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畫壇流派紛呈,高手林立,名家輩出,在眾多的名家中,有兩位書畫家在山水畫上破格立新、繼往開來,其中一位以朦朧、寧靜取勝,另一位以蒼潤、博大取勝。他們就是南方的陳佩秋、北方的宋雨桂,筆者簡稱他們?yōu)椤澳详惐彼巍薄?/p>
超越傳統(tǒng)的陳佩秋
陳佩秋是當代海上畫派的著名書畫家,也是20世紀末海上畫派最后輝煌的重要代表人物。字健碧,齋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河南南陽人,1923年生。自幼酷愛繪畫,1944年考入國立藝術(shù)??茖W校,受業(yè)于黃賓虹、潘天壽、鄭午昌等大家。1956年他的《天目山杜鵑》獲上海市青年美術(shù)作品展覽一等獎和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二等獎,從而引起畫壇的重視。1986年其作品《紅滿枝頭》獲第六屆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三等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在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或聯(lián)展。出版《陳佩秋畫集》、《謝稚柳、陳佩秋畫集》。
陳佩秋擅長花鳥、山水、書法、鑒賞。繪畫早年曾以山水為起點,從臨摹珂羅版五代趙干的《江行初雪圖》入手,由宋元直至清六家、四僧,無不認真研習,上世紀50年代后專攻花鳥,取崔白、呂紀、徐渭、陳老蓮、八大、惲壽平諸家之長,所作工寫結(jié)合,融宋畫的空靈堅實與明清文人畫的墨韻精華于一爐,畫風濃麗秀美,格調(diào)委婉含蓄。90年代探索細筆青綠山水,吸收西畫光、色的表現(xiàn)技巧,別開生面,頗受好評。若細細分析陳佩秋晚年山水畫,筆者以為,陳佩秋的青綠山水已超越了傳統(tǒng),成就輝煌,世人矚目。眾所周知,青綠山水是山水畫中的一種,也是山水畫中最先發(fā)展起來的表現(xiàn)形式。早在唐宋,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趙伯等畫家的青綠山水主要表現(xiàn)貴族的生活,多描繪閣樓宮殿之皇家廟堂氣象,以工細風格為尚,色彩絢麗,極富裝飾性。到宋元,青綠山水為迎合士大夫的審美要求,逐漸轉(zhuǎn)變?yōu)樽⒅厍宓膶徝罉藴?,故青綠山水走向了色不如墨的道路,導致了傳統(tǒng)的勾勒填色喪失了主流地位。至現(xiàn)代,畫壇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并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浪潮,在青綠山水創(chuàng)新上也出現(xiàn)了張大千,但終究未能超出傳統(tǒng)的范疇。而陳佩秋把中國繪畫傳統(tǒng)技法和西方色彩及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成就斐然。20世紀60年代初期,陳佩秋就開始注意西方早期印象派的繪畫,特別是法國馬奈作品中鮮艷明亮的色彩、簡練準確的結(jié)構(gòu)、強烈的明暗對比更引起她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在色彩的運用上,畫家用小筆著色,使畫面在觀賞者眼中造成視覺上的混合,作品給人一種朦朧、寧靜之感,但不失明亮的氣氛。尤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西文化的進一步交流、碰撞,陳佩秋先生更是勇于嘗試,借助工具材料等介質(zhì),采用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作手法,晚年破除古法,常用墨彩寫意的筆調(diào),細筆粗寫,畫出淡雅簡遠的意境來。晚年青綠山水大多用彩墨寫成,滿紙蔥郁,一片江南欣欣向榮景致,昭示了畫家創(chuàng)作生命力的無比旺盛,也開創(chuàng)了彩墨結(jié)合的中國畫新風。陳的書法初習倪瓚,后醉心于懷素,所作草書具有大丈夫氣魄。
