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07年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預測不無道理,但這基本上已被市場價格所反映
剛剛接到瑞銀華寶關于修訂人民幣匯率預測的報告,題目是“對人民幣看好的一年”——本身已大致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人民幣繼續(xù)升值,而且速度加快(附表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瑞銀過去和現(xiàn)在對人民幣短中期預測的調(diào)整,以及人民幣遠期不可交割的價格)。
這一修訂預測很有代表性,因為這顯然是對人民幣近日升值的反映。媒體上種種聳人聽聞的標題,以及關于外企高管普遍要求以人民幣支付薪水的報道,讓普羅大眾也親身感受到人民幣的強勢。由于央行一直以“擠牙膏”的方式很被動地讓人民幣對美元逐漸升值,很多人自然認為,央行的處境越被動,人民幣加快升值的可能性就越大。
瑞銀修訂預測的主要理由如下:第一,人民幣的結構性升值壓力;第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疲勞;第三,政策執(zhí)行者已逐漸接受這樣的緩慢升值。
所謂的結構性升值壓力一般人都了解,無非是出口順差、外匯儲備以及央行公開承認的流動性泛濫,此處不再贅述。
“公開市場操作疲勞”是個很有意思的命題。央行的確加大了資金回籠的力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幾年來央行發(fā)行的票據(jù)在到期之后需要延長,同時又要不斷發(fā)行新的票據(jù),以對付泛濫的流動資金;而且,央行2007年采取的定價回籠方法似乎加大了道德規(guī)勸的意味,說白了就是增加了強制性。
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是否表示央行做不下去了?在目前具體情況下,除非通脹壓力有明顯增加,否則,央行依然有很大空間。人民銀行與美聯(lián)儲實際上以等價交換發(fā)行新的貨幣。美聯(lián)儲每印1美元,年底連本帶利要還1.0525美金(聯(lián)邦基金利率為5.25%);而中國人民銀行的成本大約為1.025;也就是每印1元人民幣,在一年內(nèi)的成本為0.025元。
同時,人民幣一年升值3%,中國人民銀行實際上和美聯(lián)儲打成平手。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從2005年7月21日匯率改革之后,一直采取“打平手”的辦法讓人民幣緩慢升值?!肮_市場操作疲勞”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偽命題,是由于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條件下,中國人民銀行道德規(guī)勸的作用比在一般條件下要大得多。因此,中國外匯儲備上限是多少,在相當長時期內(nèi)亦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那么,應該怎樣看待瑞銀修訂預測的第三個理由,即國內(nèi)對人民幣升值已習以為常?如果我們把對人民幣升值的態(tài)度按部門劃分,商務部顯然會被歸入反對升值的陣容。商務部今年擺出高姿態(tài),表現(xiàn)出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充分準備。如此泰然處之,自然被市場解讀為政府加快人民幣升值的信號。
商務部在匯率問題上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其實不僅是人民幣升值快慢的問題。這些年,某些不計成本的招商引資的做法已遭詬病。提高國外直接投資的門檻是大勢所趨,“兩稅并軌”的時間表提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把加快升值作為提高門檻的手段之一也合乎邏輯。
多數(shù)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是:如果人民幣在2007年加快升值,幅度會是多少?讓我回到本文的附表,瑞銀把人民幣2007年底的匯率從7.50改到7.35,人民幣遠期不可交割同期的價格為7.43。也就是說,瑞銀的預測為全年升值5.76%,但是,市場已經(jīng)消化了5.5%。
從2005年匯改到現(xiàn)在,人民幣匯率變動基本遵循一個原則——匯率升值完全被中美利差所抵消。這個原則今年會被打破嗎?從目前的跡象看,這種可能性很大。除了匯率因素,人民幣與美元目前3%的利差可能會減少——因為美元短期利率已基本到頂,而中國人民銀行數(shù)次提高準備金率則為加息埋下伏筆。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市場目前已充分消化了一年內(nèi)5.5%的預期升值水平(也就是說,企業(yè)為美元避險的價錢鎖在一年7.43元人民幣,當然還不包括付給銀行的手續(xù)費)。
總之,瑞銀的修訂不無道理,但其預測基本上已被市場價格所反映。投資者是否要博那額外的2.5%(5.5%減去3%)的升值?人民幣資產(chǎn)(A股和房地產(chǎn))2007年是否會有像前兩年那樣的吸引力?中國央行愿意承受多大的外匯折算損失?這些都是讀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者為英國經(jīng)濟學人集團中國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