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熄36歲時,曾經被16名宮女結伙行弒而未遂。這件案子在《明史·世宗紀》里卻只有幾句簡略的記載:“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于市?!边@大概是史官在盡量回避的緣故吧??傊?,這件事說得有點不明不白的。
近日,小子讀得一些野史閑書,對明代宮婢弒君這件撲朔迷離的案子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知道了一點來龍去脈。現(xiàn)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東西連綴起來,整理于后。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專家學者不吝賜教,以廣小子見聞。
·虬龍死 宮婢受罰·
嘉靖皇帝在位時,篤信道教。他先后封了邵元節(jié)、陶仲文和段朝用等道士為“真人”,要他們潛心煉丹造“延年藥”,以求長生不老。
這些所謂的“真人”,常常借煉長生不老藥為名,竟要嘉靖帝摧殘8歲至14歲左右的少女,說什么這樣可以獲取延年藥最主要的原料“玉露”。然而,他們煉的所謂“先天丹鉛”的延年藥其實是有毒的,長期服用會致人死亡。
話說嘉靖皇帝有一寵物,是西域進口的獅子貓,毛呈淡青色,自然卷曲,雙眉潔白如玉,體形碩大,極通人性。嘉靖皇帝經常把它抱在懷中,如影隨形,不離左右,還封這只獅子貓為“虬龍”。
有一天早上,嘉靖帝正準備空腹服用“先天丹鉛”,虬龍?zhí)爰尉笐阎?,以爪摸藥。那藥丸有豌豆大小,橘紅中泛灰色。嘉靖帝一時興起,心想我長壽了,貓也沾點光吧。就自己服了一粒,又抓起兩粒在太監(jiān)的配合下,硬行給虬龍塞進了咽喉內。
虬龍服藥后,嘉靖帝一上午都沒有看見它,心中不免焦躁起來,命人四處尋找。中午時分,太監(jiān)稟報說,虬龍在御花園亭子內,精神萎靡,叫聲凄厲,不思飯食。無論怎樣逮它都捉不住。傍晚時分,當值太監(jiān)又稟報說,虬龍死在御花園內,死狀很慘:鼻孔出血,口吐白沫,身體蜷曲呈弓形,淡青色的貓毛已被嘔吐物弄得臟不忍睹。嘉靖帝聽說虬龍已死,先是傷感了一番,既而大發(fā)雷霆。
嘉靖帝命人找來養(yǎng)貓宮婢楊金英,斥責她飼貓不慎而致誤食他物而亡,罪當廷杖。可憐十幾歲的少女在眾太監(jiān)的面前脫去褲子接受杖責。還有幾名和楊金英要好的宮婢,也都受到了輕重不一的處罰。其余宮婢一個個嚇得兩腿發(fā)抖,渾身冒泠汗,害怕這貓死案禍及自身。
虬龍案了結之后,宮婢們心中憤憤不平,她們既替楊金英叫屈,又想起那些過去被廷杖而死的兩百多個姐妹,新仇舊恨涌上了心頭。有幾個膽大的宮婢還暗中串聯(lián),準備為楊金英和死去的宮婢報仇雪恨,還說一旦皇帝老兒給她們提供了復仇的機會,她們決不手軟,非弄死嘉靖不可。
·打錯結 繩下活命·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這天,嘉靖帝只帶了隨侍的一名太監(jiān),信步來到曹端妃的宮中。剛人宮門,隨侍太監(jiān)就被嘉靖帝打發(fā)走了。其時曹端妃不在宮中,只有16名少女宮婢當值。她們見圣上駕到,一個個嚇得膽戰(zhàn)心驚,后來發(fā)現(xiàn)只有他一個人,又覺得這是報仇的好機會,于是16個宮婢都用眼色會意。正當嘉靖落座時,宮婢一擁而上,掀翻嘉靖,齊心協(xié)力弒君。嘉靖來不及喊上一聲就昏倒在坐床上。
16名宮婢中,姚淑翠稍膽大一些,首先撲向嘉靖,雙手緊緊地掐住嘉靖的脖子,致使他喘不過氣來。然后邢翠蓮把黃綾“翻布塞上口”。嘉靖口中塞著黃布,還被蒙住了頭。宮婢楊金英則死死地壓在嘉靖的胸上,使他動彈不得。宮婢中有的按著嘉靖的腳,有的按著手,有的干脆坐在他雙腿上,有的不斷擊打他的頭和身。宮婢關梅秀和姚淑翠在驚慌中胡亂扯出一根繩套,可惜她們不懂得打結的方法,打錯了繩結,套在嘉靖的脖子上也不是很緊,嘉靖慢慢緩過氣來。
嘉靖為什么不強力反抗呢?一是他長期服用那“先天丹鉛”已經造成慢性中毒,身體虛弱無力。二是他長期糟蹋少女,身子早就被掏空了。三是事發(fā)突然,嘉靖沒有半點戒備,加之又寡不敵眾,雙拳難敵四手,想反抗也無能為力。
眾宮婢見嘉靖似乎已死了,紛紛停了手腳散去。只有膽小的張金蓮,感到非常后怕,就趕緊跑到中宮報告方皇后。方皇后率領眾人趕到時,在戶外就聽見嘉靖的咽喉中發(fā)出的“咯咯”聲。正當方皇后邁進門口時,姚淑翠迎面就給了方皇后一掌,頓時打得她天旋地轉。陳菊花趕緊吹滅燈火讓大家躲藏。方皇后的隨從幾次點燈都被吹滅。直到大量的太監(jiān)趕到時。才將16名少女宮婢一一擒獲。
