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在陜北。故鄉(xiāng)的八月是紅彤彤的八月,滿山滿梁滿河灘的紅棗全紅了,紅得令人心醉、令人肉跳,令人真想扯開膀子在那紅彤彤的霞光中飛翔……
遠遠望去,黃河岸邊的紅棗紅得像一條條紅色的飄帶,隨滔滔的黃河蜿蜒而蜿蜒。黃土山峁上的紅棗紅得像一團團紅色的云朵,隨滾動的山巒而滾動。秋風(fēng)涼瑟瑟地吹來,老綠老綠的棗葉紛紛飄落,蒼勁而虬曲的枝條上就更加凸顯出了紅棗的紅。那鮮艷的紅、淳樸的紅、厚實的紅,一片連著一片、一堆挨著一堆,紅成了一團團燃燒的火焰、一片片熱烈的火海,旺旺地烤著黃土的山,烤著碧藍的天,烤著洶涌澎湃的黃河,烤著掩映在黃土山圪嶗中的每個小村,烤得莊戶人心口急躁躁的、眼睛紅幽幽的、精神旺騰騰的。
打棗的日子終于來到了,打棗的日子是個頂好頂好的日子、頂忙頂忙的日子。全家人都出動了,全村人都出動了,男人們肩上扛著長悠悠的打棗竿,腋下夾著絞絲袋;女人們一手拿個笸籮,一手提桿老秤;孩子們則蹦蹦跳跳地跟在了后頭;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不想再蹴到陽崖坡坡底曬太陽了,他們樂嗬嗬地叼著尺把長的玉石嘴子旱煙鍋,隨著那掛在煙桿上一搖一晃的煙袋兒,也急急忙忙地往棗林里鉆,生怕吃了虧似的。
紅棗像紅色的瑪瑙,一嘟嚕一嘟嚕地掛在柔韌的枝條上,低低地垂著、亮亮地閃著、靜靜地懸著,紅得飽滿紅得響脆紅得豐碩,紅得抖擻人的精神又讓人真想開懷大笑傻笑。棗林下的黃土細(xì)細(xì)綿綿的,緞子一般隔著鞋底兒都舒服。打棗的男男女女、老人孩子們就赤了腳,男人們干脆扯開了上衣,把褲腿扎得高高的、挽得緊緊的,這樣打起棗來才利索、來勁。女人們頂多加一件花布衫子。孩子們更是不忌諱,他們早就脫下了褂子嬉戲在了棗林里,很快黃土黏了一身,惹得女人一聲趕一聲地扯開嗓門喊他們穿衣服小心著了涼,但孩子們皮實得就像這高原的紅棗蛋蛋一樣,是經(jīng)得起風(fēng)吹雨打的。
打棗的男人抬頭看那一樹樹紅格丹丹的大紅棗,總舍不得舉起竿子來,長長的竿子就在藍格瑩瑩的天空中空空地甩了兩甩。是的,這樣豐收的紅棗看著真讓人滿心眼兒疼愛,打在棗樹上真就像打在自己身上一樣。女人看出了男人的為難,心里也為難,但這棗總得打??!她們就抱著幼小的棗樹使勁地?fù)u,熟透了的紅棗噼里啪啦算盤珠子般散落下來,敲出了一曲歡欣、幸福、豐收的音樂,這音樂很快敲癢了男人的心眼兒,只見他一揮棗竿,噗嚕嚕的棗蛋蛋就像紅色的雨點子,齊刷刷地砸在了黃土地上。也有男人們干脆爬上了虬曲的樹杈,騎在碗口粗的老枝上,搖著敲著打著。又是一片噗嚕嚕的聲音,這聲音如攔羊大哥在唱信天游,像山村妹子在唱二人臺,激動著每個人、鼓舞著每個人。男人們就把棗竿玩得更歡,孩子們也抱著樹桿努出吃奶勁兒往上爬;老漢們也坐不住了,他們站在了棗樹根底,舉著長長的旱煙桿子,指揮著那趴在樹頭上的男人們……年輕的棗林里總有年輕而漂亮的姑娘和年輕而英俊的后生,隨著那噗嚕嚕的聲音,棗林里旋起了男男女女的歡笑、戲耍,雨點般的紅棗就把后生們的心敲打得軟溜溜的,把姑娘們的心敲打得麻酥酥的;后生們的眼睛既瞅著枝頭的紅棗,也搜尋著姑娘的身影;姑娘們的耳朵既聽著紅棗落地的聲音,也留心著后生的話語;后生故意咳嗽了幾聲,還佯罵幾句這打不完的紅棗;姑娘故意撲閃著躲避落下的棗雨,還發(fā)出一聲矯揉造作的尖叫。后生的心就熱烘烘的、美滋滋的、輕飄飄的,渾身爽快得像偶爾從棗林里翩翩飛來的彩蝶。這樣的好心情、這樣的好氣氛,還有這樣美好的豐收和美麗的姑娘,后生的嗓門兒怎能不癢呢?嗓門兒一癢就騰地飛出了一曲情情愛愛的信天游:
太陽落山咬緊樹梢,
了一眼妹妹打紅棗;
棗蛋蛋落進竹籃籃,
親個綿口口敢不敢?
