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幼喜歡信筆涂鴉,成年涉足收藏,閑暇之余,最愜意的休閑方式就是把玩文房古玩,與從歲月中走過來的古董對話,探尋古玩的文化氣息,洗滌凡思俗想,讓身心漫彌在清凈之中。
今將我收藏的幾件文房瓷玩介紹于同行共饗。
1. 唐代龜形陶硯(圖1)
高10厘米,長24.8厘米,寬16.8厘米,重約1200克。硯臺墨池呈橢圓形,硯湖呈斜平底鍋狀。墨池長為18.6厘米,寬為13.5厘米,“吃水”最深為2.5厘米。
此龜形陶硯形態(tài)為龜首向左曲頸昂頭,前右足抬起向前爬行。細(xì)觀其首,頭部的眼、耳、嘴、鼻、面部五官均采用手捏成型,龜足(趾)呈三層臺。硯尾尚有一蜷曲貼身尾。烏龜?shù)褡恋枚睾?、傳神,靈動有致。
2. 光緒丙午年醴陵窯白瓷印泥盒(圖2、3)
高3.4厘米,直徑11.3厘米,足徑6.9厘米。
盒面墨書自右至左依次為隸書“丙午神鉤,口含明珠,位至公侯”,行書“丙午鉤銘”,篆書“白作彝”及“伯作彝,夕淡庵撫”行書款。款下有白文“印”印。左上書“伏地”、“伏地洗”。印泥盒底座圈足內(nèi)有“湖南瓷業(yè)公司”六字紅印款。
湖南瓷業(yè)公司瓷器,收藏界習(xí)稱“醴陵”瓷。此印泥盒是湖南瓷業(yè)公司丙午年(1906年)成立當(dāng)年燒造的。
3. 民國黃釉鯉魚瓷水滴(圖4、5)
水滴長11.5厘米,高3.9厘米,橢圓形圈足,足長為6.9厘米。
鯉魚噘嘴張口,眼球暴突,挺尾弓鰭。陽線疏朗,簡練明快。魚腹正面居中開一花生殼形進(jìn)水口,魚嘴為出水孔。器身施黃釉,澀足露胎,胎骨泛火石紅。
水滴借寓鯉魚“跳龍門”之形象造型,頗得讀書人喜歡,寄寓了理想和愿望。讀書之余,水滴一掌可握,撫弄把賞;陳設(shè)時,魚側(cè)置于桌面上,如魚在水中游,亦樂亦賞,玩味無窮。
(責(zé)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