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劍處*
季扎報徐君,冢樹掛劍鋒。
至今泗水南,高臺遺芳蹤。
——明·楊于臣
再來看你,就有一道劍光
刺穿千年的蒼茫
一棵樹的靜立,襯托出
“心已許之”的堅硬。道路彎曲
車馬顛沛,甩不下俗世的牽掛
卻有濁霧一樣的表情
沉沉向晚
而季扎如荷,如懷抱清香之荷
心中有火,修煉
盤旋,去劍鋒上行走
去回首處凝神
明澈是還鄉(xiāng)的雙眸
那懸垂越來越重——
我仰望,以鬢發(fā)斑白的質地
或者整部東周,被
春秋之水濯洗過的韻腳
誠信還在!雖然我們錯過了
許多閃爍……
*吳國公子季扎出使中原各國途中拜訪徐君,知徐君喜愛自己的佩劍,心中暗許出訪結束便將此劍相贈。不料再來徐國,徐君已離開人世。季扎心懷悲戚來到徐君墓前,掛上寶劍祭奠……
圯橋上*
我來圯橋上,
懷古欽英風。
——唐·李白
那點隱忍,至今還在沂水之上漂浮
與一座普通的小橋,交換
塵世中的神話,欲望,以及
按捺不住的心跳
腳步更輕了。把腳步放輕
就不累么?在累之外,是《素書》
是江山,更遠處是帝王之師的
歸去來兮
秦二世,也是被自己扼住了七寸
卻來不及喊痛
一段史話,恰好舉起了一個朝代
也舉起曠野,舉起悠遠的鐘聲
靜默,聽大器晚成
一群鴿哨,由遠而近
呼喚熟稔的笑容。至于懷古的
目的,不必說出
那被咀嚼過的英風,有一種
別樣的味道
*張良在此橋上得遇黃石公,便有了“圯橋進履”、“黃石授書”的故事。
青陵臺*
鳥鵲雙飛,不逐鳳凰,
妾為庶人,不樂宋王。
——何花粉
銜著民歌的力量!何花粉
飛升了。微塵只有開放,只有翻卷
卻從不消失
在大地的懷中。兩座孤墳前的
兩棵柳樹,比雙飛的蝶兒更生動地
抱在了一起。強權隔不開
蒼茫的暮色隔不開
兩千年愛的長發(fā),披散在
情的臂彎
高臺湮沒了。于“大風起兮”時湮沒
色彩移動,不變的是黃土
一些草,枯了又榮,做不到
深居簡出。落葉拍打著無法說出的
悲涼,那片銅鏡
照得出靈魂的倒影?舊傷
為我們備好馬鞍
我不走。在水流的地方,在
低處,歌吟
*距今2296年前宋康王建于下邳用以觀看采桑女的一座高臺。留下了采桑女何花粉不畏強權、忠于愛情的凄美傳說……
泗水亭*
乃知盈虛故,
天道如循環(huán)。
——宋·文天祥
這是一個有雨的天氣,淅瀝中
一些葉子,吐露了鵝黃
嫩綠,凝結著針尖般的光亮
緩慢的流動。泗水亭
是一只熄滅的老煙斗,已習慣于
靜默,不再訴說或嘯吟
也不再遠行
漁歌。從這條拐彎的
河流上升起,拔節(jié)又抽出穗兒
飄然而渴望澄明
誰?與漁歌纏繞在一起
繁衍不息,風情萬種
歲月的流水沖刷了一切
大地上,源清流潔
本盛末榮
*泗水亭為漢高祖劉邦“試為吏”時的遺跡,1983年沛縣重新建亭立碑。
歌風臺*
莫言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盡解詩。
——唐·陳陶
大風從何而來,馬背上
曠野里,青萍中?
我突然想到風雅頌,整齊的文字
想到歷史的街巷:磚瓦的沉默
身影的飄零
風從故鄉(xiāng)來。歌風臺上
我看到了起伏的屋頂,它們的滄桑
或青翠。以及風
怎樣支撐了整個天空
心胸。如何把水和風
裝在一起,接下來
該是稻菽、波浪、風輕月明
偏偏忘記了,那些鏗鏘的韻腳
那些金戈鐵馬的
轟響與從容
我還想說,風
想說風,曾經讓我們
涕淚縱橫
*歌風臺為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196年,平淮南王英布謀反后,途經家鄉(xiāng)沛縣所筑。1983年重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