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哲學 科學 常識》的時候,我覺得嘉映是一位認真對待科學的哲學家。在科學與人文之間,社會科學家尤其是經(jīng)濟學家,有時會覺得尷尬。為了解我們自己的尷尬,我曾邀請嘉映與經(jīng)濟學家對話。這對話的痕跡,不知是編輯疏忽還是作者有意,在這本書的第170頁保留了一絲絲——“我說丁丁你到我這里來一下,丁丁不會問:到東經(jīng)多少度北緯多少度?!边@樣看來,由我為這本書寫一篇給經(jīng)濟學家讀的書評,是合適的。
繼續(xù)讀下去,我發(fā)現(xiàn),我和嘉映在知識結(jié)構(gòu)方面有較大的互補性。例如,他在“導論”中批評的“社會建構(gòu)主義”(social constructionism),正是我向?qū)W生們推薦的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主義”——自康德“理性為自然立法”以來,包括哈貝馬斯的學說在內(nèi),許多重要學說都被歸入這一“主義”。
書中第8頁寫道:“……我個人仍然認為建構(gòu)主義的‘綱領’是領錯了方向??偟恼f來,科學顯然不是和神話并列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科學是真理而神話不是真理?!毙枰a充的是,真理是過程。所以,神話當然有它是真理的時期,只不過今天不再是真理。嘉映繼續(xù)說:“若說科學是另外一種神話,那它和本來意義上的神話大不一樣,不一樣到了把它當作神話對我們理解相關(guān)問題毫無補益,只會造成混亂?!?/p>
由此,我發(fā)現(xiàn)導致我和嘉映之間互補性的東西,多半可以歸結(jié)為“神秘主義”——嘉映不是神秘主義者,他更認真地對待著科學。
在這本書的其他部分,我與嘉映的態(tài)度更趨于一致。例如,在“自序”開篇,嘉映感嘆:“遠為根本的是,科學把心靈留在了畫面之外,科學世界觀沒有為喜怒哀樂美丑善惡留下席位。”在中間某處,他說:“我關(guān)心的是哲學的命運,或者,思想的命運?!痹诮Y(jié)尾某處,他又自嘲:“不少朋友和學生認為我在做重要的工作,我將錯就錯,受到鼓勵。”書中有一些段落,我們的看法更完全一樣。例如,“科學就是以希臘方式來思考世界,……在那些受希臘影響的民族之外,科學從來沒有存在過?!?/p>
不過,我還是要試圖補充說明:與其他概念一樣,科學是過程。其實,我們討論的總是此時此地許多過程怎樣匯集和凸顯出一些可觀察的從而或多或少靜止的特征。對過程的表述是歷史的,對靜止的特征的表述則是邏輯的。
或許,一些民族比另一些民族更習慣于和更偏好歷史表述而不偏好邏輯表述;又或許,一些民族正在變得習慣于邏輯表述。但只有當一個人習慣于把現(xiàn)象劃分為“A”或“非A”,并且不習慣于表述介于A和非A之間的任何事情時,他才會習慣于科學世界觀。
如同嘉映所說,“科學的極高的預測能力,說來說去是預測能夠量化的東西……。而我們的經(jīng)驗世界,原則上是無法大規(guī)模量化的。”在這里,我愿意補充一點頗近似于柏格森的看法——凡能被我們量化的東西,與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不再有關(guān)系。
此外,嘉映提出了一些新鮮從而能啟發(fā)思考(或批評)的看法。例如,他把公元前800年左右至今天的時代通稱為“理知時代”,以區(qū)分于有文字之前的“感知時代”。然后,他把馮友蘭所稱的“子學時代”改稱為“理性時代”。其解釋是:“我們說某人理性,是說他著眼于現(xiàn)世、重經(jīng)驗重常識、冷靜而不迷狂。理性態(tài)度是一種重常識、重經(jīng)驗的態(tài)度?!彼?,他所說的“理性”,對應著康德所說的“Verstand”或阿倫特所說的“intelligence”。根據(jù)這一態(tài)度,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或者更粗略而言,對應著“reasonableness”,可以稱為“情理”,而非“純理”(pure reason或康德的“Vernunft”)。這樣,嘉映繼續(xù)說:“在我看,諸子的導向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為理性的民族?!?/p>
在書接近結(jié)尾時,有這樣兩項陳述——“科學所欲把握的深層機制是遠離日常經(jīng)驗的機制”;然后,“哲學理論是要讓世界變得可理解,而不是讓世界變得可預言”。但我依然相信,神秘主義體驗同樣遠離日常經(jīng)驗,并且試圖把握世界的深層機制;哲學或思想,是可能預言世界的——只不過它不預言事物的量的未來,它預言的,是質(zhì)的未來,是可能發(fā)生的新的事物。
由此,我想到嘉映在“自序”里的文字:“眼下這本小書,既不是一個開端,更不是一個結(jié)論。它只是我行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斷思考?!彼睦Щ?,也激發(fā)了我的思考,雖然這思考同樣不會有定論。
讓我用愛因斯坦的文字來結(jié)尾吧:“宇宙中最不可理解之事,就是宇宙竟然是可以理解的?!?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universe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
《哲學 科學 常識:神話時代以來的理知歷程——人類心智所展現(xiàn)的世界圖景》,陳嘉映著,參見《財經(jīng)》2007年第5期“本刊3月薦書”。作者為本刊學術(shù)顧問
《論經(jīng)濟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印)阿瑪?shù)賮喩?,王利文、于占杰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昆蟲的社會》,(美)愛德華威爾遜著,王一民等譯,重慶出版集團2007年1月第一版
《哲學 科學 常識:神話時代以來的理知歷程——人類心智所展現(xiàn)的世界圖景》,陳嘉映著,東方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天朝遙遠》,周寧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人類基因研究報告——關(guān)于疾病、情智、形貌與行為的遺傳學新發(fā)現(xiàn)》,章波、王燕、宋敏、全俊編著,重慶出版集團2006年12月第一版
《1500-1800:中西方的偉大相遇》,(美)孟德衛(wèi)著,江文君、姚霏譯,新星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企業(yè)的性質(zhì):起源、演變和發(fā)展》,(美)奧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溫特編,姚海鑫、邢源源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2月第一版
《從歷史看人物》,許倬云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穿越中國當代思想》,吳炫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yè)1978-2008》,吳曉波著,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經(jīng)濟制度與民主改革:原蘇東國家的轉(zhuǎn)型比較分析》,(丹)奧勒諾格德著,孫友晉 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木腿正義》,馮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增訂版
《失敗的遺產(chǎn):中華首屆國會制憲(1913-1923)》,嚴泉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行走于理性的鋼絲上:理性動物的不確定生活》,(美)羅伯特福格林著,陳蓉霞譯,新星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