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唯物辯證法、資料分析法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對新課標下體育教師的課程決策權力進行了分析,認為新課標下體育教師的課程決策權力的來源有合法性來源和動力性來源;體育教師在表達課程決策權力時應該轉變課程觀念,努力提高自身課程決策能力和正確認識課程決策權力,做到體育課程決策的整合。
關鍵詞:體育教師;課程決策;決策權力;權力主體
中圖分類號:G807.0文章編號:1009-783X(2007)02-0099-03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06-04-20
作者簡介:黨瑋璽(1974-),男,甘肅通渭人,講師,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課程與教學論;楊彩虹(1977-),女,甘肅民勤人,助教,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張學忠(1956-),男,甘肅臨夏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課程與教學論。
作者單位: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2合作民族師專體育系,甘肅合作747000
當前,隨著《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新課程政策賦予了教師相應的課程決策權力。但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體育教師由于對課程決策權力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理解,影響了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因此,對新課標下體育教師的課程決策權力的界定及來源和相關問題的討論,無疑會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起到推動作用。
1課程決策權力的概念
課程決策是課程的主要問題。所謂決策,也就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做出某種決定或選擇。《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8226;課程》中對課程決策(CurriculumDecision)定義為有關教育或社會化的目的和手段的一種判斷。[1]而有人認為課程決策就是一定權力主體對其理想或需要的課程所做出的決定[2]。吳永軍對課程決策定義為,指人們?yōu)閷崿F(xiàn)一定的課程目標,在占有一定的信息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根據(jù)客觀條件與實施可能性,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tǒng)地分析主客觀條件,按評價標準,提出各種預選方案,并從中選擇出作為人們行動綱領的最佳方案付諸實施。[3]簡單地講,課程決策就是對課程有關方面做出決定,它是教育決策的種次級形式。從上述的概念中可以認為,所謂的課程決策是一定的權力主體為實現(xiàn)一定的課程目標,在自己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對課程的有關方面做出的某種決定或選擇。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政治決策的增殖,教育決策已成為政治決策的一種[4],因而我們也可以這么說,課程決策也是一種政治決策,它包含著權力的運作和意識形態(tài)之爭,具有社會控制的特征。所以,課程決策權力一定與國家的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對課程決策權力做初步定義,課程決策權力是國家教育法律與課程管理政策所賦予各權力主體為實現(xiàn)一定的課程目標,在自己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對課程的有關方面做出的某種決定或選擇過程中的權力與職責。
2體育教師課程決策權力的來源
2.1合法性來源:教育法律的授權與國家課程政策的調(diào)整
2.1.1教育法律的授權
從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法規(guī)看,教師課程決策權力是教師教育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教師職業(yè)的一種特定權力?!督處煼ā穼處煹慕逃龣嗔ψ隽藢iT規(guī)定,主要有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待遇權、民主管理權等等。雖然,其中沒有明確指出教師的課程決策的權力,但是這些規(guī)定實質(zhì)上隱含了體育教師的課程決策權力,如“體育教師可以按照《課程標準》自主確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nèi)容”[5]。1986年4月12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八條規(guī)定:“義務教育事業(yè),在國務院領導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從法律上規(guī)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行政體制是在中央大政方針下,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體制,這也為中小學課程決策體制改革確定了指導方針和總的原則。
2.1.2國家課程政策的調(diào)整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是適應21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而發(fā)展和振興教育的戰(zhàn)略之一。在過去的時間里一直對體育課程決策重視不夠,并且,體育課程決策大多采用的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體育課程決策權力和其它學科課程決策權力一樣基本上是課程專家和體育學科專家及教育行政機構的專利,教師、學生和其它主體被排除在課程決策的主體之外。在世紀之交,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十六條已經(jīng)明確提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薄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1)21號)中也明確指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由試行三級課程管理到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是我國課程管理體制的一項突破性變革,它標志著我國正式確定了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出臺,給體育教師賦予了課程決策的空間,尤其是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對體育教師課程權力的表達給予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按照新課程計劃,學校和地方課程占總課時數(shù)的10%至12%。這就意味著學校課程將由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部分組成。我國于2000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中對選修教學內(nèi)容的授課時數(shù)比重分別加大到50%和60%,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標準》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而是要求結合本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制訂本地區(qū)的課程實施方案、各校應結合當?shù)卣n程資源、本校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真編制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方案并組織實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確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課程內(nèi)容的決策、教材的編寫、課程的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方面都需要體育教師的直接決策和參與,這也說明在我國體育課程決策權力出現(xiàn)了主體多元化的同時,體育教師真正的成為課程決策權力主體中的重要群體。
