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從他的第一筆涂鴉開始,你的態(tài)度就開始影響他了。
一團雜亂的線條、看不出所以然的色塊……一番涂涂抹抹、點點畫畫后,孩子高高興興地拿過來給你看。該怎么和孩子談他的畫呢?什么時候該大聲贊美,哪些地方又得采取迂回策略?會不會不小心因為我們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影響了小涂鴉大師新鮮自由的表達?
回到最根源的地方檢驗一下
看看下面這幾位媽媽的“判斷”:
孩子畫的房子總是興趣班老師教的那樣兒。
女兒學了2 年畫了,讓她畫個亭子還畫得不像。
為什么我女兒畫的畫總沒有鄰居家孩子畫得干凈呢?
……
這幾位媽媽對孩子的涂鴉分別
皺起了眉頭,認為孩子的畫存在不足。
實際上藝術(shù)教育遠不止是教孩子畫一張畫那樣簡單和局限。很小就讓孩子親近藝術(shù),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他的好奇心、觀察力和想象力,幫助他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如果你認可這樣的觀點,那我們的態(tài)度、行為正確與否,就變得有章可循起來:看一看,我們的態(tài)度或做法有沒有幫助他更大膽地去嘗試?有沒有幫助他形成發(fā)散性的思維?有沒有幫助他學會尋求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沒有激發(fā)他的想象力?
這樣,把媽媽們的問題放在這個大前提下看,就有了“答案”:孩子只會畫老師教的那種房子——你可以帶他去看各種不同形狀的房子,看完后,再比較房子之間的不同。甚至還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一棟房子,再鼓勵孩子繪畫時把差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局限于單一,反而得到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你要求他把小亭子畫出來——等于讓他把你感興趣的東西畫出來。這和他并沒有關系,畫不好是自然的事。
別人家的孩子畫得好,因為“干凈”——這樣的判斷是有失偏頗的,還是在從你的期待出發(fā),和孩子是否有感受、有探索并沒有關系。
送孩子去哪個繪畫班、要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賽寫生……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試著這樣判斷,看看孩子的反應,也許下一步你能更清楚應該怎么做。
讓贊美有內(nèi)容、有傾向
適時的贊美和啟發(fā)式的問題,能夠大大激發(fā)孩子的靈感,讓他把探索深入下去。下面這些做法可以幫助你:
他的畫和他有關系嗎?
所謂和他“有關系”,是指他的畫和他自己的感受和生活連在一起,表達了那些讓他感興趣、感動、著迷甚至困惑他的內(nèi)容。
“講講你的畫吧?!?/p>
不要問孩子:“你畫的是什么?”這種問話會讓孩子以為畫畫應該盡量畫得像某個具象的東西。請他講講他的畫,聽聽他想表達的內(nèi)容。
鼓勵變化。
他畫出了一條曲線,有的地方筆觸輕些,有的地方重些,看起來很有節(jié)奏。把這些指出來,這會讓他愿意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表達是不是越來越貼切?
和以前比起來,看看他的畫表達感受的能力是不是提高了,是不是找到更合適的顏色、更特別的構(gòu)圖?如果是,那就大聲贊美他吧。
他是達. 芬奇,還是畢加索?
鼓勵不同性格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膽怯的孩子,要鼓勵他大膽一點去畫;拿著筆亂戳的孩子,不要否定他,可以告訴他:“這只是一種辦法,我們再去試另一種?!弊屗炎⒁饬械絿L試別的辦法上。
一步一步慢慢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繪畫也有了一些變化,他開始分得清想象和現(xiàn)實了,開始畫出“像樣”的畫了,開始要求細節(jié)了……與此同時,你的贊美也要“跟上他的步伐”。
第一個階段:隨意涂鴉,沒有目的地亂涂亂畫,動作笨拙,線條雜亂。
你該怎么做:引導孩子能專注地去用筆探索,對涂鴉保持興趣。
點評:
steven 驚訝極了, 我知道他是驚訝筆在紙上留下的痕跡。
第二個階段:從無意識涂鴉發(fā)展到有意識涂鴉,用各種線畫物體外部的輪廓,任意夸大。
你該怎么做:不要要求孩子畫得多么完美,但要不斷鼓勵他嘗試新的可能。
點評:仁仁原來畫得總是這樣模式化的東西( 圖2-1)。后來我提醒他, 木炭條還可以怎么用?他想了想把木炭條橫了過來,產(chǎn)生了很多富有變化的想法(圖2-2)。
第三個階段:通過視覺、味覺、嗅覺同時感知世界,視覺感受能力逐漸提高,開始有細節(jié),對形象表達容易概念化。
你該怎么做:幫孩子把思維拓展開來,讓孩子發(fā)現(xiàn)如何完善他的畫,引導他將色彩、構(gòu)圖方式、協(xié)調(diào)能力做到更貼切地表達。
點評:這幅畫的顏色很特別,在藍色的紙上有大片霧狀的深藍,還有一些綠色,在空白的地方他壓上了一點黑,重心一下子就平衡了。代代知道什么樣的節(jié)奏能夠達到協(xié)調(diào),他正在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判斷。
第四個階段:對世界的觀察逐漸具體化,開始關注物體的結(jié)構(gòu)和細節(jié),比如,畫人物的時候會注意到身體的比例。
你該怎么做:鼓勵孩子在注意細節(jié)的同時,也注意畫面的構(gòu)圖和節(jié)奏;鼓勵他用不同的媒介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
點評:雪兒給這幅圖起了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叫“上岸結(jié)婚”。把她感興趣的事情用筆作了有意思的表達。很有細節(jié)也很生動。
小其媽媽,本名林菁菁,知名藝術(shù)家,從事繪畫和實驗影像等藝術(shù)創(chuàng)作。創(chuàng)辦有小其媽媽兒童美術(shù)網(wǎng)站(www.xiaoqimama.com)和小其媽媽藝術(shù)工作室,出版了《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shù)》、《和孩子一起享受創(chuàng)意》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