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生活的豐富,更在于精神層面,表現在網民想看看他們想看的圖書,看看他們想看的圖片,或者想聽聽他們想聽的聲音。這是mp3得到空前發(fā)展的原因,也是數碼相機這么快就進入千千萬萬普通人家的原因。這種迫切需求,也造就了21世紀前后出版業(yè)的一大沖擊波一一網絡出版。這一攜帶IT高技術的沖擊,非傳統(tǒng)油墨印刷所能抵御,以至于有人認為網絡出版一問世,就會有萬馬齊喑之效果,傳統(tǒng)圖書即將消亡,代之以號稱出版的革命事物——電子圖書。幾年過去了,傳統(tǒng)出版興盛依然,網絡出版的三大形式,按需印刷并沒有預想中發(fā)展的那么迅速,可供網民購買的電子圖書品種也沒有預想的那么多,而網上閱讀更是在維護版權的搖旗吶喊下讓網民越來越搜索不到想看的圖書了。
究其根本,網絡出版的命運還是掌握在出版商手中。電子圖書能賺幾個大錢,能讓出版人合棄雖說不上太豐厚的傳統(tǒng)出版的利潤(雖然這仍然比電子圖書大很多),更不用說傳統(tǒng)出版業(yè)的利潤是出版商獨享的,無需與IT公司分享。
業(yè)內人士說,網絡出版研究過了,開發(fā)過了,利弊也知道了,這就足夠了。就像我們人類已經掌握火箭載人上天技術,也掌握了航天飛機制造技術,先進技術掌握了也就掌握了,真的要考慮北京一紐約航行用什么,還是傳統(tǒng)的噴氣式飛機吧。但是,書業(yè)也總有人不甘心于目前的局面,帶著網民的人氣,又獲得了圖書館業(yè)的支持和媒介的聲援,沖破了版權法的約束,給出版人帶來了真正的威脅。
2005年初,谷歌為了擴大其搜索范圍,終于染指圖書,隆重推出圖書館掃描工程初步計劃。它的目標是讓天下網民免費看盡天下好書。這一迎合天下網民的好事,當然深得人心,就連本來購書也志在免費讓天下讀者看盡好書的幾家最大的圖書館也站出來支持。大半年的書業(yè)微弱抗爭,畢竟其目的是為了保有自己的私利而為廣大媒介所輕視。2005年11月初,谷歌的圖書館掃描工程終于推出,大量的圖書在網上公開了。
進入2006年,一直是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中流砥柱的微軟也不甘心將信息世界至關重要的圖書領域全讓給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掃描圖書計劃,并將在今后新的微軟視窗系統(tǒng)中內嵌圖書搜索引擎。微軟畢竟是微軟,影響非同一般,計劃一出就獲得世界幾大圖書館的支持。
出版公司也終于坐不住了,一邊是抗議,一邊是講條件,背后更是摩拳擦掌,力志要打造出書業(yè)自己的網上圖書閱讀平臺,期望讓圖書上網再一次掌握在出版人的手中。于是,有德國霍爾茨布林克這一出版巨頭做支持的英國麥克米倫出版集團就推出了這樣的一個平臺。
那么,這三家圖書掃描上網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是三國鼎立狀態(tài),還是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一統(tǒng)天下?
