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是一種極古老的爬行動物,至今已有兩億多年的歷史。當(dāng)?shù)厍蛏线€處于恐龍稱霸的時代,鱷魚就已經(jīng)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了。時至今日,龐大的恐龍家族滅絕已經(jīng)有6500萬年了,而鱷魚還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許多地區(qū),其形態(tài)、生存方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鱷魚避免了慘遭滅絕的命運呢?這需要從鱷魚的生存方式及被其捕捉的獵物之間的生存關(guān)系談起。
鱷魚屬脊椎動物爬蟲綱,世界上的鱷類有25種左右,著名的有恒河鱷、短鼻鱷、澳鱷、西鱷、暹羅鱷、眼鏡鱷以及尖鱷等,生活在中國的則有揚子鱷。鱷魚的全身一般都被一層厚厚的角質(zhì)骨板所包裹,平時喜歡棲息于河流、湖泊、沼澤中,或生活于丘陵中的潮濕地帶。鱷魚屬肉食性的動物,其捕獵的對象有魚類、蛙類、水鳥類、龜類、小型獸類等。
行動遲鈍的鱷魚卻能夠經(jīng)常捕捉到行動迅速的各種魚類、水鳥類及小型哺乳類動物,足以說明鱷魚的生存方式確有獨特之處。據(jù)觀察,鱷魚平時總是靜靜地躺在水里,一動不動,遠遠看去就像一節(jié)漂浮在水面上的樹樁,只露出一對鼻孔和眼睛,耐心地觀察著水面和陸地上的東西。
鱷魚捕捉獵物的方法也非常特別。每當(dāng)鱷魚發(fā)現(xiàn)岸邊有可捕食的獵物時,聰明的鱷魚會馬上將身體躲到水面下,然后悄悄地朝獵物所處的方向游去,慢慢接近目標(biāo),趁其不備時突然從水中一躍而起,將獵物一口咬住,用力將其拖入水中溺死,然后痛痛快快地飽餐一頓。
有人認(rèn)為鱷魚在捕捉獵物時還會使用尾巴擊打被捕捉的目標(biāo),但鱷魚采用這種方式捕獵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鱷魚的尾巴雖然粗壯有力,猛掃過去足以擊傷被捕捉的目標(biāo),但由于鱷魚追擊獵物的速度較慢,如果受傷的獵物爬起來后拼命逃竄,到口的食物就有可能跑掉了。這種事情對于鱷魚來講,是絕對難以容忍的災(zāi)難性大悲劇。因此,鱷魚不大可能采取一種沒有太大把握的捕獵方法。但鱷魚在與旗鼓相當(dāng)?shù)膶κ诌M行搏斗時,倒是有可能使用它那粗壯有力的大尾巴的。因為相對于非洲獅、美洲虎這類猛獸,鱷魚的行動相對較為遲緩,在與它們發(fā)生沖突時,難免會受到包抄到其側(cè)翼的這類猛獸的攻擊。此時尾巴作為一種長距離攻擊的武器,可以在相對較安全的距離上打擊來犯者。如果一尾巴掃過去,能夠打得對方鼻青臉腫,同時尾巴沒有被對方咬住,那自然是很愜意的事情。
生存方式?jīng)Q定自然選擇的標(biāo)準(zhǔn)。鱷魚沒有與恐龍一起滅絕,用事實證明了鱷魚的生存方式確實可以避免6500萬年前發(fā)生的那場災(zāi)難。通過對鱷魚的觀察,不難總結(jié)出作為肉食動物的鱷魚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首先,鱷魚之間的生存關(guān)系較為協(xié)調(diào),在必要時能夠團結(jié)一致,合作捕獵,以便制服較大的獵物。獲得獵物的鱷魚也相對較為寬容,能夠容忍附近的其他鱷魚來分享食物。毋庸置疑,鱷魚內(nèi)部的這種生存關(guān)系極大地提高了每只鱷魚的生存力,由此也提高了整個鱷魚種群的生存力;而生存力決定著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
其次,與非洲獅、美洲豹這類猛獸相比,鱷魚在捕獵時更加善于把握最佳時機,講究用最少的體力消耗獲得獵物。這種捕獵方法較之于那些依賴自己的高速度奔跑追捕獵物的食肉類動物,從表面七看似乎場面不夠壯觀、熱鬧,但卻可以利用最少的體力獲得食物。當(dāng)自然界中由于種種原因造成食物極度短缺時,捕獵時體力消耗少的特點就會有助于其度過漫長的艱難歲月。
此外,鱷魚在平時的運動量較少,相應(yīng)的,食量較之其他同體重的食肉動物也要小得多。對食物的吸收利用率極高,并有很強的抗饑餓能力,這也有助于其度過食物極度短缺的時光。
最后,鱷魚之所以沒有滅絕,是由于鱷魚的很多捕獵對象沒有在6500萬年前的那場全球性的災(zāi)難中滅絕。雖然大災(zāi)難減少了鱷魚可捕獵的對象,但大災(zāi)難本身也減少了鱷魚種群的數(shù)量,使得幸存下來的鱷魚依然能夠得到必要的食物來源。因此,鱷魚才得以逃脫了整個種族被滅絕的厄運。
由于鱷魚的生存之道在那場全球性的大災(zāi)難中能夠滿足自己生存的基礎(chǔ)要求,保護和幫助自身生存基礎(chǔ)的鞏固和發(fā)展,使鱷魚得以從那場全球性的大災(zāi)難中存活下來。
自從恐龍滅絕后,成年的鱷魚罕有天敵,除了人類,幾乎沒有哪種食肉類動物愿意招惹兇猛無比的成年大鱷魚。由此不難想象,如果今后沒有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天災(zāi)人禍,自然界中的鱷魚是不會輕易滅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