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史書記載,明朝御史張瀚在任職初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時,王沒講什么大道理,只講了個乘轎見聞。他說昨天乘轎進城遇雨天,一轎夫穿了雙新鞋,從灰廠到長安街時,這個轎夫還擇地而行,怕弄臟鞋。進城后泥濘漸多,轎夫一不小心踩進泥水之中,把一只鞋弄臟了,樣子挺心痛,為了不讓另一只鞋弄臟,轎夫還擇地而行,后來又不小心把另一只鞋也弄臟了,便“不復(fù)顧惜”了。王由此而告誡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些話后,“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此文讀后,令人深思,令人醒悟。
常言道,為官要廉潔,必須做到“慎獨”。那么,怎樣才能保持“慎獨”呢?筆者認為,記住王廷相講的故事很關(guān)鍵,把好“第一次”這個關(guān)口。“萬事開頭難”,有了初次,就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好事如此,壞事亦如此。
剖析近年來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違法犯罪的經(jīng)過,許多人在第一次犯罪之前大都是廉潔守法的,有的甚至是很有前途的干部。但往往都是在金錢、權(quán)力、女色面前,經(jīng)不起第一次的誘惑。由于有了第一次得到的某種“好處”,隨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墮落下去。有的鋃鐺入獄,有的命喪黃泉。由第一次到多次。直至墮落關(guān)進牢房才醒悟,他們才悔恨那當初的“第一次”,才發(fā)現(xiàn)“好人與壞人僅有一步之遙”。
人都有七情六欲。但同是本能欲望,如果朝好的方面努力,就會成為上進的動力;任意放縱,則會一步步墮入罪惡的深淵。因此抵制誘惑,耐住寂寞,管住小節(jié),抗住歪理,接受考驗,修煉“慎獨”,必須把好第一關(guān),守住第一防線,做到“慎微”、“慎言”、“慎權(quán)”、“慎欲”、“慎初”、“慎終”,防止悔恨的“第一次”發(fā)生,把好人生之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