歌聲帶著棗香飄來,姑娘立馬停止了摘棗,立起耳朵專心致志地品嘗著后生的歌,她們先是心口慌兮兮的,接著是氣嘟嘟的,再就是熱騰騰的,還沒等后生把這逗情的信天游唱得落了地,姑娘就急不可耐地扯開了嗓門:
紅丹丹太陽滿山照,
舉起竹竿竿打得高;
紅棗兒好吃口難開,
你有心事咱慢慢來。
……棗在棗樹下鋪了一層,鋪成了喜洋洋的紅地毯、鋪成了人民幣、鋪成了好日子,也鋪成了后生們和姑娘們甜蜜的愛情、幸福的熱戀、美好的向往。夕陽西下,女人們開始撿拾黃土地上的棗,她們用簸箕攬,耙子摟,雙手撮。紅彤彤的大紅棗馬上堆成了幾小堆,小堆很快變成了一大堆。一粒一粒地紅成了一團、紅成了一片,紅得勾人的眼、牽人的心、動人的情。抓起幾顆朝褲腿上一擦,丟進嘴里,兩排牙兒一用勁,脆脆一響,滿嘴的棗甜立馬甜出了一臉的幸福。孩子們更是一顆趕一顆地往嘴里塞,把小嘴全塞成了葫蘆兒,連小舌頭都動彈不得了,嘴角逼出一串清澈的口水來,只好把棗兒再吐出來,重新往嘴里塞。這時候,坐在黃土圪垯上的老人看到孩子們這般的滑稽,就噴出一口老旱煙,嗬嗬一樂,露出一口稀疏的黑牙來……
打棗的日子是個熱熱騰騰的日子、喜喜氣氣的日子,是陜北人平淡而煎熬的生活里一個紅紅火火的日子,真比節(jié)日還要節(jié)日吶!看吧,紅棗的紅染遍了黃土地上的每一個山峁、每一道溝梁、每一處農(nóng)舍。騾背上馱的是滿滿的紅棗垛子,牛背上搭的是鼓鼓的紅棗袋子;窯頂上晾的是紅棗,院子里曬的是紅棗,門楣上掛的也是紅棗。三輪車上是紅棗,農(nóng)運車上是紅棗,大汽車上也是紅棗;彎彎的山道上轉(zhuǎn)悠的是紅棗,寬寬的大路上飛馳的是紅棗……連小河里漂的、路坡上撒的、孩子們玩的也是紅棗。城里的親戚被請來了,他鄉(xiāng)的朋友也邀來了,做紅棗生意的人早就揣上幾摞子大票票守候在了這里。不論是哪來的客人,一旦到了棗鄉(xiāng),紅棗就圍住了你、纏住了你、誘住了你。你只管放開肚皮吃,直吃得肚脹嘴干,心有余而肚已足。吃飽了吃夠了,主人再給你裝上幾袋子,拿回去慢慢地品嘗,陜北人就這樣厚道、就這樣大方!
陜北的紅棗紅在八月,也紅在陜北人一年的好日子里,紅在他們整個的生命里。陜北人在“中秋節(jié)”要拿紅棗、月餅獻“月爺爺”;“除夕”要撈“接年撈飯”(大米飯)、蒸“大仙”(大花白面饃),白晃晃的大米飯和白花花的新麥饃饃上都要插紅棗,就像是貼對聯(lián)一樣,處處都要圖個喜氣;娃娃們的枕頭下除了“壓歲錢”,還要壓紅棗、核桃、炮仗等,以避邪守歲。第二年的二月二“龍?zhí)ь^節(jié)”,娃娃們身后要掛用五色線串起的紅棗串,棗串上還有干草、蒜瓣、菖蒲等,以祛除災(zāi)星惡氣;五月五“端陽節(jié)”要包粽子、蒸涼糕,粽子里要包紅棗,涼糕上要披紅棗泥;坐月子婆姨要喝紅棗米湯,補血生奶;娶婆姨要拿紅棗花生撒洞房,以求早生貴子……
陜北的紅棗是喜慶的果實、吉祥的果實,更是出了名的優(yōu)質(zhì)果實、綠色果實。過去陜北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人們把紅棗晾曬成干棗、淹成酒棗,做成棗餅、棗串、棗炒面,頂大半年糧食吃;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信息快捷,紅棗已成了這里農(nóng)民們脫貧致富的一大經(jīng)濟支柱產(chǎn)業(yè),通過科學(xué)栽培,棗林更多,棗質(zhì)更好,每年棗還掛在樹上就被訂購出去了不少,有的鄉(xiāng)村還就地加工成熏棗、棗罐頭等,遠銷到了南方、海外。
陜北的八月是紅紅的八月,熱騰騰的八月、甜滋滋的八月、喜洋洋的八月、情綿綿的八月哎!【責(zé)編 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