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的活地圖
2002年8月17日,作為《南疆石油報》記者,我第一次去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線采訪,以宣傳報道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所屬的塔西南勘探開發(fā)公司。
當時,新疆庫車地區(qū)遭遇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正趕上塔西南柯克亞試采大隊向被洪水圍困多日、已經(jīng)斷炊的井上員工搶運糧食,我是在齊脖深的洪水中完成采訪任務的。隨后,在洪水沖斷公路的情況下,我們完成了其他采訪。這些時刻伴隨著危險的采訪,都是由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塔西南試采大隊的巡井人陳永偉駕駛著他那輛北京213吉普車完成的。這一過程中,試采大隊不少干部一定要讓我采訪一下陳永偉。
我工作的地方與陳永偉相距900多公里,雖然十多年來我并不了解他的巡井工作,但因我們是以前的同事,我下意識里覺得自己是了解他的,認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司機和巡井人,不會有什么可寫的,所以盡管這些日子天天在一起東奔西跑,但我并沒有動過采寫他的心思。
后來,試采大隊大隊長陳美農(nóng)鄭重其事地對我說“你要了解了陳永偉的故事,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可寫的人物”時,我才在心里打了個問號:“難道他的工作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嗎?”但我仍然沒有對他的工作開展了解,盡管同行的電視記者王英也提醒我“陳永偉身上有故事,你可以采訪一下”。
就在我們要離開試采大隊時,試采大隊調(diào)度王新軍特別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里,沒有哪個人能有陳永偉那樣熟悉每一口井的確切位置和通往每口井的路,他是公認的塔里木油田的一張活地圖!”直到這個時候,他的話才像一擊重拳打醒了我。
于是,我們決定在試采大隊多逗留兩天,讓陳永偉拉著我們一起去巡井,電視記者王英隨行拍攝,但陳永偉基本上閉口不談他的工作,我只好回到駐地又專門采訪了那些曾經(jīng)要我采訪陳永偉的人。
《中國巡井第一人》誕生
當我了解到陳永偉承擔著多達十幾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山西省的面積)的巡井的面積時,我意識到負責如此之大巡井面積的人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因此,我把題目確定為《中國巡井第一人》。
在寫這篇通訊時,我只是通過我從別人那里了解到的東西和我所看到的情況來組織文字,加之我所在的報紙——《南疆石油報》的版面決定了人物通訊的篇幅不能太長,在我完成這篇稿子并在《南疆石油報》刊發(fā)出來時,只有1500余字。好在電視專題片加上了畫面、音樂和同期聲,基本上就算完成了一個不錯的人物報道。隨后,《中國石油報》在人物版也采用了這篇通訊。這在塔西南公司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從無人知曉的平凡人群中發(fā)掘出來的人物了。
我沒有想到,這篇發(fā)表在《南疆石油報》上的《中國巡井第一人》,立即引起中央電視臺領(lǐng)導的重視,他們當即撥款7000元請陳永偉前往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錄制節(jié)目。
他要從中央電視臺的塔上跳下去
在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勘探開發(fā)公司領(lǐng)導的支持下,攜帶著我采寫的陳永偉的資料、圖片和同事攝制的錄像帶,2002年11月中旬,我與陳永偉來到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組。
但編導告訴我,僅就《南疆石油報》的《中國巡井第一人》的報道而言,是達不到“講述”欄目的目的的,她要我全方位地了解陳永偉的巡井工作并深挖他身上的故事,而且要具體到每一個細節(jié)。
由于受報紙版面的影響,我不解地問這要多少字才能實現(xiàn)。編導告訴我:“你不要管多少字,素材要盡量全面、飽滿,即使一兩萬字也沒有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要把他的特殊性和感人的東西發(fā)掘出來?!?/p>
擺脫了字數(shù)的束縛,我這才開始全面深入地與陳永偉面對面地坐下來了解他巡井工作的全部,我以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但我沒有想到,陳永偉開始拒絕與我配合,因為他說巡井就是他分內(nèi)的工作,沒有什么好說的。而且,當他得知錄制節(jié)目是一次性完成時,由于長期一個人在大沙漠中巡井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jīng)開始弱化,他覺得自己也許沒有這個能力完成面對一個全國觀眾的訪談節(jié)目,說“早知道這樣就不來了”。
由于以前同事的關(guān)系,我對他毫不客氣,在一再努力采訪他而不能實現(xiàn)的情況下,我氣得罵了他。
他毫不留情地與我叫陣,堅決拒絕再說他的工作。
我們爭執(zhí)不下,到了激動之時,他竟急得對我大吼大叫起來:“蔣萬全,你再要談巡井的事,我就從中央電視塔上跳下去!”
