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涉外導(dǎo)游接待的主要是海外的游客,在旅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重點討論了涉外旅游中的委婉、得體的禮貌原則、變通、補充、調(diào)整和創(chuàng)新策略,旨在提高中國旅游市場的競爭能力。
[關(guān)鍵詞] 涉外旅游語用策略
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任命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日益成為人們一種主要的社會經(jīng)濟活動。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來華旅游的海外游客逐年增加,成為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經(jīng)濟新的增長點之一。涉外導(dǎo)游不僅要熟知接待理論原則,相關(guān)的服務(wù)常識和技能,而且要積極地運用一些英語語用策略,才能順利完成涉外導(dǎo)游接待的任務(wù)。本文重點討論了涉外旅游中的委婉、得體的禮貌原則、變通、幽默語用策略,旨在提高中國旅游市場的競爭能力。
一、委婉語用策略
委婉策略是指說話人不愿意明確表示與其話語相關(guān)的言外價值,而讓說話人來推測、決定、解釋其話語之力的意圖。通過這種策略,說話人可以避免與聽話人之間產(chǎn)生對抗的風險或因遭到聽話人拒絕而引起的尷尬。例如,在涉外旅游中,當涉外導(dǎo)游想邀請外賓到一農(nóng)舍休息時,可以說,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根據(jù)這句話的話語之力可以按邀請、請求或命令來進行解釋,或者將其看成這三者之間的平衡點。處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或?qū)λ吮硎径Y貌的需要,說話人的話語之力經(jīng)常是模糊委婉的,但其話語的言外之的只有一個,即讓聽話人進來坐下。
再如,在旅途中導(dǎo)游在忙于手頭的工作而這時手機響了,涉外導(dǎo)游可說“Is that the phone?” 可以是直接提問,也可以是間接請求。它的話語之力有賴于聽話人的理解:如根據(jù)字面意義將其理解為提問,聽話人可以做出“Yes, it is ” 的回答,但不接電話;如將其理解為間接的請求,聽話人就會去接電話。因此,說話人話語意圖的實現(xiàn)依賴于聽話人對話語之力的理解,在對話雙方關(guān)系不甚明確的情況下,話語之力是通過對話雙方的商榷討論來實現(xiàn)的,這就是話語之力的可協(xié)商性。使話語顯得更委婉,使話語表達的更間接些,不會使說話人和聽話人丟面子或難堪等。
二、得體的禮貌語用策略
禮貌語用策略就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信念表達減弱到最低限度,奠定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和合作關(guān)系,使涉外旅游活動順利進行。顯然,得體的禮貌語用策略在旅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在實際的旅游活動中要注意如下幾點:
1.要避免一些禁忌
西方國家的一些習慣和信仰與中國有截然的不同,涉外導(dǎo)游要注意 避免一些西方人禁忌的東西。如,涉外導(dǎo)游在接站時,如果對一對老夫婦說:“You are old, you must have a tiring journey.”這是很不恰當?shù)?因為在中國“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 “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不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諱“老”.
還有,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禁忌.我們可把他們歸納為四個詞:I, WARM, WHERE,MEAL. I代表income,依次類推:weight, age, religion, marriage. 由此引出“七不問”: 不問對方收入, 不問體重, 不問年齡, 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 不問“去哪了” “吃了嗎”.
2.注意不要使用禮貌過當語用策略
漢英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顯然具有不同的禮貌原則.根據(jù)漢語語言文化有關(guān)禮貌的源和流,我國語言學家顧日國提出了尊重(respectfulness)、謙遜(modesty )、態(tài)度熱情(warmth)、文雅(grace)四原則。而英美人往往在不同程度上違反謙虛原則,但這并不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只能說是由他們的文化所決定的。
請看下面的對話: Tom h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his boss.
Tom: A:Can I have a word with you, Mr.Smith?
B: I’m terribly sorry to trouble you, Mr.Smith.
C: Listen to me, please.
D: Would you spare me a few minutes, Mr.Smith?
B和d口氣過于禮貌,c過于生硬,a是正確答案.
中國人很崇尚禮貌,認為很有必要客氣一番.其實,英美人認為象借火的小事沒必要客氣.相反使用了過于禮貌的原則,還會引起語用失誤.