模式一谷歌掃描工程:谷歌計劃掃描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密歇根大學圖書館和紐約公共圖書館這世界五大圖書館的全部1000多萬本圖書的全文。每本書都會被索引,但是不同的書將會以不同的方式在搜索結果中呈現。對那些公共領域的圖書,谷歌將顯示全文。對那些仍然在印的圖書,谷歌在未得到出版商或版權持有人的反對時,也會被顯示。這與谷歌掃描全球其他網站網頁的處理一樣,未特別聲明的網頁,谷歌全部掃描然后提供搜索。
模式二微軟掃描工程:2007年初即可與網友見面的微軟Windows Live圖書計劃是為了奪回被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公司占領的領域而做出的努力。Win-dows Live整合了許多網上應用功能,比如谷歌的電子郵件、網上地圖和平衡記分卡電子數據表功能,以應對這些企圖改變微軟辦公軟件霸主地位的威脅。微軟已經和康乃爾大學圖書館、大不列顛圖書館、加州大學圖書館和多倫多大學圖書館等簽訂合作協(xié)議,掃描這些圖書館的藏書。而且,想加入這一掃描計劃的著名圖書館還在增加。試想,微軟采用的Kirtas公司技術可是快速機器人掃描儀,每小時可以掃描并數字化達2400頁。這就意味著每8分鐘就能數字化一本書,而且具有較高的質量,這是谷歌和其他公司無法相比的。
模式三麥克米倫網上圖書平臺:這是英國麥克米倫公司推出的一個新數字產品平臺,名為“書店”(BookStore),這是由其母公司霍爾茨布林克公司研制的。與谷歌的平臺一樣,麥克米倫的“書店”平臺是一個數字圖書內容的倉庫,帶有電子商務功能,可以用于購買圖書。該平臺針對出版公司希望在網上發(fā)布數字內容,但又不愿意放棄版權控制權的心理,沒有要求出版公司放棄版權控制權或在數字平臺技術上投資,這一點與谷歌的不想掃描必須向谷歌申請不同。“書店”平臺提供選擇項,出版公司可以選擇是否將圖書向谷歌、雅虎和微軟開放。平臺僅僅是對誰在使用這個平臺或如何使用這個平臺感興趣,而對數字產品不感興趣。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上品種快,而且版權控制權在出版公司自己手中。
三種模式,一是網絡搜索引擎巨無霸谷歌,二是操作系統(tǒng)巨頭微軟,三是全球出版巨頭麥克米侖。面對不同的模式,出版界反響各異。對于谷歌,出版界感到憤怒,因為自古以來都是未經許可不得復制,哪有不掃描還得版權人提出申請,這是對版權的赤裸裸踐踏。對于微軟,出版界雖然也是有許多的恐慌,但表面上只能對于他的未經許可不準備掃描做出贊許的姿態(tài),畢竟小小書業(yè)無法同時對抗兩大巨無霸,只能抬這個壓那個,誰知道哪家是看中書業(yè)這一小羔羊的餓狼,抑或兩家都是,畢竟微軟也對外聲明最終他們也要掃描有版權的圖書。而對于麥克米倫的平臺,畢竟為她人做嫁衣不是出版商本身所愿,上了我的品種紅了麥克米倫的平臺,這可需要有較大的奉獻精神,而且書業(yè)每家公司都是想做亞馬遜一霸天下。
不管是對谷歌反對,還是對微軟明投秋波暗是厭惡,或者是對麥克米倫不理不睬,圖書掃描模式絕對不會減少,只會在此基礎上大大增加。而且圖書掃描上網的計劃肯定會實現,或者已經實現。前段時間,谷歌已經在德國打贏了首場圖書掃描工程官司,一向為西方所尊重的版權法,在網民的利益和媒介的聲討,以及出版業(yè)在此問題上想維護既得利益阻礙網絡發(fā)展的丑惡表現下,顯得那么不堪一擊??磥?,形勢對于出版業(yè)和作家越來越不利了。
圖書出版一向是出版人的專利,歷來要閱讀就必須買書。如今規(guī)矩說破就破,這么多公共領域的圖書都上網,管你是哪家出版公司出版的,系統(tǒng)提供越多,就越可能為人所看好。真的連受版權保護的圖書也上網,那么出版公司如何過日子?還是真的要替人做嫁衣,出了圖書,紅了他人系統(tǒng),方便他人閱讀?
