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英國人馬嘉理到云南“探險”,與當?shù)鼐用癜l(fā)生沖突被殺,是為“馬嘉理事件”。英國政府借機滋事,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煙臺條約》。隨后,英國政府又強迫清政府派大員親赴英倫“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無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郭嵩燾為“謝罪”使臣。后來,清政府又命郭嵩燾出任駐英國公使。這樣,近代中國第一位駐外使節(jié)就在這樣的無奈與尷尬中產生了。
郭嵩燾(1818~1891),字伯琛,號筠仙,湖南湘陰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南書房行走,廣東巡撫,禮部、兵部侍郎等職,中國近代首任駐英、法公使。是中國近代繼魏源之后的又一位主張全面學習西方和對外開放的杰出啟蒙思想家。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時,郭嵩燾正任浙江學政羅文俊的幕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郭嵩燾協(xié)助蒙古穆爾沁郡王憎格林沁辦理天津防務。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親身經歷和慘痛結局,使他深刻認識到:如何同西方列強相處,能否正確地辦理洋務,已成為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頭號難題。
咸豐六年(1856)年初,他受曾國藩之托,去浙江、上海等地籌款,購買西洋武器。在這段時間中,他親眼看到了西方的物質文明,參觀了西洋傳教士麥都事創(chuàng)辦的墨海書館,結識了著名科學家李善蘭等人。郭嵩燾已清楚看到,西方各國之所長,不僅是在“堅船利炮”等武器方面,而是在醫(yī)學、農學、數(shù)學、建筑學等各個方面。1859年2月,他給皇帝上疏,要求清政府創(chuàng)辦學校,培養(yǎng)專門的外交人才。在中國最早的三所外國語學校中,他協(xié)辦、主辦了上海廣方言館和廣州同文館。
同治二年六月至同治五年(1863~1866)五月,郭嵩燾署理廣東巡撫近三年。郭嵩燾本著“處置洋務以理求勝”的方針,在巡撫任上親自處理了這樣幾件大事:一是處理伍崇曜借美國旗昌洋行貸款歸還之事;二是同治三年五月開設廣州同文館之事;三是同治三年九月與荷蘭使臣換約之事;四是同治四年四月從香港引渡候玉田(太平天國森王)之事;五是處理英國人入潮州城之事。這些“洋務”實踐豐富了郭嵩燾的外交經驗,使他獲得“通曉洋務”的名聲。
郭嵩燾出使英國的消息傳出時,清政府內部有不少王公大臣與名士還抱著“天朝上國”的狹隘觀念,在當時人的眼中,郭嵩燾的洋務主張就已經標新立異,令人側目了,而這次,他竟自棄父母之邦,遠赴夷人之國,簡直是匪夷所思。他的一些湖南同鄉(xiāng)更為他此行感到羞恥,甚至企圖毀掉他的老宅。當時,有人竟然編寫了這樣一副極為尖刻的對聯(lián)來羞辱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草,不見容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1876年12月1日郭嵩燾在眾人的爭議和非議聲中踏上了出使之路,1877年1月21日抵達倫敦。如果說林則徐、魏源是隔洋看世界的話,那么,郭嵩燾則是中國近代第一位走出國門、實地考察與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杰出思想家。
在英國,郭嵩燾從容地參見英國女王,遞交了國書,樹立了中國外交官的良好形象,并對屬員規(guī)定了五戒:一戒吸食洋煙,二戒嫖,三戒賭,四戒外出游蕩,五戒口角喧嚷,被英人譽為“所見東方人中最有教養(yǎng)者”。他在開展正常外交工作、處理日常外交事務之余,主要就是考察英、法、德、瑞士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外交、科學等各方面的情況,結識了英國國王、政府首相等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1877年10月16日,郭嵩燾受廠主畢諦邀請訪問了他在倫敦附近的電氣廠辦公地,并試用了剛發(fā)明不久的電話,這是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使用電話。
郭嵩燾曾把使英途中見聞逐日詳記,編輯成《使西紀程》一書,將書寄回中國,呈總理衙門刊刻,頓時激起滿朝士大夫公憤,要求將其撤職查辦。翰林院編修何金壽參劾他“有二心于英國,想對英國稱臣”,結果此書被清廷申斥毀版,嚴禁流行。
郭嵩燾的副手劉錫鴻也上書參劾,認為郭嵩燾最大的“罪狀”有三:披外國人的衣物、向其他國君主起立致敬、聽音樂會時效仿洋人索取節(jié)目單,由此足見當時國人愚昧之深。劉還秘密彈劾郭嵩燾“十款”罪狀,極盡羅織誣陷之能事。劉錫鴻指責郭嵩燾的“罪狀”,其實都合乎國際禮儀,這反而印證了英國人稱郭嵩燾為“所見東方最有教養(yǎng)者”的贊譽。由于清朝守舊勢力過于強大,從朝廷到京師大夫對郭嵩燾一片唾罵指責之聲,他只得在任期未滿(僅僅一年零七個月)之時,奏請因病銷差,清政府立即同意并派曾紀澤接任。
從歐洲出使歸來之后,郭嵩燾一直受到清朝廷的貶斥與冷遇,不僅其著述《使西紀程》被毀版封殺,而且再也沒有起用過他,死后也沒有賜謚。面對著世人的攻擊與毀謗,郭嵩燾曾豁達地表示:“區(qū)區(qū)一時之毀譽,其猶飄風,須臾變滅,良亦無足計耳?!彼麍孕抛约旱闹鲝垼欠现腥A民族的根本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終究會被后人所認識與理解的。
改革開放以后,學術界開始對洋務運動的重新討論與評價,郭嵩燾越來越受到重視。《郭嵩燾詩文集》、《郭嵩燾奏稿》、《使西紀程》、《禮記質疑》等過去刊刻過的著作重新出版,被塵封近100年之久的《郭嵩燾日記》,也被整理為四大卷相繼公開出版了。歷史終于給予了郭嵩燾應有的評價,正如郭嵩燾晚年在其《戲書小像》詩兩首中說:“流芳百代千齡后,定識人間有此人?!?/p>
(作者單位:唐山師院玉田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