我又氣又好笑,對他說:“陳永偉,你有本事你就跳,我看著你跳,給你把相片拍下來,絕對可以成為全世界的一大新聞,中央電視臺請你來錄制節(jié)目,你還要從中央電視塔上跳下去,你多出息??!”
他氣得憋出一臉紫紅地死盯著我,哼哼唧唧幾聲卻再也找不到反擊我的話。
爭執(zhí)歸爭執(zhí),吵歸吵,盡管有時也氣得我索性就不理他了,但爭吵完后要不了一個小時,我們又重歸于好。誰叫我們是朋友呢?
雖然要跳中央電視塔的話在后來的相執(zhí)中他又喊叫過多次,但他最終還是在我好幾天的“迂回作戰(zhàn)”中使我掌握了需要了解的全部東西,完成了采訪。
原來,他的故事根本就不是1500字所能完成的,而其中的傳奇色彩我在《中國巡井第一人》中根本就沒有涉及到,特別是當初我對這個人的心不在焉幾乎讓我與一個英雄擦肩而過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犯下了多么大的錯誤,這讓我汗顏。
危情時刻盡顯英雄本色
陳永偉從1995年至今任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塔西南柯克亞作業(yè)區(qū)試采大隊巡井工,在2004年之前基本上就由他一個人巡井。
巡井,就是對塔里木油田已經(jīng)完鉆但未開發(fā)、或正待開發(fā)的油氣井進行日常管理、資料錄取、巡查維護等等,防止油氣井的“跑冒滲漏”和人為破壞,為后期的開發(fā)生產(chǎn)作前期管理工作。這些由幾代塔里木石油人不斷勘探的油氣井,在尚未正式啟用之前,就由陳永偉管理著,這也成為巡井人最艱巨也最重要的工作。
在陳永偉看來,他所管的那些油氣井,任何大意都可能造成巨大損失,特別是西氣東輸?shù)目死瓪馓锖偷夏菤馓?,哪怕就是一個小的閃失,一天的損失就可能是一個上海市一天的全部用氣量,其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所以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重如泰山。
塔克拉瑪干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性沙漠,面積34.2萬平方公里,其流動性表現(xiàn)在它的沙丘、沙山,在沙暴發(fā)生時,一夜之間就可能被搬走,這些來回游走的沙山,可以吞噬任何生命,是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稱之為進得去出不來的“死亡之?!?。我國的著名科學家彭加木、楊虎城將軍的女兒楊拯烈、探險家余純順都是被沙暴奪去生命的。而在塔克拉瑪干邊緣的荒山野嶺之中,一次突發(fā)的洪水,就曾奪去了勘探隊員9人中5個人的生命……
陳永偉所巡的井,包括遠在和田河、羅布泊與塔中油田的井,還包括那口舉世矚目的西氣東輸原料氣井——克拉2號井。就是說,塔里木油田探區(qū)井開采到哪里,他就巡查到了哪里。在巡井中,他和他那輛最親愛的伙伴——越野車每天跑300—500公里、甚至更多。為此,他已繞地球行駛十幾周。
在塔克拉瑪干巡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概括起來說,巡井這項工作具有外人所不知的四重危險性:一是它面對駕駛的危險,這是每一個駕駛員都深有體會的。二是他要面對大自然的威脅,他一個人在沙漠戈壁,沙暴山洪對他構(gòu)成了很大威脅,他一個人在遠離人煙的萬古洪荒、且是電信盲區(qū)之中巡井,一旦發(fā)生一個什么意外或者是急病,沒有人能救助他。三是易燃易爆油氣井對他生命安全的威脅,如一些油井含有極高濃度、可以致人“閃電式死亡”的硫化氫氣體;有些井,天然氣比空氣還重,并往下沉,油井的任何一點泄漏都將威脅到他的生命。四是他一個人隨時隨地都面對著犯罪分子的威脅,在沒有人跡的空曠荒野,狗急跳墻的犯罪分子是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來的。這是他有別于司機和其他員工的特殊之處。
一次,他獨自一人頂著盛夏的太陽在沙漠中步行幾個小時,最終找到了那口井后,他幾近虛脫了,因為極度的高溫已經(jīng)快把他體內(nèi)的水分蒸發(fā)干了。
那年初夏,為了找到另一口井,從駐地駛出約300公里后,快到他要找的井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道路已經(jīng)被山洪沖斷,只見山洪挾裹著泥流咆哮奔騰著順勢而下,水勢異常兇猛……他和巡井車被山洪擋住了!而要巡查的那口井卻在洪水那邊。
他想,調(diào)頭回去吧,不甘心沒有巡到那口井,還要白跑這600公里冤枉路;闖過山洪吧,又不敢冒險把人和車都丟在洪水里。思前想后,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步行完成巡井任務。
他經(jīng)過十幾公里的跋涉找到了井,令他預想不到的是,正當他回返重涉洪水時,一陣突如其來的、鴿蛋大小的冰雹噼哩啪啦地從天而降,劈頭蓋腦地打得陳永偉措手不及,砸得他無處可逃,浪頭將他打進洪水,幸虧他水性很好,在洪水中折騰了好一會兒,終于抓住了漂浮在水中的一截枯樹,這才撿回了一條性命。當他濕漉漉地爬上岸時,冰雹又變成了一陣傾盆大雨,凍得他駕車急駛而“逃”。
