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半夜時分,獨自一人在酒吧喝得爛醉的朱先生打車回到自家樓下,他抬頭看見家里窗戶透出的燈光,知道母親和妻子一定都沒睡。想到家里這一段時間發(fā)生的事情,他不由重重地嘆了口氣,雙腳千斤重似地邁上樓梯的臺階,一句歌詞伴著醉調(diào)崩出:我最近有點煩,有點煩,我很煩……
朱先生這半年確實很鬧心。30歲出頭的他生長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企業(yè)的一般干部。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一人含辛茹苦把他撫養(yǎng)大,供他上了大學。畢業(yè)后,朱先生就職于一家銀行,他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兩年前,他戀愛結婚。半年前,夫妻倆貸款買了新房,并喜得貴子。居住條件改善了,朱先生就張羅著把在外地的母親接到家里一起生活,這是他一直的心愿。從父親去世到自己大學畢業(yè),他知道母親供養(yǎng)他是多么的不容易。望著母親漸漸變白的頭發(fā),他早就想把母親接過來,盡做兒子的孝道。但是,前幾年條件不好,現(xiàn)在他有條件、有能力了,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母親來享享福,回報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當他把母親接到裝修好的新家,看著母親高興地在屋子里四處轉著,撫摸著嶄新的家具、電器,尤其是母親慈愛地端詳著甜睡的小孫子時,那副幸福、滿足的表情,讓朱先生產(chǎn)生出從沒有過的自豪感。妻子也很高興婆婆的到來,忙著安頓婆婆的吃住。
日子一天天地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交響曲中過著。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這生活之音開始變了調(diào),由和諧之音演繹成了讓人心煩的噪音。朱先生先是聽到媽媽和妻子偶爾地說幾句對對方不甚滿意的評價,他覺得婆媳之間有些話可能不好當面說,就在中間給傳個話,而且還自認很公正的讓妻子按照婆婆說的改正,讓母親也按媳婦說的調(diào)整。
一天,朱先生因工作應酬喝多了酒,回到家里就吐了,妻子見狀很心疼,就責備朱先生不知道愛惜身體,以后不應該這樣。媽媽在旁邊問兒子吃飯沒?朱先生說,只喝酒了,沒吃飯。妻子一聽更來氣了,繼續(xù)數(shù)落著先生不知道早點回家,不……。朱先生心煩了,就沖著妻子發(fā)了脾氣。妻子哭著跑回自己的房間不理丈夫,婆婆只好給兒子做飯去了。這件事情過后,婆媳關系更別扭了。妻子說自從婆婆來后,丈夫就經(jīng)常對自己發(fā)脾氣,耍性子。婆婆責怪兒媳不會照顧人,干脆不用你照顧了,老媽媽把兒子吃飯穿衣的生活瑣事大部分都攬了過來。婆媳之間也從背后的嘀咕變成了當面的口角,從開始的相敬,到相輕,直至相互對立吵架的地步。
面對不斷升級的家庭矛盾,朱先生不知道該怎么辦。于是,他就去酒吧借酒澆愁,眼不見,心不煩,躲一會兒,是一會兒。那天回到家里,夫妻閑聊,妻子問他,如果我和你媽都掉河里了,你先救誰?這個問題讓張先生張口結舌,于是他惱怒妻子提出這樣的問題,生氣地說妻子是吃飽飯撐的,閑得胡思亂想。妻子也生氣地說,自從婆婆來了,你就象變了個人,在家什么也不做,對我說話粗聲大氣,發(fā)脾氣。最近還常?;丶彝?,在外喝酒……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朱先生想,我為什么回家晚,在外喝酒?不就是家里的事讓我心煩嗎?你現(xiàn)在還提這事!于是沖口而出:我就不先救你,先救我媽,你愛咋地咋地!妻子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哭著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心里根本就沒有我了,每次出去散步或上街,你和你媽在前面有說有笑,我抱著孩子在后面,就象一個多余的人。我不跟你過了。你干嘛要結婚?你就跟媽媽過好了!兩人的爭吵聲驚醒了孩子,孩子哇哇大哭。孩子的哭聲又吵醒了婆婆,婆婆急忙過來,恰好聽到兒媳說的最后那一句。婆婆一邊抱起孫子,一邊指責兒媳:你說話怎么那么沒教養(yǎng)!正在氣頭上的媳婦火氣更旺了,沖著婆婆喊到:都是你!都怨你!就是你在背后叨叨咕咕,搞陰謀詭計!看到自己的媳婦竟然這樣對待母親,朱先生憤怒了,揚手就是一巴掌打過去。妻子哭喊著說:我不跟你過了!
故事中的這個家庭三代人住到一起,原本是想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卻事與愿違。我們看到,這個家庭處于這樣一個狀態(tài):在朱先生面前,妻子所做似乎更象一個母親,總是在告訴丈夫要做好,象是在教育一個未長大的孩子;婆婆所做卻又象一個妻子,為已經(jīng)為人夫的兒子洗衣做飯。婆媳二人角色錯位。
朱先生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母親,母親和妻子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他怎樣回答妻子的問題,而是在于他沒有力量回答。在一個有三代人的家庭中如何扮演好丈夫、父親、兒子的角色?他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角色沖突之中。
妻子所提的問題是個有無數(shù)個女人問過的問題,回答也是若干種,每一種回答中的選擇都有自己的理由,所有對選擇的評價,無論是褒還是貶,無疑都是在社會文化背景影響下的價值判斷??此苾呻y的問題,對于一個自我很強的人,無論做怎樣的選擇,他都不會遷怒于提出問題的人,因為,他不懼怕這樣的提問。而且,他會從這一表面現(xiàn)象敏銳地覺察到問題后面的實質是什么。比如朱先生,他可以由此覺察到妻子內(nèi)心有失落感,進而去解決夫妻關系問題。然而,陷入角色沖突中的他各個角色不清,也就缺乏與角色相一致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相關知識:“角色”一詞源于戲劇,指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后被引入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角色理論認為:社會角色是個體與其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為方式及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可以把人看作是戲劇中的演員,每個人都在社會舞臺上扮演特定的角色,每個人都在社會互動中演戲,表現(xiàn)自己,把握自我形象,達到一定目的。如果能正確進入角色,并且按社會和他人的期待不斷調(diào)節(jié)和塑造自己,就會避免角色失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