陳佩秋的作品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海內(nèi)外拍賣市場。1993年她的《春谷幽蘭》在首屆朵云軒拍賣會上以2萬元成交。1994年她的《竹鳥》被蘇富比拍至1.15 萬港元。以后,陳的作品呈穩(wěn)步攀升之勢。1995年她的《春山白云圖》被朵云軒以6.82萬元賣出。1996年朵云軒又推出陳的兩本冊頁:一本為八開《花果蝦蛙冊》拍得4.62萬元,另一本為十開《春華秋實冊》拍得7.7萬元。1998年盡管藝術(shù)市場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陳的作品仍顯示出強勁的勢頭。這一年,她的12開《雜畫冊》被中國嘉德拍至4.4萬元, 她的《翠林短亭圖》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14.33萬元成交,首次突破了十萬元大關(guān)。1999 年她的精心之作《春山訪友》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再創(chuàng)陳氏作品新高。2000年其作品《翎毛圖》四屏和12開《案頭小品冊》在朵云軒拍賣會上創(chuàng)下12.65萬元和7.7萬元的好成績。近幾年來,陳的細筆青綠山水異軍突起,讓人們看到了陳的潛力和后勁。2001年她的《翠峰古寺》在上海敬華拍賣會上以11萬元成交。2003年《大地回春》被上海崇源拍至18.7萬元?!断角暹h》在2004年蘇富比拍賣會上獲價78萬港元。《黃花青川》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獲價330萬元,此為陳佩秋作品市場最高價。現(xiàn)陳的作品中,以青綠山水精品價格最高,大幅青綠山水價格已在百萬元以上。此外,陳的書法也有不俗表現(xiàn),她的《草書》在2001年朵云軒拍賣交易會上以0.46萬元成交;《行書古詩》(二幀)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以2.2萬元拍出;《草書五言詩》在2006年上海崇源拍賣會上獲價1.1萬元。從目前的市場表現(xiàn)看,當今有不少女書畫家的作品走紅市場,其中能與男書畫家抗衡的,無疑首推海派名家陳佩秋。鑒于陳佩秋的作品個性鮮明、魅力獨特,加上又是一位女書畫家,優(yōu)勢獨特,未來仍有潛力再創(chuàng)新高。
鬼斧神工的宋雨桂
宋雨桂,號雨鬼,山東臨邑人,1940年生。自小在東北遼寧長大,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愛書畫,曾隨母學畫,8歲能畫姜太公釣魚,10歲畫武松打虎,12歲畫《雪梅》獲撫順市二等獎。1960年考入魯迅美術(shù)學院,專攻版畫、中國畫,1981年《秋聲賦》入選第五屆全國美展,同年《花溪》等5幅作品被中國美術(shù)館收藏。1982年《十月》參加“現(xiàn)代中國畫藝術(shù)日本巡回展”,1984年《蘇醒》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獲銀獎,宋雨桂的大名從此響徹中國畫壇。此后,宋雨桂的作品頻頻在海內(nèi)外展出并屢屢轟動,為中國贏得了很多的榮譽。1987年北京榮寶齋還專為宋雨桂出了《榮寶齋畫譜》(第27冊),在這之前,榮寶齋很少為在世畫家出畫譜,這也說明了榮寶齋對宋雨桂藝術(shù)的重視。1992年他在遼寧丹東菁山溝修建了中國第一座“畫家村”,自任村長。在這里,宋雨桂承前啟后,破格立新,繼往開來,先后創(chuàng)作一大批極富時代性的經(jīng)典力作。他的《鄉(xiāng)水篇》系列、《菁山行》系列、《蘆花吟》系列等已引起世人注目。步入21世紀后,宋雨桂的筆更精、墨更妙,風格更趨成熟,并成為當今中青年畫家的杰出代表之一。然而,回顧宋雨桂走過的道路,卻充滿著坎坷和曲折,文革時曾跳樓自殺,以后又患過癌癥,出過車禍,也許是“上帝”的眷顧和安排,讓他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并成就了他藝術(shù)上的輝煌。宋雨桂現(xiàn)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遼寧美術(shù)館館長、遼寧美協(xié)主席、全國十屆美展總評委。
宋雨桂是一位天賦很高、悟性極強、才華橫溢的書畫家,有“鬼才仙氣“之美譽。擅長山水、花卉、書法,尤以山水著稱于世。眾所周知,北派山水在元代以前有過令人矚目的輝煌,曾涌現(xiàn)出彪炳史冊的荊浩、關(guān)仝、李成、范寬、郭熙、李唐等大師。至元、明、清及現(xiàn)代畫壇似有興南宗抑北派之勢,宋雨桂山水畫的崛起,無疑令畫壇為之振奮。他的山水結(jié)構(gòu)布陣精微大氣,筆墨交融,干濕互施,運筆勁爽,用色淡雅,作品尤崇尚“氣韻”。大家知道,中國畫講“氣韻”,“氣在筆力”,氣到便能力到,雨桂用筆尖、肚、根皆能運用自如,筆性好,悟性好,放筆運轉(zhuǎn)千變?nèi)f化,而韻主要通過用墨和用水。他曾創(chuàng)作過一幅水墨《槐露》,闊筆大墨、淋漓盡致,雖干猶濕,氣勢酣暢。整幅作品畫得情真景切,內(nèi)美層層,讓人回味無窮,百看不厭,顯示了宋雨桂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和過人的才華。近幾年,宋雨桂憑借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特殊感受和傳統(tǒng)筆墨的繼承,其作品線條與塊面結(jié)合,潑墨和潑彩的融合,形成了神幻莫測、意境獨特的墨彩風韻。
