(zhàn)》(圖3)是毛澤東同志寫的一篇研究抗日戰(zhàn)爭的軍事著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曾就此內(nèi)容在延安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作過演講。此文長約53000字,是建國后收入《毛澤東選集》中文字最長的一篇文章。此文最早是發(fā)表在1938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43、44期(合刊)上,題為“論持久戰(zhàn)——論抗日戰(zhàn)爭為什么是持久戰(zhàn)與最后勝利為什么是中國的及怎樣進行持久戰(zhàn)與怎樣爭取最后勝利。”
圖3 延安解放社1938年7月印行的《論持久戰(zhàn)》初版本,是一個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版本。
筆者收藏的這個初版本在書末有著者注:“此是最后校正本,與《解放》報發(fā)表的有某些小的字句上的不同?!?,1938年7月9日?!惫P者認為,自己收藏的這個版本是一個非常重要并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版本。
《論新階段》(圖4)是毛澤東同志1938年10月12日下午、13日下午和14日下午、晚上,代表中央政治局在擴大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和會議結(jié)論。全文約63000字。筆者收藏的《論新階段》單行本,是由《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出版的“前線叢書之一”,出版日期是1939年2月,封面印有毛澤東戴八角帽的照片,書題是毛澤東書寫體,并印有毛澤東簽名手跡。這本報告叢書應是最早發(fā)行的單行本。
圖4 1939年2月《新華日報》華北分館印行的《論新階段》單行本,毛澤東在此文中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命題與任務。
《毛主席三大名著》是一本毛澤東同志《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和《新民主主義論》三大名著的匯編本。印刷數(shù)量為5000冊。1943年10月由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出版,呂梁印刷廠印刷,新華書店晉西北分店發(fā)行。該匯編本當時被稱為“馬列主義中國化的典型著作”。在敵占區(qū)《毛主席三大名著》被稱之為“毛主席三大天書”。筆者收藏的匯編本為32開,封面印有毛澤東脫帽半身頭像。文章前面有一編者按,稱編印此書是為適應邊區(qū)黨內(nèi)外人士閱讀要求,是為適應精研毛主席著作日盛之風。編者按要求大家閱讀之后,都把中國命運問題仔細地想一想。尤其是黨員干部,均應人手一冊,把它當成隨身武器,反復精讀、精研,用以提高理論水平,增進工作效能,并以之粉碎足以招致亡國滅種的、封建買辦的、土的、洋的等法西斯主義的胡說。
圖5 建國前被稱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典型著作”和“毛主席三大天書”的《毛主席三大名著》匯編本。
《孫中山先生論地方自治》(圖6)是筆者收藏的一本毛澤東等人著作的合訂本,是一個“托名本”,也叫“偽裝本”,而且還是毛邊未裁本。32開,共收入24篇文章,計97頁。本書未標示出版時間,但據(jù)內(nèi)容推斷應該是1945年出版的。該書首篇是《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后毛主席發(fā)表聲明》,即后來出版發(fā)行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中的《對日寇的最后一戰(zhàn)》(1945年8月1日)。當時負責編審的同志為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他們想了許多辦法,其一就是將此書的封面巧妙地偽裝成《孫中山先生論地方自治》。其二,出版單位“正申書局”,在印刷時將“申”字中間一橫的筆墨印淡,乍一看似是“正中書局”,以掩人耳目。在過去敵占區(qū)、國統(tǒng)區(qū),當年處于白色恐怖之下,我們黨和毛澤東同志的一些著作,常被偽裝起來,以便用“合法”形式,蒙蔽敵人,使其能更廣泛地在人民群眾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主張,以贏得抗日戰(zhàn)爭和革命斗爭的勝利。比如,毛澤東著作單行本《論持久戰(zhàn)》有時用的書名是《文史通義》;《新民主主義論》偽裝題名《大乘起信論》;而《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用的書名竟是《嬰兒保護法》;《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書的封面標題則裝扮成了《談婚姻道德》。
圖6 毛澤東等著作的偽裝毛邊未裁本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