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紅海之濱有一個剛從埃塞俄比亞獨立出來的國家叫厄立特里亞,這個國家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城市叫阿斯馬拉。
在這個城市的東面有一條公路直通港口城市馬薩瓦,公路旁邊有一個阿斯馬拉戰(zhàn)爭公墓,那里埋葬著100多位在二戰(zhàn)中犧牲的英軍官兵。公墓的位置俯瞰公路,正好扼守進出阿斯馬拉的道路。
二戰(zhàn)爆發(fā)前夕,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入侵埃塞俄比亞,與大英帝國的非洲利益發(fā)生嚴重沖突,一旦任其發(fā)展,意大利必然威脅英國在埃及、蘇丹和蘇伊士運河的殖民統(tǒng)治,從而切斷英國經(jīng)紅海到印度乃至整個遠東的經(jīng)濟生命線。這無疑等于卡住了英國人的脖子,一場戰(zhàn)爭在所難免。
墓地就像一位時空老人,靜靜地向人們訴說過去的故事,詮釋二戰(zhàn)中英軍官兵的生死觀念。
墓地不大,很整潔。墓區(qū)鋪以碎石,使墓區(qū)不致積水。每個墓碑旁都有一株長勢良好的鮮花,伴著長眠地下的英雄。后來我們聽說,英國使館雇有當?shù)厝苏湛催@些鮮花和公墓。遠遠看去,潔白的墓碑橫平豎直,規(guī)格一致,齊刷刷的白色墓碑就像威嚴的海軍水兵站在你面前,讓人聯(lián)想到他們生前整齊的軍容。
每個墓碑上都刻有一個精致的軍徽,并詳細記載著犧牲官兵的編號、姓名、軍銜、死亡日期、死亡年齡、部隊名稱。死者中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19歲,官階最小的是列兵,最大的是少校;有陸軍、空軍等戰(zhàn)斗人員和軍醫(yī)、電話接線員、技師等非戰(zhàn)斗人員。墓地中惟一的女性叫戴安娜·湯普遜,沒有留下年齡,犧牲時是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的電話接線員。
有的墓碑下面還有一段簡短的文字表達親人對犧牲者的哀悼之情,承載了家人對失去親人的深深愛憐。語言凄婉,讀來讓人感到無比悲愴。
英國皇家陸軍蘇克斯團中有一位年齡最小的列兵,叫黑沃斯,死時年僅19歲,家人給他的墓志銘這樣寫道:“為紀念我們親愛的長子:我們的思念不只在今天,而是天天?!逼渲幸晃?4歲的空軍技師的銘文這樣寫道:“我們一天都不會忘記他,在我們心中,他就在眼前?!?/p>
年輕人死去對家中父母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英國皇家陸軍有一位叫貝利士的列兵年僅19歲,其家人的銘文這樣寫道:“對世界來說,這是一個士兵,而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世界。”寥寥數(shù)語,父母對愛子的全部寄托沒有了,讀過的人禁不住會落淚。
一位36歲的空軍技師布洛克威的銘文這樣寫道:“直到天光破曉,陰云散盡?!笔惚M一位空軍技師的一腔膽氣。
英國皇家陸軍的一位士兵的銘文寫到:“對我們來說,沒有死亡,只是先走一步而已,我們將相遇在美麗的湖畔?!闭Z義中表達出一種無畏的豪氣以及男人的浪漫。
蘇克斯團一位25歲叫考尼爾的列兵,他家人寫來的銘文簡練,讀來令人扼腕:“并未失去,只是先走一步而已。”
1941年4月8日,英國皇家陸軍蘇克斯團在埃塞俄比亞進行了一場惡戰(zhàn),不少士兵在這天獻出生命。一位叫凱姆普的列兵死時23歲,家人寫的銘文也最有文采,可以表達人民對二戰(zhàn)中為抗擊法西斯犧牲的先烈的悼念:“珍愛生命,死亦光榮,銘刻心中,人中梟雄?!?/p>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茍且偷安是一死,坦蕩無懼也是一死。在生死觀上,這些二戰(zhàn)英雄的行為真值得我們深思。在我們就要離開阿斯馬拉戰(zhàn)爭墓地的時候,一位精神矍鑠的墓地管理人員拿來一個本子讓我們寫幾句話,我想了想在本子上這樣寫道:“讓我們永遠記住為和平犧牲的英雄們的灑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