這就要再考慮出版的商業(yè)經營模式:廉價的復制成本,嚴厲的反盜版法律,以及對公眾灌輸版權的神圣性?,F在,復制成本比出版公司要低,反盜版也在全球越趨嚴峻的盜版形勢下顯得步履艱難,而在付錢閱讀還是享受免費閱讀這個選擇前,苦心多年灌輸才在公眾頭腦中形成的版權神圣性是那么脆弱不堪一擊。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首先成本是不可能比掃描上網免費閱讀低了,只能換種思路來獲取利潤;其次盜版是靠正面掃除還是靠引導消化更有效還不確定,盜版真的能否徹底清除,還有待考慮。谷歌的網頁掃描做法既然能為圖書館接受,那么圖書掃描也有可能被世人接受。至于公眾的版權概念,沒有出版業(yè)破產和作家窮困到無書可出之時,是不太容易再次樹立的。
那么,出版業(yè)真的不能再做點其他什么嗎?有幾個現實問題值得業(yè)內人士思考
問題之一,版權歸屬公共領域的圖書上網后,出版業(yè)究竟會不會受到影響?答案是肯定的,網絡越發(fā)達的地方,這種影響會越大。這就需要出版業(yè)研究今后的對策,如何減小這一現象所帶來的影響。比如,要研究如何提高傳統(tǒng)圖書與網上免費閱讀的電子圖書競爭的能力?;蛘?,傳統(tǒng)圖書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服務,或者傳統(tǒng)圖書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這比一味抗議圖書掃描上網更有意義,因為沒有版權保護的圖書,掃描上網之勢是不可阻擋的。而且這種圖書掃描上網會越來越獲得網民的喜愛。
問題之二,版權尚在保護期的圖書會不會上網?上網后利益能否得到版權法的保護?答案還尚未可知。如果版權法還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那么出版業(yè)也不用太多焦慮,做好有版權保護的圖書。關鍵是圖書館為什么能存放受版權保護的圖書向公眾免費開放閱讀權,而網絡換個載體就不能?同為免費閱讀,為什么有不同的待遇?這就是出版業(yè)比較害怕的比較,人家網絡上提供掃描圖書的同時,至少還給出你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購買信息,而谷歌花巨資上馬這個項目,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一問題,而是覺得有一定勝算后才做出決定的。真的到版權法“未經許可不得復制”不起作用時,出版業(yè)就必須面對嚴峻的形勢了。
抑或換種思維,出版業(yè)與谷歌,或者微軟坐下來,共同討論一下利益的再分配問題。反正谷歌的收入在廣告(雖然它的廣告賣點不在掃描圖書上網,而在網民點擊率),微軟的收入在視窗系統(tǒng)(雖然網民購買微軟不是為了使用windows Live,而是視窗系統(tǒng)本身),既然出版業(yè)出書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就不能考慮谷歌分出點廣告費,微軟分出點視窗系統(tǒng)銷售收入?
問題之三,版權法有沒有辦法改進?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為了這么大的出版利益,出版界一定要花點精力來完善版權法。有法可依,就什么都有保障了。不過不知道是法律修訂快,還是形勢發(fā)展快?;蛘呤橇⒎ú块T考慮哪方利益多些,版權法朝哪個方向發(fā)展,是IT產業(yè)還是傳統(tǒng)的出版產業(yè)?美國在這種事上不公正可是一貫出了名的,對于同是美國的IT產業(yè),為了給網景公司(Netscape)一個公平競爭,美國司法部硬生生叫微軟將捆綁式銷售的IE瀏覽器分割開,以沖破瀏覽器的壟斷。但當美國航空利益受到歐洲空中客車的威脅時,波音與麥道的壟斷式合并也就不違反法律了。真的要動微軟的知識產權,那是幾千億美元的利益,美國又會計較知識產權了。為了出版業(yè)小小的上百億美元,美國司法部門會讓谷歌和微軟這些大公司為難嗎?
