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和“既”這兩個字,字形相同,讀音相差不大,又都可以作副詞用,所以在行文中往往容易混淆。
“即”,音jí,既可以作動詞又可以作副詞。作動詞用時有兩個義項。一個是“靠近”“到”的意思,如:若即若離,成功在即,可望而不可即等。另一個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判斷;往往在前后有兩個名詞性成分出現(xiàn)時,“即”插入其間,用后面的名詞性成分來解釋或說明前面的名詞性成分。如:
暹羅即今之泰國。
解放后的頭一年,即1950年。
有時候為行文流暢,也可說成“即是”。如:
山后即是我軍駐地。
“即”的這一義項還有一個“非……即……”的固定結構,用來表示選擇,中間往往嵌入單音節(jié)詞,相當于“不是……就是……”,如:非此即彼,非打即罵等。
“即”作副詞時是“就”的意思,表示動作在很短的時間內發(fā)生或者后一個動作緊接著前一個動作發(fā)生。如:知錯即改,招之即來。這里“即”還可套用“一……即……”的格式,相當于“一……就……”。如:一觸即發(fā),一擊即潰,一說即要。
“即使”是個連詞,往往與“也”或“還”搭配,組成表示假設兼讓步的結構?!凹词埂奔僭O一種情況,“也(還)”表示結果不受這種假設的影響。如:
即使下雨也去。
即使與我無關,我還要管。
“即使”可與“即便”互換著用。
“既”,讀jì,作副詞時有“已經”的意思,如:既成事實,既往不咎?!凹取背38坝?、且、也”配合來連接并列成分,表示不止一個方面。如:既生動又活潑;既高且大;既肯定成績,也指出缺點。這里的“既……也……”要注意跟“即使……也……”區(qū)分開來。
“既”作連詞時,相當于“既然”。前一小句用“既(然)”提出一個既定的事實,后一小句用“就,也,還”來呼應,推出結論。例如:
你既有病,就好好休息吧。
既然時間還早,我們何不再跑一趟?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要區(qū)別“即”和“既”,應當從它們各自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