·救嘉靖 嚇死御醫(yī)·
太監(jiān)們解開嘉靖脖子上的繩索后,只見他嘴唇變紫,雙眼凸出,全身發(fā)烏,手腳冰冷,已是人事不省,奄奄一息。眾太醫(yī)趕到后,一個個面面相覷,不敢把脈,不敢發(fā)話,更不敢開方用藥,生怕有一點不妥之處會招來災禍,說不定還要連累全家。
太醫(yī)們都知道,嘉靖帝的丹鉛之毒已經深入骨髓了,萬一用藥不慎,引發(fā)丹毒,其后果可想而知。再說嘉靖帝受了宮婢們的這番折騰,存活下來的希望更是微乎其微。
太醫(yī)院使許紳站在一旁,仔細觀察了多時,發(fā)現(xiàn)嘉靖的喉結還在輕微蠕動,憑著自己多年從醫(yī)的經驗,認為嘉靖帝還有活下來的希望。他分開眾御醫(yī)走上前去,把住嘉靖的脈口。嘉靖雖然脈弱,但還有脈象。
許紳冒著極大的風險開了一劑猛藥,想以此逼嘉靖吐出體內的淤血,排出部分丹毒,再加上一些活血順氣之藥,來挽救嘉靖性命。他讓太監(jiān)們照方拿來藥物,然后一樣一樣地辨認、配伍,生怕別人做了手腳。他還親自煎藥,掌握火候,火候不到藥力無效,火候過猛就會釀成大錯。經過一個通宵的熬制,一大碗藥水就成了。陪侍的太醫(yī)們都替許紳捏著一把汗,暗地為他的性命擔憂。
第二天辰時,許紳讓太監(jiān)微微扶起嘉靖,親手一勺一勺、徐徐地將藥灌人嘉靖口中,又在嘉靖的背上輕拍了幾下,然后一直守在嘉靖的身旁,靜觀其變。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這副猛藥起了作用,嘉靖帝一下就吐出數(shù)升紫血,膚色也好看了許多,到了未時就能開口說話了。太醫(yī)們才松了一口氣。許紳回到家后才感到后怕,想起來還冷汗直流,竟然得了一場重病。
許紳臨死前對妻子說道:“在這場宮廷變故中,我自己思忖,如果開出的藥方無效,我一定會遭到殺身之禍,還會殃及全家,所以一直心驚膽戰(zhàn)的。今天,我患的這種病,是這場宮廷變故驚嚇出來的,不是藥石就能治好的。”許紳說完,手一伸,腳一蹬,就離開了陽世。
·君未醒 皇后施刑·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就在許紳冒死搶救嘉靖帝的同時,方皇后乘嘉靖不省人事之機,忙活了起來,決心把她平日憎恨的妃嬪都打成行弒君王的團伙,毫不留情地處決,去掉一塊心病。
方皇后是嘉靖的第三任皇后,是一個陰險毒辣的女人,處死宮女、太監(jiān),從來都不眨一下眼睛,就連嘉靖皇帝也怕她三分。
方皇后處理弒君案分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緊急凌遲處死楊金英、姚淑翠、楊翠英、蘇川藥、楊玉香、邢翠蓮、關梅秀、劉妙蓮、王秀蘭、陳菊花、張金蓮等16名少女宮婢。先處死這些人,才好攀扯其他人,讓無辜者死無對證,也好掩人耳目。張金蓮雖有報案之功,但留下這個活口,也就不好殺掉所憎恨的妃嬪了,所以也把她殺了。
第二步,處死王寧嬪。王寧嬪雖然出身沒有方皇后高貴,但是模樣嬌美,身段婀娜,性情賢淑,深得宮女們的好感,也很受嘉靖皇帝的寵愛。嘉靖雖然封了方氏為皇后,然而時常夜宿在王寧嬪處,這就使方皇后對王寧嬪恨得咬牙切齒,把她作為自己的第一情敵。王寧嬪本來沒有參與弒君一案,卻被方皇后硬扯了進去,說她“首謀弒逆”。這樣,王寧嬪就不明不白地成了弒君案的主謀者和組織者了。真是死得冤哉枉矣。
第三步,處死曹端妃。曹氏本為端嬪,因為替嘉靖帝生下第一個女兒,而被晉封為妃。曹氏生得貌美,很體貼嘉靖,處處替他分憂,深受嘉靖寵愛,也因此被方皇后嫉恨。曹端妃與方皇后并無過節(jié)。在方皇后面前,她總是謹小慎微,但還是被硬扯進弒君案中。方皇后振振有詞地對她說:“皇上明明要到你宮中夜宿,你卻故意避開,給宮婢們造成弒君的機會,你這是‘共謀’作案!”曹端妃有口難辯,最后也屈死在方皇后的手中。
嘉靖帝也知道曹端妃和王寧嬪是屈死的,卻無可奈何。經此變故后,心有余悸,疑神疑鬼,對方皇后也提防得緊了,生怕有一天遭方皇后暗害。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冬月的一天,方皇后居住的中宮失火。太監(jiān)趕緊向嘉靖稟報,嘉靖卻假裝睡著了沒有聽見,不理不睬,聽任方皇后被活活燒死在宮中。
(責 編 朱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