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愛好太極拳的朋友眾多,對推動太極拳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人練拳缺乏理論指導,練拳多年仍沒練出功夫,這有礙于太極拳的繼承和發(fā)揚。下面筆者想通過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小事所引發(fā)的思考,來引起大家對太極拳理論的重視。
本人每天都在自家樓下的小區(qū)花同里練功。一天早上,我5點鐘出來活動。花園里早有人在遛狗玩耍,他們坐在石凳上,一面逗狗,一面看我練拳。過了半個多小時,其中的男子起身帶著小狗在花園里跑起來。當我練意正濃、深沉虛靜、旁若無人地走架子時,逗狗人卻猛然朝我撞過來。當時我正眼看后手,做著“斜飛勢”的動作,壓根就沒注意他的行蹤。當我感覺到有猛力撞擊我左臂時,自然地引發(fā)出我的反作用力。他小僅未撞動我,反被我撞了個大趔趄,差一點跌倒在地。他自知失禮,對我連聲道歉。
當時,事發(fā)突然沒容得我去多反應。事后,我好好回想了其中的幾個問題。
第一,他和我在同一小區(qū)住,明知我固定在那位置練拳,為什么還要來撞我呢?他很可能是要試我:一是,試試太極拳是否能抗擊打;二是,試試我的功力。其結(jié)果是,給了他一個確切而實在的答復,太極拳決不可小視。
第二,當時,我也不曉得是怎么把他撞出去的。論年齡,我已近60歲,他也不過四十多歲。論塊頭,他粗壯如牛,體重少說也有160斤,我才不到130斤。如果我倆在平常狀態(tài)下對撞,我決不是他的對手。為什么他撞我時,反被我撞出去了呢?分析其原因有三:其一,他是在跑動中撞我,我是在沉靜中應撞。這符合太極拳以靜制動的原理;其二,他的力屬于外力,即浮力。我的力屬于內(nèi)力,即沉勁。以內(nèi)對外,以沉對浮,優(yōu)勢在我;其三,他撞我時,我走“斜飛勢”,意在有手,勁力卻在左臂,正好給他一個截勁(也稱化勁),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三種優(yōu)勢合一,自然收到了撞者被撞的神奇效果。
第三,通過這件小事,使我加深了對掌握太極拳理論重要性的認識。太極拳理論的核心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妒齽菪泄π慕狻分兄v:“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眾多先輩們解釋說:“應敵之法非柔即剛。用剛則與敵勁逆而不順。不順則無有走,不走則無有化。不化則無有粘,不粘則敵之變化無有感覺。無感覺則不能制敵”。這就是太極拳的實質(zhì)精髓!
太極拳理論是練太極拳人的法寶。要練好太極拳,除遵師訓外,還要從理論中求索。要把太極拳理論融會貫通非刻刻在心不可,要在學中練,在練中學,久而久之,即可逐漸做到“便利從心”、“克敵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