2.2動力性來源
影響體育課程決策權力下放的因素比較多,有來自我國政治體制、經(jīng)濟結構、社會轉型、文化變遷、教育民主化運動等方面的因素,但是作者認為,雖然這些因素對我國體育課程決策權力的變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可都不能成為決定其來源的主要動力因素。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zhì)和核心,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也叫矛盾規(guī)律,是指客觀事物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關系。矛盾決定一切事物的存在,也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它不僅存在于事物內(nèi)部,而且還存在于事物外部,于是便有了內(nèi)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分。事物發(fā)展的內(nèi)部矛盾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決定因素。教育社會學的“沖突理論”認為,課程是社會或教育中的一部分人運用一定的權力壓制另一部分人,或者是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斗爭的產(chǎn)物?;蛘哒f,教育活動在本質(zhì)上就是相互沖突的。所以,本文認為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論”和教育社會學的“沖突理論”在解釋體育課程決策權力下放這一事實時具有不謀而合的一致性。
以阿普爾(Apple,A)為主要代表的新馬克思主義認為課程是傳遞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進行階級關系再生產(chǎn)的工具,同時也是經(jīng)濟與文化上權力群體與希望課程更能反映自身文化和政治傳統(tǒng)的普遍階級之間沖突的結果[6]。這樣我們就認為在我國過去的中央集權的課程管理體制中,體育教師只是作為國家實現(xiàn)對未來一代社會成員進行社會控制的受托人,是國家課程貫徹的“忠實執(zhí)行者”,很少對國家課程有什么決策的機會,也不可能有。但是課程最終要實施,而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僅是嚴格的制定與忠實的執(zhí)行問題,在實施中正如“新”教育社會學主將,楊在《知識與控制》一書中認為的“權力可以將知識的主要范疇合法化,并由某一集團支配”,作為代表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課程專家運用國家權力將他們認可的體育課程知識合法化,并通過教育把其強加給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又借助于體育課程評價和各種形式的達標和考試維護國家課程的權威地位。而體育教師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說,會有自己的思想、興趣、課程主張等,在國家體育課程的控制下,不可能永遠是一個忠實的執(zhí)行者,就會出現(xiàn)一些失控的現(xiàn)象,如照本宣科、一個皮球一把哨,45分鐘一節(jié)課的“三一”現(xiàn)象,或?qū)Ⅲw育課變成達標訓練課等等。真是控制與失控相伴而行[7],在控制與失控中就必然會形成各課程主體之間的矛盾沖突,所謂沖突,一般指的是活動的參與者之間相互反對或阻止對方意圖的比較自覺的行動。久而久之,在課程專家(這里指代表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課程的編制者)與體育教師之間、體育教師與國家大綱、教材之間產(chǎn)生沖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沖突就會越嚴重,以至于對體育課程的實施產(chǎn)生強大的阻力,進而影響國家的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沖突更為致命,由于教師作為國家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擁有強烈的課程權威,這種權威往往在課程實施中就會不折不扣地變?yōu)橐环N對學生的控制,所以當學生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時,控制演化成為師生沖突,這也是體罰、打罵、侮辱學生等現(xiàn)象在體育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根源所在。而這種異常的課程現(xiàn)象必然要通過各種手段的調(diào)整加以克服,達到一種新的均衡。沖突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一種結合形式,其本身在客觀上就具有保證教育活動的連續(xù)性、減少完全對立的兩級產(chǎn)生的可能性等功能。我們認為這種新的均衡對于我國的體育課程來說,首先是課程決策權力的均衡。所以本文認為存在于課程各主體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是推動體育教師課程決策權力獲得的動力性因素。
3新課標下體育教師在表達課程決策權力時的幾個問題
3.1轉變課程觀念,努力提高自身課程決策能力
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也有幾千年的專制史,直到今天,專制意識還停留在一部分人的腦海中。與此同時,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認為體育課程決策只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事情,體育教師沒有參與決策意識或者參與意識不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課程決策科學化本身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決策迫切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這就需要他們改變傳統(tǒng)的只是執(zhí)行政策的觀念,積極從課程的執(zhí)行者轉變到課程決策者、參與者的角色中來。真正認識到體育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感覺到參與體育課程決策的迫切需要。
