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糖尿病 降壓比降糖更重要
月 娥
老周今年64歲了,平時血壓略高一點,前些天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老周一聽又患上了糖尿病,嚇得趕緊吃降糖藥,醫(yī)生說除了吃降糖藥,降壓藥也要同時服,而且說:治療糖尿病,降壓比降糖更重要。
以往不管是臨床醫(yī)生還是糖尿病患者,都認為得了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降低血糖以避免并發(fā)癥,對血壓的控制常馬馬虎虎。其實,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來說,降血糖固然重要,但要把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可能更重要。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糖尿病是高血壓的主要組成部分,高血壓和糖尿病就像孿生兄弟一樣,都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危險因素,不論是哪種病先發(fā)生,都會加重對心、腦、腎、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害。據(jù)介紹,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結果顯示,嚴格控制血壓,可使任何糖尿病相關的終點事件(即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24%,糖尿病相關死亡率下降32%。而僅嚴格控制血糖,任何糖尿病相關的終點事件發(fā)生率只降低12%。糖尿病患者要比一般高血壓患者將血壓控制得更低,即血壓必須控制在目前國際公認的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對2型糖尿病人群構成最大威脅的,不是與高血糖直接相關的微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腎病,而是大血管病變如心腦血管疾病和周圍動脈阻塞性的病變。臨床發(fā)現(xiàn),糖尿病病死者中,80%以上死于心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降血壓得到的好處是降血糖的2倍。因此,嚴格降血壓比強化降血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意義更大。
白木耳引發(fā)的腸梗阻
梅承鼎 健 民
因患腸梗阻而開刀的病例在醫(yī)院屢見不鮮??墒?,一對老夫妻同時患腸梗阻、同時做手術的病例是非常少見的。
兩年前,我奉命率領一支醫(yī)療小分隊下到津江縣的羅埠鎮(zhèn)醫(yī)院協(xié)助工作。那一次,我就遇上了一對“同病相憐”的老夫妻——75歲的匡老漢和68歲的冷老太。盡管兩人膝下無兒無女,卻相敬如賓,共同度過了51個漫長的春秋。以前,兩口子日子過得清苦。近年來,他們在村里的關照下,圈地養(yǎng)了不少雞、鴨??恐@些家禽的收入,二老的日子過得十分紅火。他們因此心情愉快,身體健康。最近,他們聽別人說白木耳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可以延年益壽,就買回白木耳,準備開開“洋葷”。這天,冷老太抓了兩把白木耳,放鍋里煮了一陣之后,就和老頭子一人一大碗美美地飽餐一頓。由于他們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補品,制作方法不當,白木耳還沒發(fā)脹煮透,就“囫圇吞棗”地吃進了肚子。不料,只過了小半天的工夫,兩人就先后出現(xiàn)腹痛、腹脹、嘔吐、便秘等癥狀,而且越來越嚴重。后來實在沒了辦法,他們只好向鄰居求救。熱心的鄰居七手八腳地把兩位老人抬到了鎮(zhèn)醫(yī)院。我問過他們的近況,給他們做了檢查,診斷為“機械性腸梗阻”,并立即進行手術。術中發(fā)現(xiàn),兩位老人的回腸末段近回盲部堆積了大量沒嚼碎、未消化的白木耳。又因白木耳原來就沒煮爛,入腹后體積繼續(xù)膨脹、增大,所以,使眾多的白木耳無法通過回盲瓣,形成了機械性的腸梗阻。
腸梗阻是外科常見的疾病,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機械性腸梗阻,二是動力性腸梗阻,三是血管性腸梗阻。急性腸梗阻90%以上都是屬于機械性腸梗阻,多由過量飲食、消化不良而引起,其典型癥狀是腹部陣發(fā)性絞痛、惡心、嘔吐、腹脹、便秘、肛門停止排氣(即不能放屁)等。這種病癥一旦被確診,大多數(shù)應當立即給患者做手術,盡快排除梗阻,以便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若延誤時機,勢必造成腸壞死、腸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性命。
所幸的是,兩位老人做過手術后,很快就康復了。據(jù)我了解,農(nóng)村及山區(qū)農(nóng)民因為食用白木耳不當而發(fā)生腸梗阻的比較常見,所以,這很值得我們關注。
的確,白木耳營養(yǎng)豐富,但是,我們必須科學進食,才能于己有利。食用白木耳時,應當先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再用文火慢煮,直到熟透之后方可進食。而且,一次不可吃得太多,特別是小孩和老人,他們消化功能較差,一次貪食過量,不但于己無益,而且有可能惹出麻煩。
其實,不僅吃白木耳是這樣,進食其他的食品,道理也是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