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用彤,字錫予,近代著名的哲學史家,湖北黃梅人,1893年生于甘肅渭源。他天資聰慧,“幼承庭訓,早覽乙部”。19歲入北京順天學堂接受新式教育,次年考入清華學校,1918年赴美留學,曾與陳寅恪、吳宓并稱“哈佛三杰”?;貒?,先后在東南大學、南開大學、中央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講授哲學,曾任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國后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行校長之職。1951年后一直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并任中國科學院歷史考古專門委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湯用彤一生致力于佛學研究,他對于中國佛教史的梳理和魏晉玄學的開掘,為中國哲學史和文化史打通了難關,受到國內外漢學、佛學研究者的推崇,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至今仍具很高的學術價值。季羨林曾評價說:“太炎先生以后,幾位國學大師,比如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陳垣、胡適等,都是既能熔鑄今古,又能會通中西?!艺J為,湯用彤(錫予)先生就屬于這一些國學大師之列?!?/p>
湯用彤在京期間,先后在緞庫胡同、小石作胡同居住過。1931年,他到北京大學任教時,住在其父湯霖所置的緞庫胡同的一所大宅院,當時的門牌號是3號。其子湯一介回憶說:這是一座南北向的院子,有一座大影壁。影壁左邊有一個月亮門,門里是南院。南院有房子三間,錢穆先生曾在那里住過。那時太廟在南池子的街上開有一個小門,湯用彤經常由此小門進入太廟,坐在茶座喝茶,有時和友人在那里聊天??箲?zhàn)爆發(fā)后,湯用彤隨北京大學南遷。四十年代初湯用彤的哥哥湯用彬賣掉緞庫胡同的宅子,并購買了小石作胡同3號。
筆者去緞庫胡同時曾找尋過湯用彤的故宅,拍照后由湯一介得到確認。現在這所房子是緞庫胡同4號,不過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院內搭建很多,所幸當年的二層小樓還在。樓梯是木質的,由于年久失修已經有些腐朽了,小樓欄桿新油的紅漆在陽光下分外顯眼。
湯用彤在北京的另一處故宅在小石作胡同。小石作胡同在陟山門街路南,南起景山前街,北止陟山門街,東臨大高玄殿,西近北海,與故宮近在咫尺。明代內官監(jiān)所屬的石作就設在這片地方,清代因此取名為石作胡同,后改為大石作胡同和小石作胡同。1946年湯用彤隨北京大學返京,住在小石作胡同。湯一介先生回憶:小石作胡同的院子也是南北向的,很寬敞。進了院門是一個過道,再往里是一個小天井。院子右邊的南房旁有一道墻,墻上開有一門直通正院。正院是四合院,帶著一個小跨院。湯用彤一家從1946年到1952年間斷斷續(xù)續(xù)地住在這里。我問湯一介先生:“那所老房子現在還在嗎?”他答:“已經不在了,那里要蓋高樓,后來就拆了……”
筆者后來去陟山門街時,特意去了一趟石作胡同?,F只剩下了大石作胡同,湯用彤居住的小石作胡同已淹沒在高樓里無處可尋,留下的只有回憶了。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