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和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都有崇敬神的風(fēng)俗,特別是從農(nóng)歷的正月初四到二月上旬,幾乎天天“鬧熱”,也就是天天有社日,天天有鄉(xiāng)村鬧游神。有人做過統(tǒng)計,光正月十六那一天,潮安、澄海、饒平三縣,就有360個鄉(xiāng)村營老爺(潮汕稱游神叫“營老爺”)。難怪有人把正月稱之為“時間最長的潮汕農(nóng)民的狂歡節(jié)”!
營老爺一般是把神像請上轎,規(guī)規(guī)矩矩地抬著它游全鄉(xiāng),以示對神明的恭敬。此習(xí)俗全國好多地方都有,不足為奇。只是潮汕有些鄉(xiāng)村敬神的方式很特別,他們是先虐后敬,先對神“施暴”,給其種種下馬威,讓它狼狽不堪,然后再對它恭敬,當?shù)匚幕朔Q這種游神方式是“轎子上的摔跤”,總之是人神共舞。
人神共舞的舞臺是特制的“老爺轎”(潮汕稱神叫“老爺”),它像船又像轎,神坐在中間,神的護衛(wèi)兩旁站立,轎尾安上可以操縱的“舵”,下面安有可以抬的轎杠。時辰一到,在鞭炮轟鳴聲中,8位壯漢抬著神像沖出廟門,神轎如行于水中,沖破人浪前進,人和神的摔跤與角力就此開始。整個游神過程中,只要你有足夠力氣,任何人都可以跳上神轎,或捋神須,或扯神袍,或與神摔跤角力,直至把神掀翻下地,拖到海邊泥灘里,對神施行種種“暴力”。越能把平時神圣不可侵犯的神靈弄得面目全非,狼狽不堪,越說明你有本事,越能征兆你財運亨通,全家安康。
當然,老爺也不是吃素的,它有護衛(wèi)。能被推選做神靈護衛(wèi)的都是鄉(xiāng)里功夫了得的漁民,他們不僅赤裸上身,還涂抹得溜溜滑滑,8人抬著轎子前進,神的左右各站2人,前面站立1人,那位功夫最了得的,就在神后負責(zé)把舵。既想一顯身手又希望獲得神靈保佑的各位好手,有的憑蠻力進攻,有的用智慧偷襲。這時,說老爺坐在神轎上,倒不如說老爺坐在小舟上,顛簸于汪洋大海之中,因為在它的四周,全是人的海洋。那位把舵的總指揮時不時把舵晃蕩一下,憑蠻力者剛爬上轎又被蕩下去,用智慧偷襲者雖已爬上轎卻又必須開始和神的保鏢“過招”。身板油光溜滑的保鏢多少占了便宜,舞神者有勁兒沒處使,又被摔下去了。不過,到底摔神者人多勢眾,一撥失敗了,又一撥再上。諸神淹沒在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中,寡不敵眾,不久,便有一尊神被人從轎上掀翻落地,只一眨眼工夫,美髯公便成了光下巴。經(jīng)過幾個時辰的角力,五尊平時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一一被拖到池塘邊,勝利者先讓他們在水中跳芭蕾,浸泡夠了再抱上來,輪流把偶像們在爛泥灘里拖呀翻呀滾呀,不讓偶像們?nèi)碚碀M泥巴絕不罷手。連平日討海人最崇敬的天后媽祖也不能幸免。當?shù)剡€有個說法,說要是誰能最后把媽祖也摔下轎了,他來年一定大發(fā)!
不要以為潮汕鹽灶鄉(xiāng)人拖神摔神是不敬神明,恰恰相反,與神共舞,和神對話,正是最原始的信仰崇拜。鹽灶是個有萬人的漁村,哪個討海人不是對神懷有十二分的敬畏?他們這種沿襲了幾百年的信仰習(xí)俗,可以解讀為是對神崇拜到了極致的表現(xiàn)。
與神共舞是有嚴格時間限制的,只見時辰一到,村民們都不約而同地把家中所有的鞭炮全部點響。這時,全村山搖地動,鞭炮聲震耳欲聾,到處硝煙彌漫。在鞭炮聲漸稀之際,神的“護衛(wèi)”做了個手勢,大喝一聲:“恭送圣駕回宮!”這一聲吆喝有無上的權(quán)威,在人山人海之中,剛才還鬧哄哄的場面,剎那間便悄無聲息。而后,剛才狂熱的舞神者就恭恭敬敬地把“老爺”(神)請進轎中,恭恭敬敬地把神抬回宮廟。第二天,就由“鄉(xiāng)里老大”選擇吉日,請來有名工匠,給老爺再塑金身,重新穿袍戴帽安胡須,讓老爺再次容光煥發(fā),威嚴如舊,再擇吉開“光”,將老爺重新請上神龕。
(題圖:舞到興頭起,雙方赤膊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