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剛到海牙時,鄰居告訴我們,在這里生活很方便,不遠處有兩座超市,到海灘只需十分鐘車程,一個可以垂釣的大湖也在附近,還有兩座規(guī)模不小的墓地。
介紹的前半部分還挺令人心曠神怡,最后一句把我嚇了一跳。直到一天,有個當?shù)嘏笥岩o外公上墳,約我一起去,一直煩擾我的這種恐懼才徹底消失。兩塊墓地確實規(guī)模不小,距離也很近。我們將車停在一座鏤花的大鐵門前,買了兩盆紫色的風信子,拎起擺放在門口的一個小水壺,走進鐵門。
高大的松柏挺立在一座座墓碑中,整個墓地陰涼寧靜,時而有鳥兒鳴叫,聲音清脆可人。墓碑大小不同,大的占地好幾平米,擺放著真人大小的圣瑪麗婭石雕或是一個神龕,神龕里搖曳的燭光像是會說話的小精靈,忽閃著眼睛靜靜守護著墓地的主人。更多的只是一塊普通的墓碑,樣式各異,都十分精美富有個性。有的墓碑頂上鑲嵌著一只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表現(xiàn)出主人熱愛和平的胸襟;有的題字“我就是戒不了煙,不過這讓我很快樂”,詼諧地表達著主人生前的愛好;有的只寫著一句簡單的“永遠愛你的妻子(或丈夫)”,簡約而深情;還有的是給一兩歲便夭折的孩子的,墓碑四周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塑料小熊、轉動的風車、模型小汽車……供孩子們在天國享受他們在人間未來得及享受的樂趣。每個墓碑都是量身定做、獨一無二的,它們被賦予了靈魂和性格,映射了生者對逝者的感受和理解,成為他們之間得以繼續(xù)溝通的橋梁。
掃墓的人不斷,見到我們都報以淺淺的微笑。有的獨自一人,有的拉家?guī)Э?,像我們一樣,選上逝者生前最愛的花放在墓前,靜靜地呆上一會兒。他們多半默默無語,或輕輕地擦拭著眼淚,還有的大人會告訴小孩子墓地主人的故事。那份清淡的憂傷令人感動不已。
從那次參觀完墓地以后,我對墓地不再有恐懼的感覺,繼而發(fā)現(xiàn)歐洲許多城市的市區(qū)其實都有大小不同的幾塊公共墓地。它們或在住宅區(qū)中,或在林陰道旁,或在市中心的教堂后面,或在某個風景宜人的公園一角,與生者毗鄰而居。猝不及防間你總會與這樣或那樣的墓地邂逅。墓地里的主人們不必擔心由于城市建設而被搬遷,墓地受到的尊重甚至超過普通的民宅。而居住在墓地周圍的人們從不會有陰森恐怖之感,這些充滿花香鳥語、綠樹成蔭的墓地,還常常成為人們閑庭信步的好去處。
很多次將車開到南部的山路,路過一些極其危險的路段時,都會看見一個小小的木質十字架,紀念曾經(jīng)在此發(fā)生意外的遇難者。這簡陋的墓沒有削弱生命的力量,它像飄揚在高原西藏那一抹潔白的哈達,美好圣潔,充滿著生命的希望。十字架旁鮮花常艷,嬌艷奪目,橙色的雛菊、潔白的玫瑰、粉紅的郁金香、紫色的風信子、艷黃的旱水仙……在寂靜與思念中,多彩的生命之花熱情綻放。
選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