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個半山區(qū)小鎮(zhèn),可畫家說它是一幅迷人的畫卷,作家說它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園”。而讓它真正聞名于世的是歌唱家,這就是被國際樂壇稱為“東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發(fā)源地——密祉。
密祉坐落在彌渡縣城南美麗的亞溪河畔,壩子四周東涌蓮花,南旋獅象,西懸太極,北臥龜蛇。方圓140多平方公里的盆地里,散居著一萬六千多人口的13個自然村。這里山環(huán)水繞,流水小橋,堤岸上柳煙冉冉,田疇間豆麥盈盈,村落里古榕修竹,山林中野花匝地,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風淳厚的花燈之鄉(xiāng)。
“十個密祉人,九個會唱燈,才進密祉壩,處處聞歌聲?!泵莒硎敲窀柚l(xiāng),又是云南花燈的發(fā)源地。從清乾隆年間起算,密祉元宵花燈會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每年的燈會是這個小鎮(zhèn)一年中最隆重和最盛大的節(jié)日。正月初一至初五,燈頭組織村里的人拼錢米、辦伙食,扎裱龍獅,制作宮燈。初六接燈神,初七到太極頂朝山舉行廟會,晚上回村挨家挨戶跳“門戶燈”,為各家“報吉利”。十五、十六耍龍燈,一直到十七、十八送燈神,一年一度的元宵花燈盛會才算結束。
正月十五是密祉花燈盛會中最熱鬧的日子,被人們稱為“東方狂歡節(jié)”。每年這一天,壩子中十村八寨的20多個花燈隊以及觀眾數(shù)千人云集密祉大寺廣場。各村燈班的彩燈形態(tài)各異:土官村的金雞鬧芙蓉,八士村的鳳凰引麒麟,文盛街的雙鳳朝陽,大東村的二龍戲珠,巡捕村的云高臺,柳城村的蓮花燈,仁和里的大腳婆蹺燈。此外還有廟燈、鼓燈、寶蓮燈、繡球燈,橫行螃蟹燈、縮頭烏龜燈、鴛鴦交頸燈、二龍搶寶燈、三陽開泰燈、四季平安燈、五谷豐收燈……這些燈都賦予了極好的含義:花瓶燈預示太平,日月燈象征光明,魚燈喻吉慶有余,桶燈指天下一統(tǒng)。歌舞中還夾雜著許多浪漫的人物扮飾:引獅子的笑頭和尚,劃彩船的觀音仙姑,白鼻子的滑稽老丑,唱號子的艄公,騎毛驢的小伙,執(zhí)金棒的悟空,挺大肚的八戒,扇蒲扇的濟公。加上公母龍、扳凳龍、花鼓舞、錢鞭舞、大巨人、雜耍、仙鶴、蚌殼,到處是鑼鼓喧天,龍騰獅躍,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元宵節(jié)的晚上,皓月如盤,銀光似水,各村又聚集到村口的大場上,在皎皎的月光下演折子戲、跳花燈舞。清乾隆年間,彌渡寅街莘野村名播全滇的師范曾在《滇系·雜載》中就有“元夕家家燃燈,亦有魚龍走馬及鰲山諸戲……游人歌舞達旦”的記載。
密祉人真是不簡單,生活在一個邊僻的山溝,花燈卻祖祖輩輩跳,世世代代唱。不講貧富等級,不管年齡輩分,公婆妯娌、兄嫂弟媳、爺孫叔侄,自娛自樂,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愛怎樣唱就怎樣唱。密祉人為何能如此開朗豁達?為何能這般忘情陶醉?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密祉人熱愛生活,憧憬幸福,在一片熱土上始終做到和諧相處。而且,他們心中擁有一盞盞不滅的明燈!
密祉自古文風昌盛,素有“文獻名邦”的美稱。在美麗的亞溪河畔、蔥郁的鳳凰山下,有一條文盛街,如同一部古樸的詩卷,等著人們去細細品讀。
文盛古街是昔日滇西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南到鳳凰橋,北至文盛樓,全長800多米。街心路面由引馬石相連,兩邊店鋪客棧風格古樸,長街曲巷依山就勢。古道鈴聲杳,馬蹄石印深。行走在古街上,被馬幫踩成凹形的引馬石上,眼眼蹄窩清晰可見。古街兩旁挨挨擠擠的店鋪,屋頂瓦縫中搖曳的芨芨草,仿佛在向人們講述著當年古驛站上商賈云集、馬幫往來的繁華。古街上,鳳凰橋長橋臥波,文盛樓飛檐斗角,碧云庵雕梁畫棟,文昌宮古桂飄香,到處充滿著“絲綢古道”、“文獻名邦”的濃濃氣息。街南鳳凰橋頭,老槐樹干如虬龍,冠若巨傘,當年不知有多少走夷方的游子曾在這里躲風避雨,乘涼歇腳。
過了橋朝西,又有珍珠名泉,水質清冽,甘泉涌動,銀珠升騰,燦若星辰閃爍,美似珠寶生輝。“澤國生民養(yǎng)不窮,秀泉時出在龍宮。圓圓水泡連升上,好似珍珠滿井中?!崩钤柕摹墩渲槿沸蜗蟮孛枥L了珍珠泉水珠升騰的奇觀。在通往珍珠泉的石板古道上,隨時可看見漂亮的密祉姑娘到珍珠泉汲水,她們挑著用篾片打箍的楸木桶,肩上扁擔悠悠,腰際長辮閃閃,總使人想起《十大姐》中頭扎長辮、手提花籃的俏姑娘。
密祉美,美在民風淳樸,美在《小河淌水》。
在密祉西南方向,有一座形似太極的太極山,全山山系結集、層巒疊嶂,綿延20多公里,主峰太極頂海拔3064米,古有“小蒼山”、“小雞足”及“哀牢之首”的美稱。登上山頂,東觀旭日,南看彩云,西攬無量,北眺玉龍,山川美景盡收眼底。山上風光秀麗,殿宇遍布。正月初七是太極山廟會,每年這一天,來此朝山禮拜和踏歌賽唱的人數(shù)以萬計。人們在竹掃寺賞新篁春筍,去忠義祠懷義勇節(jié)烈,登睹光臺看云涌金波,住玉皇閣聽晨鐘暮鼓,攀松峰聽萬壑濤聲,上梅嶺賞千樹梅花……
更為奇特的是,在太極八嶺九溪中,有一條充滿畫意詩情的桂花箐,這才真正是小河淌水的源頭。箐中山泉淙淙,四時花開不斷,一棵四人合抱的古桂樹高30多米,已有1700多年樹齡,每到八月中秋,古桂滿樹繁花,箐水飄香溢彩。若選一個月朗風清的三五之夜,在箐邊竹木掩映的密祉彝家山寨里,坐在老核桃樹下的大石頭上,對著山中皎皎明月唱響《小河淌水》,那才更讓人陶醉——
哎,
月亮出來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
??!明朗朗的中秋月,清悠悠的小河水,靜謐的山寨,清亮的歌聲。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時而低回吟唱,時而深情呼喚。那如泣如訴的傾吐,滿懷焦渴的等待,道出了天底下多少男女之間真摯永恒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