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夫婦共養(yǎng)育了六個子女。他們的三個女兒——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宋耀如教子堅(jiān)持了三個最基本的思想:一是“不計(jì)毀譽(yù),務(wù)必古先”;二是男女都一樣;三是和孩子們做朋友。
宋耀如夫婦都是基督教崇尚者,同時,他們也信仰老子的“無為而治”及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教育。他們認(rèn)為傳統(tǒng)的“三從四德”是對民主教育的反叛,因此竭力抵制。他們教育孩子要自食、自立、自信、自強(qiáng),樹立男女都一樣的平等觀,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zé)任心,對他們采取了民主的開放式的新式教育。
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
宋氏夫婦主張首先把孩子當(dāng)作是朋友。
早在長女靄齡還在襁褓之中時,宋耀如就給女兒買來很多新奇的玩具。每買來一個玩具,他都把玩具放在適當(dāng)位置,以新奇來吸引孩子,讓孩子爬過來,很費(fèi)力地才能得到。孩子也許因得不到而哭或撒嬌,或許因跌倒而不再爬起來。此時,大人并不去幫忙,而是拍手鼓勵,直到孩子得到玩具而露出笑容。
當(dāng)孩子呀呀學(xué)語的時候,宋耀如常常給他們朗誦贊美詩,聲情并茂,給孩子以美感,給孩子以幻想。媽媽倪桂珍則教他們識字繪畫,講解一個又一個精美的圣經(jīng)故事。很快,爸爸的小號大家都會吹,媽媽的鋼琴大家都會彈,這些超常的智力啟蒙,使她們受益終生。大方的言談舉止、活潑的天性、宗教的信仰、音樂的風(fēng)范,在她們身上一個個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
二女慶齡的七歲生日來臨時,宋耀如和妻子暗暗商定,要送慶齡一個有意義的禮物。為此,倪桂珍花了一夜工夫,憑著她描龍繡鳳的本領(lǐng),做了一個花書包。宋耀如看了道:“禮物不能俗套,要富有成效有新意,何不繡上幾句新語,給孩子以啟示?!庇谑?,倪桂珍又花了半天工夫繡上了“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游”。
第二天,當(dāng)宋耀如把這兩句話送給慶齡時,她高興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她說這是7年來爸爸媽媽送給她的最好的生日禮物,她要把這兩句話抄在記事本上,記在心里??粗鴳c齡如此珍惜這份禮物,倪桂珍明白了:送孩子禮物,不光是滿足她物質(zhì)上的要求,還要注意她精神的需要和人生的滿足。
敢為天下先
宋耀如在教育子女時表現(xiàn)出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當(dāng)今父母的稱道。
宋靄齡和宋美齡天資聰穎,大膽潑辣,在她們只有5歲時,宋耀如就送她們到寄宿學(xué)校中西女塾讀書。宋慶齡與姐姐和妹妹一樣聰明,卻不像姐妹那樣大膽潑辣,鋒芒畢露。7歲時,父親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讀。宋靄齡13歲時,宋耀如夫婦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國求學(xué),使宋靄齡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婦又把二女兒宋慶齡一同送到美國接受教育。當(dāng)時宋美齡年僅11歲。由于年齡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學(xué)校注冊為特別生。宋耀如使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靄齡極富音樂和表演方面的才華,宋氏夫婦便努力做大女兒表演的最佳“搭檔”。在傍晚時分,常常是由宋夫人熟練而凝神地彈奏鋼琴;幾個兄弟姐妹圍在一起,聽宋耀如和大女兒的男女聲二重唱。靜聽著父親那純美洪亮的嗓音,隨著琴聲唱出的美國南方民歌,宋靄齡、宋慶齡和弟妹們從心底升騰起對父母的崇拜、敬仰和熱愛。
宋慶齡生性穩(wěn)重、靦腆,和姐妹兄弟們在一起時,她總是最文靜的一個。不過宋耀如為孩子們營造的生活環(huán)境和氣氛,也使小慶齡于天性之外受到補(bǔ)益。在假期里,三姐妹和小兄弟們在院子里玩耍,爬過院墻到別人的田地里嬉戲;他們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蟲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黃包車”的游戲。宋靄齡裝作黃包車夫,宋慶齡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開心時,不料“車夫”拉車用力過猛,雙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拋了出去?!败嚪颉便对谀抢锷盗搜?,知道自己闖了禍;“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滿臉不高興。這件事被宋耀如知道了,他慈愛地對宋靄齡說:“做游戲也要有分寸,‘黃包車夫’可不光是使力氣呀!傷了乘客還怎么拉生意呢?”小靄齡不好意思地笑了。宋耀如又笑著對宋慶齡說:“我們的‘乘客’這樣寬宏大量,這樣勇敢堅(jiān)強(qiáng),真是了不起!”小慶齡受到父親的夸贊和鼓勵,一臉的陰云散去了。長大以后,慶齡真的成為一位既富有愛心和寬容,又面對邪惡勢力敢于斗爭的偉大女性!