同時,體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課程能力,將自身從傳統(tǒng)課程執(zhí)行者的工具中解放出來,由“文本”的課程觀轉變?yōu)椤吧傻?、動態(tài)的和實踐的”課程觀,新課程不再是既定的,而倡導的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觀點,學生在學習體育新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宗旨,理解體育的生活性和文化性,并逐漸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意識與合作能力等。所以,課程不僅是一種結果、過程,更是一種意識。新課標對教材沒有過多的限制,并且盡可能地從生活實際入手編制教材,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面發(fā)揮較大的決策權力,而決策權力的行使要求具備一定的決策能力,如果體育教師不重視自身建設,他很可能就會對新的課程標準給予的權力產(chǎn)生種種不適應。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學習,努力轉變自身的體育教育教學觀念,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積極迎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提高自己的課程決策能力。尤其是要從一個課程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并將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當?shù)氐纳缜槊褚饩o密結合起來。如在當今我國農(nóng)村較為普遍存在的農(nóng)藥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問題,將這類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問題進行細心研究,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體育教師還需要思考許多不同的策略,包括各種各樣的師生互動方式,如團體活動、分組活動、綜合活動等,對于能夠達到活動目標的各種方式盡量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配合學生的實際活動狀況并做出正確的課程決策。
3.2正確認識課程決策權力,做到體育課程決策的整合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決策正在進入合理分配的整合階段,應該是一種國家決策、地方?jīng)Q策和學校決策有機整合的新模式。體育教師在行使課程決策權力必須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的認識,以達到體育課程決策的合理整合。
3.2.1正確認識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三個層次的職責與權限
我國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七條課程管理中明確規(guī)定:教育部總體規(guī)劃基礎教育課程,制訂基礎教育課程管理政策,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訂國家課程標準,積極試行新的課程評價制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jù)國家課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實際情況,制訂本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實施國家課程的計劃,規(guī)劃地方課程,報教育部備案并組織實施。經(jīng)教育部批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單獨制訂本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nèi)使用的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課程的實施和開發(fā)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是體育教師在國家政策規(guī)定下從宏觀上實現(xiàn)課程決策權力整合的直接依據(jù)。所以,要求在體育課程確立目標時,既要保持國家、地方、校本三個層次目標上的統(tǒng)一性,又要突出地方和學校特色的豐富多樣性。在體育課程的實施中,除了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實施之外,根據(jù)不同地域、學校的辦學特點,結合學校所在地域的社區(qū)體育文化、風土人情、體育課程資源對課程內(nèi)容做出決策就顯得更為重要。
3.2.2充分尊重體育課程各權力主體的決策和參與,在民主參與的條件下實現(xiàn)我國體育課程決策的整合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中產(chǎn)生了課程權力主體多元化,隨著改革的進一步落實和深化,體育課程決策主體的權力會越來越明朗,而且將會有更多的群體參與到體育課程的改革和決策中來。學校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所以在行使課程決策權力的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特點及其課程權力的表達。尤其是在校本課程決策過程當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有體育特長學生的骨干作用,重視包括學生在內(nèi)的體育課程相關人員的課程權力表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程共有”。課程共有就在于促使課程政策制定者及執(zhí)行者認清教師、家長和學生在課程問題上具有可以合作的共同領域,并在學校逐步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利于形成與家長在決定各種課程相關問題上的伙伴關系的決策氛圍。由于家長對于子女教育問題的興趣日趨增強,因此,家長也應當參與到體育課程決策當中,應充分發(fā)揮家長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督促、幫助的作用,認真聽取家長對自己孩子所關心的問題和對體育課程的期望等建議。即“必須賦予家長一定的課程權力表達能力,這將有利于學校的課程改革朝著適應或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向前進”[8]。鼓勵體育課程決策中學生、家長及社區(qū)相關人員的參與,民主地、合理地整合課程各利益主體的決策,是體育教師行使自身課程決策權力的保障。
在體育課程決策與管理中,防止濫用權力。雖然新課程改革給予體育教師較大的課程決策權力,但職責與權力是相伴而生的一對孿生子,二者是不可分離的,這就需要在體育課程決策時,建立一種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相關教學管理人員、學生、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進行群體審議,群體決策。不能充分發(fā)揮民主,不能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這既不利于調(diào)動全國公民對重大教育課程決策的民主意識,也很難避免課程決策脫離實際,從而影響課程決策的科學性。
實現(xiàn)體育課程決策整合對整個教育具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整合的作用。它可以促進體育課程實施中的各種文化標準達到協(xié)調(diào)一致,使社會的要求與個體的行為得到協(xié)調(diào),同時,通過整合,使體育課程實施中的各個部分之間相互依賴和協(xié)調(diào)。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隨著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這種教育活動中的合作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同時教育行政部門應采取一定的方法,促進全民參與決策意識的提高。比如建立與此聯(lián)系的機構,如各種委員會,各種咨詢機構,定期與家長、社會各界人士保持聯(lián)系,鼓勵他們?yōu)榻逃聵I(yè)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其次,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使人們更加意識到教育的重要作用,感覺到參與其中的迫切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