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棱豆又名四角豆,為豆科四棱豆屬一年或多年纏繞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熱帶非洲和東南亞雨林地帶,我國許多大城市也稀有栽培。主要食用部位為嫩莢和塊根,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尤其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被譽為“綠色的金子”和“熱帶高蛋白作物”的美稱,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筆者經(jīng)過3年的引種試種,總結(jié)出在東北地區(qū)春夏季栽培四棱豆的關鍵技術。
一、品種選擇
選擇早熟、抗病、對光照不敏感的優(yōu)質(zhì)品種。如“83871早熟四棱豆”和“紫邊四棱豆”。宜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每667m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6m,三元復合肥50kg,硫酸鉀15kg,5%辛硫磷顆粒劑3~5kg。鋪施后,深翻25~30cm,耙細作成高壟,壟寬80cm,壟高20cm,壟溝上沿寬30cm。
二、施肥整地
宜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每667m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6m,三元復合肥50kg,硫酸鉀15kg,5%辛硫磷顆粒劑3~5kg。鋪施后,深翻25~30cm,耙細作成高壟,壟寬80cm,壟高20cm,壟溝上沿寬30cm。
三、浸種催芽
1、種子消毒 每667m用種量為500~700g,精選種子,曬1~2天后,用紗布或細網(wǎng)袋盛好種子,浸入55℃溫水中,不斷搖動盛種袋,時間15分鐘,使種子受熱均勻。
2、浸種 把經(jīng)過消毒的種子放入30℃左右溫水中浸種8~10小時,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種子,甩去表面水分,進行催芽。
3、催芽 采用變溫催芽。白天30℃8個小時,夜間20℃16個小時。在催芽過程中,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2~3次,并剔除不萌動種子,以免傳染病菌,2~3天萌芽后播種。
4、適期播種 春播播期為4月中旬。播于高壟中央,穴距60~70cm,每穴2粒種子,每667m1500~1800株。播后覆土15cm,并隨時澆水。
5、間苗補苗 播后8~10天幼苗出土,具2~3片真葉時查苗補苗。7~8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壯苗1株。
6、中耕培土 四棱豆前期生長速度較慢,植株較細,可結(jié)合除草或中耕1~2次,以利春季提高地溫和保墑。隨著溫度升高,植株生長加快,主莖蔓長至80~100cm時,結(jié)合追肥澆水再中耕1~2次,在枝葉旺盛生長,植株封壟時,停止中耕,以免傷根,但應培土,以利于地下塊根形成。
7、肥水管理 四棱豆喜溫喜濕,怕旱怕澇,3片葉莖抽蔓期生長緩慢,一般不澆水。抽蔓現(xiàn)蕾后,結(jié)合澆水追施三元復合肥和鉀肥,施肥量為三元復合肥15kg,硫酸鉀10kg,并在葉面噴施0.2%尿素水溶液和0.5%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提高坐莢率及嫩莢質(zhì)量,其間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干旱落莢及嫩莢品質(zhì)變劣。
8、立架整枝 四棱豆攀緣性強,抽蔓后要及時搭架引蔓,架材要選擇2m以上竹桿,直徑4cm左右,搭人字架或三角架,架高1.5m左右。由于四棱豆的嫩莢以主莖和第一分枝為最多,所以應在主莖具有10~12片時打去頂尖,以便降低節(jié)位分枝,降低結(jié)莢節(jié)位高度,從而增加結(jié)莢位數(shù),提高產(chǎn)量。結(jié)莢中期疏去無效分枝,打掉中下部的密葉,以免莖蔓旺長,降低結(jié)莢率。
9、病蟲害防治 四棱豆覆地栽培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病毒病,可用25%病毒Awp2000倍液加入20%滅掃利乳油2500倍,配合滅蚜進行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和豆莢螟,可用2.5%阿克泰水劑3000倍液和1.8%阿維菌素1500倍液或47%樂斯本1000倍液防治。
10、適時采收 四棱豆的嫩莢一般花后2周即可采收,東北地區(qū)適采期為8月上旬~10月中旬,采收標準:嫩莢長10~12cm,莢色嫩綠,手觸軟感。采收時宜小不宜老,否則纖維化后不能食用,但可食用莢內(nèi)種子。同時,過遲采收,還會影響上部節(jié)位的坐果,影響產(chǎn)量。每667m春露地栽培四棱豆可采收嫩莢1000~1300kg,采收宜在早晨進行,及早上市。
(作者單位:158200 黑龍江省雞東縣東海鎮(zhèn)政府農(nóng)技站、165201 塔河縣十八站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