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小慶齡出生時的住房,是宋耀如用自己的積蓄特為她們建造成的。他親自畫圖紙,親自設(shè)計(jì)。新式的樓房代表當(dāng)時宋耀如的思想風(fēng)貌。樓后是一片與農(nóng)民耕地相接的大菜園、果園。在宋耀如的心里,孩子來到世上,應(yīng)歸于自然。正如籠中鳥、網(wǎng)中魚,應(yīng)該還其藍(lán)天和大海。在這里,她們熟悉了各種蔬菜的名字、果樹生長的周期,以及鳥兒鳴叫;在這里她們又看到父母勤勞的身影,烈日伴著汗珠流下,更體驗(yàn)出古人“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含義。
“爸爸,我來幫你!”“媽媽,我也要幫您洗碗!”小慶齡從心里理解了勞動的意義。
菜園、果園雖大,但滿足不了孩子探奇的心理。有時候,三姐妹在院中玩膩了,便翻過宋耀如筑的籬墻,到農(nóng)民地里去“瘋”。懂得道理的農(nóng)民們,面對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也把她們當(dāng)成了“寶貝”。因此,宋家一直與鄰居友好相處。農(nóng)民送來新奇的產(chǎn)品,使孩子們從鄉(xiāng)鄰們身上體會出勞動的高尚。
正是這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外加宗教色彩、民主氛圍,使這個家庭與當(dāng)時中國千萬個普通家庭相比,處在“世外桃源”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中。這里既有基督教嚴(yán)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諧、歡樂和詩情畫意的氣氛。
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
三姐妹出世后,宋家已是上海灘上少有的“小康之家”。金錢作為身外之物,宋耀如已把它看得很透。
他要讓孩子懂得享受,又要使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一天,靄齡兜里裝著媽媽給的錢,高高興興地從街上買來了法國的高級巧克力,分給弟妹們吃。恰趕上宋耀如驅(qū)車回來看見。宋耀如,這位曾歷經(jīng)苦難的人,最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他是一個愛沖動的人,若不高興立即表現(xiàn)在臉上。孩子們都怕他,紛紛把巧克力藏在身后,可拙笨的童稚,怎能逃過父親的眼睛。
“把手伸出來!”宋耀如厲聲喝道。
一只只白皙的小手伸了出來。
“是誰買的?”
姐妹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說話。
“快說!”
“是我?!膘\齡敢做敢當(dāng)。
“你是大姐,是弟妹的榜樣,怎么能亂花錢呢?”接著宋耀如的口吻變得稍加和藹:“你知道錢是怎么來的嗎?這下,你媽媽半個月的薪水就給吃光了,半個月等于15天??!”
此事過去以后,再無類似的事件發(fā)生。在宋耀如看來,孩子們已知道錢的來之不易,無需嘮叨。宋氏父母按自己的素質(zhì)、時代的要求塑造孩子,培養(yǎng)國家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