三、變通語用策略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一個詞對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來說也是不同的。在旅游活動中,涉外導(dǎo)游在介紹中國文化時,采取適當?shù)淖兺ㄕZ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進行解釋
例如,在一次旅途中,一名外賓走著走著,突然就停住了,問其原因,才知道前方有一面紅旗。原來對于中國人來說,紅色象征著喜慶、革命和進步,如紅區(qū)、紅軍、紅領(lǐng)巾、紅色政權(quán)、又紅又專、一顆紅心。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紅色則表示危險、恐怖的事物。如red flag意味著前方有危險;red alert是指緊急警報;red eye是指鐵路上的危險信號;red label是美國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規(guī)定在危險易燃物品或其裝運文件上應(yīng)貼之紅色標簽,警告引起火災(zāi);Red Republican指政治改革的極端激進分子。Red Army 指紅軍派,是西德一恐怖集團;Red Brigate指紅色旅,是意大利一極左派秘密恐怖組織。
這時涉外導(dǎo)游要采取變通語用策略,把中國紅色政權(quán)的建立及代表意義解釋給外賓。這樣不但避免了誤解,還會引起外賓的極大興趣。
2.補充說明
例如涉外導(dǎo)游在介紹黃龍洞時,It mean this cave long ,huge,curved and yellow,just like a dragon。解釋完了,游客還沒真正了解“龍”的含義。因為在英語中,“龍”是沒有地位的爬行動物,是可憎惡的象征。在漢語中則恰恰相反。在我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征,后來又引申為高貴、珍異的象征,語言中也就相應(yīng)出現(xiàn)了“龍顏” “龍袍” “床龍” “望子成龍”等等褒義的表達法。從這種意義上說,“龍”是我國文化的“特產(chǎn)”,是一種文化的個性。
所以這時涉外導(dǎo)游應(yīng)該將中國神話中的“dragon”那種威猛雄壯、碩大無比,堅強挺拔的“中國龍”精神作一簡要說明。
3.調(diào)整順序
四川西部,有一美妙的去處。它背倚岷山主峰雪寶頂,樹木蒼翠,花香襲人,鳥聲婉轉(zhuǎn),流水潺潺。這就是松潘縣的黃龍。
漢語原文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其語篇結(jié)構(gòu)是先描述,后點明這一美妙去處的所在。
然而英語習慣不同,往往開門見山,點明地點,再描述。所以涉外導(dǎo)游在介紹這一景點時,要改變行文的順序。即One of Sichuan finest scenic spots is Huanglong(Yellow Dragon),which lies in Songpan County just beneath Xuebao,the main peak of the Minshan Mountain, Its green forests,filled with fragrant flowers,bubbling streams,and songbirds,are rich in historical interest as well as natural beauty. 同時譯文增加了rich in historical interest as well as natural beauty把原文”美妙”一詞的內(nèi)容具體化.
還有中國的成語“救死扶傷” , 翻譯成英語時, 要調(diào)整順序.即Heal the wounded, rescue the dying. 這也是漢英思維習慣的不同.西方人是“先輕后重”, 而中國人則是“先重后輕”.
四、幽默語用策略
涉外導(dǎo)游面對的來自世界各地人, 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種族, 不同的信仰, 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 所以不僅要有一種領(lǐng)導(dǎo)能力, 還要幽默風趣. 在旅途中,經(jīng)過長途跋涉,外賓難免會感到疲倦。涉外導(dǎo)游的幽默風趣的話語會使游客輕松愉快。
如在參加故宮時,涉外導(dǎo)游介紹到:Now there are 8700 rooms in the Palace museum. It is said that there used to be 9900 rooms。 If a newlyborn baby is supposed to live in one room each day, he would be an adult at the age of more than twenty-seven years and four months after he has finishend staying in all the rooms.
故宮先\\現(xiàn)有房間八千七百多間, 據(jù)說以前有九千九百多間,按這個數(shù)字,一個剛生下來的孩子住進來,一天換一間,等到他把所有房子都住一遍時,他已經(jīng)是一個二十七歲零四個月的大人了.
一個恰當?shù)谋扔靼芽菰锏臄?shù)字變得生龍活現(xiàn),使游客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再如在一次旅途中,汽車行駛在高低不平的路上, 眼看客人已有不滿情緒, 涉外導(dǎo)游幽默的說: “Now ready, please.Our driver give you a massage on free charge”(現(xiàn)在大家請放松,我們的司機就要給大家免費按摩了). 幽默風趣的話語化解了不滿, 大家都笑了.
參考文獻:
[1] 論《口語面對的文化差異問題》。 《外國語》,1998,3
[2]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傷害教育出版社,1995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4]司顯柱:《英譯漢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Thom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