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書成于先秦,書中有一段莊子向趙國國君論劍的話,說:“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笔钦f擊劍之術的虛實、開合、后發(fā)、先至等見解?!秴窃酱呵铩芬粫捎跂|漢,書中有一段話,說擊劍家越女生于“深林之中,長于無人之野”,從小酷愛擊劍,被越國的范蠡聘請為軍中武師。越女向國君勾踐說:“凡手戰(zhàn)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是說劍術的形神、內外、動靜等關系。以越女出身的情況來看,小大可能有這樣精深的理論總結,大概只是作者趙曄借越女之口,表述自己的劍術見解。
越女論劍這一段話以后成為了武術的名言,從秦漢到明清,武術漸由器械技擊轉化為徒手技擊,說劍的話也就用在了說拳上面。《萇氏武技論》一書成于乾隆年間,作者萇乃周在“講出于”中說:“內示精神,外示安逸。見之如處女,奪之如猛虎。得吾道者,以一當百?!比O氏創(chuàng)字拳,這一段話只是稍稍改編了越女劍術之論,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就拿來說拳了,可見,武術中徒手技擊與器械技擊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太極拳家武禹襄晚于萇氏幾十年,他似乎也有點偏愛形體內外所表達的精神情趣。在《太極拳解》中,他說:“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同精神,外示安逸”。在《太極拳論要解》中,他又進一步重復說:“要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睆脑脚摹皟葘嵕?,外示安儀”到萇氏的“內示精神,外示安逸”,再到武氏的“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從論劍,到論拳,再到論太極拳,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可見,太極拳技擊與其它武術的技擊精神也是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