再看看國內。如果谷歌成功掃描受版權保護的圖書上網變成現實,國內想不受到影響也很難。至少,在外網,我們無法限制谷歌上傳我們的掃描版圖書。我們能做的,首先是在國內加強法制建設,盡快將著作權相關問題的立法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使圖書掃描上網有法可依,比如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圖書掃描上網,圖書掃描上網必須遵守哪些管理規(guī)定,圖書掃描上網的法律問題如何處理等;其次,是趁出版社全為國家審批的情況下,由國家建立統(tǒng)一圖書掃描上網平臺,先建強建大,以防其他外資IT公司進入時缺乏本國競爭對手;其三,要加強這方面國外動態(tài)追蹤,及時研究出應對之策。
圖書掃描上網不同于以往的網絡出版,關鍵在于圖書掃描不是掌握在出版商的手中,出版商無法從中獲得利益,僅僅是會丟失利益。網絡出版是想對傳統(tǒng)出版進行一次革命,目的不是要革出版的命,而圖書掃描上網似乎是真的要革出版的命了。
2007年紙張市場前景預測
宋立華
傳統(tǒng)出版物離不開紙張,把紙張市場的現狀形容為“發(fā)展平緩”也許有些保守。但2006年對紙張使用的沖擊在2007年還將繼續(xù)困擾著出版商,而且形勢也將變得越發(fā)嚴峻。出版社的市場營銷人員會繼續(xù)在網絡方面進行探索,而且一些出版商已經在網上收益,這種沖擊反映在紙張上,最終影響到了紙張的使用。另外,出版商將要面臨郵政成本的上漲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如調整基重和(或)等級,以減少郵政成本上漲帶來的打擊。最后,當紙質商販為了應對低靡的需求時,就會嘗試擴大輕質涂層產品的銷售從而真實反映出出版商的要求——在保持外觀看不出來變化的情況下減輕重量。
“毫無疑問,明年的需求量也不會很高”,美國信息資源公司(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s(RISI)副總裁John maine說,該公司是森林產品生產行業(yè)信息與調查研究的機構。2005年北美市場需求量下降了2%,但價格有15%的上調,2006年發(fā)展平緩。2007年對銅版紙的需求將有下降,但是整個紙張市場會因為其他一般印刷領域需要量的增加而保持平衡?!拔覀冾A期2007年對銅版紙的需要量不會很大”,Maine稱,“需求量將下降1%,或下降的更多(2%~5%)。
這一組數字說明了,在印刷物廣告的平緩發(fā)展和即將來臨的郵政成本上漲的雙重沖擊下,2007年出版商承受的壓力將翻番。目前預計期刊郵遞成本將增加11.4%。在2006年郵政成本上漲的驅使下,一些出版商采取了改變基重的措施。
基重逐漸減輕的趨勢
基重的減少對運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果把基重從32磅下調到30磅,就意味著每噸少用6%的紙張。雖然紙張成本將要花去4%或者更多,但在噸稅上節(jié)省較多,而節(jié)省成本最多的卻是在郵政和發(fā)行上。因為這樣一來紙張占地少,重量又輕。因此,基重越小,運輸重量也就越輕。
然而,一旦基重變輕,紙張的不透明度高,會變得更薄,更脆。如果一家出版商擁有多個低基重的報紙刊物的話,這些不受歡迎的缺點就變得顯而易見了?!?/p>
數字化的崛起帶來了威脅
Vance出版商公司出版服務的副總裁Mike Morgan指出,隨著郵政價格上調,廣告商把他們的業(yè)務轉向了網絡,一些廣告商把整整5頁紙的廣告縮成了1頁,網絡廣告提供給使出版商更好的發(fā)展市場和客戶的機會。
消費類廣告市場的情況相似。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PIB)發(fā)布的2006年的數據表明,2006年紙質廣告比2005年同期只有0.7%的增長,讓人感到最沮喪的而又有深意的變化就是汽車類廣告,2006年1月份到9月份的廣告銳減了2000張,下降了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