他的花鳥畫也相當精彩,其藝術(shù)水準決不在山水畫之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花鳥作品端麗典雅,形雄神足,雅俗共賞。近幾年,作品似乎已轉(zhuǎn)向印象派,用色更講究對比,如《睡仙》、《荷塘》等作品別有洞天,十分耐看。
宋雨桂也擅書法,精于草書,自成一體。后因車禍右手基本喪失書寫能力,改用左手,出人意料的是:左手書法雄健跌宕,別開生面,并每每與繪畫相得益彰,堪稱一絕,不少藏家喜愛他的書法勝過其繪畫。
在藝術(shù)市場上,宋雨桂的作品屬于外打內(nèi),即從國外市場走紅再到國內(nèi)市場走俏。1988年宋雨桂在新加坡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畫展,觀者如潮,甚為轟動,許多作品被人訂購。其中一幅《蘇醒》(之二)被新加坡藏家以12萬美元收入囊中,這一價格當時與國內(nèi)傅抱石、齊白石作品價格不相上下。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藝術(shù)品拍賣還未興起時,宋雨桂的作品就已在香港佳士得登臺亮相,1992年宋雨桂的精心之作《秋水圖》和《風月無邊》分別被佳士得拍至37.4萬港元和44萬港元,這一拍賣記錄足以使國內(nèi)所有中青年畫家望塵莫及。此后,宋的作品成為香港兩大拍賣行固定拍品,1993年《霜葉紅于二月花》被佳士得拍至21.85萬港元。到90年代后期,宋的作品頻頻亮相于國內(nèi)市場,作品價格十分搶眼。1998年一幅水墨《云中行》立軸被嘉德以9.68萬元售出,1999年《秋水》在嘉德獲價30.8萬元,當時這一價格同范曾一起屬于中青年畫家中作品價格最高的。尤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宋雨桂在新加坡舉辦的水墨義展上,其《仙覺圖》以高達25萬新元的價格售出,轟動海外。以后,宋雨桂的大幅精品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上。近兩年,隨著中國藝術(shù)品價格的大幅攀升,宋雨桂的作品價格又開始啟動,2005年《春靄》鏡心在翰海拍賣會上以39.6萬元成交,《海霞》以49.5萬元拍出,同年,他的《飛蘆圖》又在嘉德拍賣會上受到追捧,最后以52.8萬元拍出。不過,市場上宋雨桂作品的贗品較多,但細心的藏家只要將宋雨桂的真跡與贗品進行對照,識別真贗并非難事,原因是模仿宋雨桂作品的神韻難度極大。這恐怕也是宋雨桂作品的獨到之處吧,正如賀天健所說:“好的作品,雅俗共賞,人人看得懂,人人畫不出”。宋雨桂的書法也有不錯的市場行情,尤其是草書別具一格,早在90年代他的書法在新加坡就很受歡迎,當時不少作品已賣到5000新幣。國內(nèi)市場上他的書法不多,2004年翰海曾推出過兩件草書,一件拍至0.88萬元,另一件拍至0.8萬元。
對宋雨桂作品的市場潛力,筆者甚為看好,首先,他的繪畫實力、藝術(shù)成就、品德修養(yǎng)和九死一生的傳奇閱歷,足以在中國畫壇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尤其是他的繪畫,原是專學版畫,后轉(zhuǎn)入國畫,故陳門不深,受束縛不牢,加上其天賦、悟性和勤奮,使他破格立新,成為當今北派山水的杰出代表。其次,宋雨桂創(chuàng)作態(tài)度歷來十分嚴謹,作品程式化少,注重主題和意境創(chuàng)作,繪畫往往由感而畫,情動而作。每作一畫,必反復審視,懸壁推敲。偶有平庸之作,必定親手撕之,故他的作品大多被海內(nèi)外美術(shù)館、博物館等機構(gòu)收藏。再次,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宋雨桂作品頻頻在海內(nèi)外展出,屢屢轟動,影響甚大,許多藏家對宋雨桂的作品十分喜歡,現(xiàn)海內(nèi)外都有專門收藏宋雨桂作品的固定圈子。像日本富山縣還專門成立了“雨桂迷俱樂部”。至于東南亞新加坡等地喜愛宋雨桂作品的藏家更多,只要市場上有宋雨桂作品出售,許多藏家就會踴躍競購,有的甚至會千里迢迢趕來購買。第四,宋雨桂作品在90年代已是海內(nèi)外各大拍賣行的固定拍品,作品價格比較平穩(wěn),既沒有大起大落,也沒有人為炒作。不像現(xiàn)在有的畫家在市場上哄抬畫價,虛假成交,而宋雨桂卻是憑著自己繪畫的實力,靠的是作品的魅力打動藏家。第五,宋雨桂在藝術(shù)上還有潛力,他今年只有67歲,正值年富力強之年,也是出經(jīng)典作品的時期。未來幾年,憑著宋雨桂的天賦和高超技法及對繪畫藝術(shù)永不停息的追求探索精神,宋雨桂的繪畫藝術(shù)還會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筆墨當隨時代”,筆墨當隨個性,筆者衷心祝愿陳佩秋和宋雨桂不斷超越別人、超越自我,并為我們這個時代留下更多的不朽之作。
(責編: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