當初,那輛車況越來越差的車讓他在一天中只前進了50多公里,因為在沙漠地表溫度高達70℃的條件下巡井,開不了多遠,車就要開鍋,他只得挨到天黑氣溫降下之后,在沉沉夜色中繼續(xù)巡井。
那晚,他剛看完那口井,轉(zhuǎn)身準備上車,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四只綠燈泡發(fā)著光,陳永偉有些納悶:這個沒有人跡的地方哪里來的燈泡?他上車本能地把大燈一開,車燈的光柱中,赫然聳立著兩匹狼,正在胡楊林下盯著他。陳永偉被嚇得毛骨悚然,感覺自己的頭發(fā)都豎起來了一樣。想著狼要是剛才在他下車巡井時撲上來,自己不就完了?開車返回的路上,陳永偉心里一直怦怦地打著鼓。
空曠浩瀚的戈壁沙漠,對陳永偉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在萬古洪荒之中巡井,渴了,喝口自帶的涼水;累了,找個安全的地方在車上睡一會兒。他孤獨地整天開著車,在渺無人煙的沙漠里奔波巡井,倒是那種難以忍受的孤獨,常常讓他覺得自己仿佛一人獨自行駛在沒有生命的月球上,就像行進在虛無之中,四周的一切都在沒有生命的靜寂之中:放眼四望,只見天邊的云飄。這種時候,他都有點可憐自己,不知為什么竟想流淚,一些時候則心生一種陰森森的害怕,因為他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不可預知的事情。驅(qū)車疾馳,只聽耳畔的風聲……偶爾,傳來幾聲鳥啼獸鳴,才使這戈壁灘有了些許生氣。在曠野里孤獨時,有時他下車躺在沙包上思索,或不停地抽煙,或打開車上的收音機或者錄音機,把音量開到最大,聽聽音樂,聽聽新聞,使他擺脫沒有人在身邊的那種可怕的孤獨;或者把車停下來,站到一個高點的地方猛猛地大吼幾聲,發(fā)泄一下,感覺就舒服多了。
那年夏季,他為了巡兩口井,車陷在了沙漠中,折騰了一天也沒有能夠出來。將近黃昏,蒙蒙小雨和著汗水讓他渾身濕透,一屁股坐到沙子上,雖然點著了煙,卻陷入了深思。
這里與公路還相距上百公里,車出不來,他只有走出去,而在幾天向外走的過程中,一旦遭遇沙暴,生命很難保證,因為他的車上只剩2瓶礦泉水、半個馕。但是,不走,沒有人能救他。這是他首次真實地觸摸到絕望、甚至死亡的危險。他想到了許多,后悔自己干了這份工作,想到了家人和組織……他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想著給組織和家人寫下遺言留在車上,準備往外走。
正在這個時候,他聽到了汽車聲,他不敢相信,以為是錯覺,他立即沖上沙丘,他真的看見一輛綠色的沙漠車奇跡般地開來。
沙漠車司機問他進到這里來干什么,他說是為了巡他的井,看到他的車深陷沙漠,對方感慨地說:“你今天的運氣真好!”人家二話沒說,動手將陳永偉的車拖出沙漠拉到了路上。
有一次,巡到一口井,發(fā)現(xiàn)油井被不法分子破壞,油氣正往外泄漏,井口周圍都是原油和天然氣,他沒有選擇,蹚過原油,將油井關(guān)掉,控制了泄漏。這個時候,井口非常危險,空氣中全是天然氣,任何一點火花,就將爆燃;腳下全是原油,非?;?,井口那個深6米的圓井,他一不小心掉下去,將再也爬不上來……
還有一次,一個油井的門被打開,正發(fā)生著泄漏,他沖進井口房發(fā)現(xiàn)是閘門被不法分子打開,他沒來得及看清原因,天然氣已經(jīng)把他熏得發(fā)暈。由于與隊部相距近200公里,他想必須在第一時間內(nèi)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不然,如果一旦發(fā)生油井大火,損失將是上千萬元,甚至將對整個區(qū)塊的構(gòu)造造成更大破壞。他急中生智,立即回到車上將毛巾用水打濕,捂著鼻子6次進井口房把閘門關(guān)掉,因為得一次次出來換氣,不然他會被天然氣熏倒,當最終制止了泄漏后,精疲力竭的他,在地上癱坐了1個小時才恢復過來。這是他第一次體會到活著的幸福,因為當時的空氣中全是天然氣,哪怕就是他走動或者操作時衣物產(chǎn)生的靜電,井口和他都將變成一片火海……
2005年6月,有兩個不法分子躥進陳永偉巡的井盜油,被天然氣熏死在井口房內(nèi)。
巡井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防止油井設(shè)施被貪圖小利的不法分子人為破壞和原油被盜,這使陳永偉常常面對犯罪分子。
2002年大年三十中午1點多,他巡到英買21井,當他的車駛過沙包,發(fā)現(xiàn)井口房的門被打開,3個人飛一般躥出,向沙漠深處逃去,他看到井場上有幾百袋已經(jīng)裝好的原油,他的頭“轟”地一聲大了。陳永偉怒火中燒,怒不可遏地沖上去。
那些人始終與他遠離著,追了一段,他猛然意識到:這樣不行,自己在明處,他們在暗處;自己孤身一人,但不知他們還有幾個人?不能蠻干,否則不但不能制止他們的違法犯罪行徑,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和危險。他們想把我?guī)У礁瓯跒┥钐?,對自己下毒手,然后往沙漠里一埋,誰也不知道,不能上他們的當!
陳永偉趕緊停住了腳步,返回車上,開車向有電話的地方跑去,把車往公路上一橫,盜賊就無法通過,因為這是出來的唯一一條路。陳永偉心想:“量你們幾個做賊心虛的盜油賊不敢出來與我正面較量?!?/p>
在草原站,陳永偉通過座機電話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公安部門,然后又向井上跑去,那些人又躲了起來。
就這樣,在荒野中,他冒著零下27℃的嚴寒,與盜油賊在荒野之中周旋,直到盜油賊被公安干警擒獲。后來,公安人員從那些人開的車上發(fā)現(xiàn)了兩把約60厘米長的大砍刀,顯然,那是準備行兇之用……
但他無所畏懼,至今,他已經(jīng)使幾十名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
為了巡井,陳永偉付出了別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割舍了親情,個人為企業(yè)付出了巨大的經(jīng)濟開支等等。對此,有人說他傻,問他你這樣值嗎?他說:“組織上把這項工作交給我,管著像克拉2號井這樣西氣東輸?shù)闹臍庠淳?,我覺得這是一種榮譽,我就會把工作干好。再說,人總是要有點奉獻精神的!”
陳永偉就是心里揣著這個值得他自豪和驕傲的愿望,走遍了塔里木油田探區(qū)的每一口井。
英雄往往就在平凡中
有了這些素材,我完成了1.5萬字的材料提供給編導,這才比較全面地把這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普通優(yōu)秀員工發(fā)掘出來。 隨后,經(jīng)中央電視臺“講述”節(jié)目組工作人員的努力,在主持人高月的訪談中,陳永偉順利完成了節(jié)目的錄制,使他成為中國石油企業(yè)被請進央視制作節(jié)目的第二位石油人,為塔西南公司50年來被請進中央電視臺的第一人。
2003 年1月17日晚21:20,中央電視臺在10套“講述”欄目播出陳永偉的巡井故事,隨后又在不同頻道多次重播,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同時,該報道還先后在新疆人民廣播電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等十幾家媒體刊播,陳永偉的事跡還被中央黨校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一書轉(zhuǎn)摘。一篇報道能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在塔西南公司歷史上也是首次。
2003年5月,香港媒體《走遍中國》雜志第5期,用了近10個頁碼的版面,將陳永偉作為本期的惟一一個人物,進行了重點報道。2006年11月,香港《走遍中國》雜志還對陳永偉進行了實地追蹤采訪。因為這家刊物在對陳永偉進行報道后,歐洲、美洲和澳洲一些讀者打電話詢問《走遍中國》雜志社,請雜志社轉(zhuǎn)達他們對陳永偉的關(guān)注和敬意,同時也盼望什么時候來中國新疆旅游時能與這位巡井人一同體驗巡井生活。
今天,陳永偉交出了他管理多年的克拉2號井,即將投入西氣東輸?shù)牧硪粋€重要氣源地——迪那氣田的建設(shè)。為此,他將繼續(xù)為盡一份石油工人的職責而奔馳在浩瀚沙漠中!
通過對陳永偉的采寫前后的經(jīng)歷,我從中汲取了將伴我新聞工作一生的經(jīng)驗和教訓,使我在后來的新聞工作中更加注重深入挖掘,即使是一條小消息或者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物,也要盡量多地、深入地、細致地去實地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素材。這給我一個啟示:在新聞工作中,尤其是身處采訪一線的記者,非得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不可!由于這次采訪,從2003年到2006年的4年時間里,我獲得19個省部級和國家級新聞獎,其中包括中國行業(yè)電視新聞一等獎和中國新聞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