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榮,小名和尚,綽號麻皮金榮,祖籍浙江余姚,生于江蘇蘇州,系舊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幫頭子,流氓“三大亨”之首(另二人是杜月笙、張嘯林)。他利用租界與華界鼎立的特殊社會背景,腳踏黑白兩道,左右逢源,手下門徒達1000余人;他苦心經(jīng)營“大世界”十余年,使其成為名噪一時的滬上名勝,也斂財無數(shù)。這是一個在上海灘叱咤風云的人物。連蔣介石都曾經(jīng)投其麾下。
20世紀20年代初,蔣介石在上海灘四處投機,曾參與開辦證券物品交易所“恒泰號”,初期發(fā)了大財。孰料1921年上海爆發(fā)金融危機,股票跌如廢紙,“恒泰號”倒閉。眾多股東紛紛上門討債,甚至雇用一些打手來威脅蔣介石等人。交易所的監(jiān)察人周駿彥被逼得兩次要跳河自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經(jīng)曾任上??偵虝L的虞洽卿介紹,蔣介石來到法租界黃金榮門下尋求“保護”。選了個黃道吉日,在黃家公館的二樓上.蔣介石為端坐在太師椅上的黃金榮呈上大紅拜師帖子,上書“黃老夫子臺前,受業(yè)門生蔣志清” (“志清”是當時蔣介石常用的名字),然后磕頭行禮。
拜師后,黃金榮在酒店招待債主們。酒席中,黃金榮指著蔣介石說,現(xiàn)在志清是我的徒弟了,志清的債,大家可以來找我要。債主們這才明白,黃金榮擺下的是鴻門宴。大家眼看著錢要不回來,只好順水推舟,給黃金榮一個面子。這件把蔣介石逼得焦頭爛額的事情,黃金榮一句話就解決了。
民國36年(1947年),逢黃金榮80大壽。作為徒弟的蔣介石親自來黃家花園磕頭拜壽。雖然蔣的膝蓋剛點了一下地,就被黃金榮和杜月笙給扶起來了,卻也實實在在是下跪了。這一下讓黃金榮風光到了頂點。
上海解放前夕,82歲的黃金榮面臨人生的最后一次抉擇——或去臺灣。或留上海,或去香港。最終,黃金榮選擇留在上海?!耙圆蛔儜f變”是他的處世信條,反正來日無多,聽天由命吧。他對人說:“我已經(jīng)是快進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拋在外鄉(xiāng),死在外地?!?/p>
當年日本人攻陷上海的時候,杜月笙遠走香港,并勸黃金榮也離開。黃當時說:“我不想走。再說,我的黃家花園也帶不走,我一把年紀了,日本人也不會把我怎么樣的。我是死也不會做漢奸的!”另一個上海的“流氓大亨”張嘯林則死心塌地做了日本人的走狗,后來被國民黨軍統(tǒng)買通了其保鏢給處決了。日本人讓黃金榮做上海偽市長,黃推說年老體弱;讓他當總商會會長,他也沒有去,表現(xiàn)出了中國人的骨氣。
上海解放初期,上海市軍管會將黃金榮找去訓誡,要他不得包庇流氓地痞、破壞社會治安,以求得政府的寬大處理。黃金榮雖威風不再,但蟄居在家,深居簡出,不問外事,也過了一段安逸日子。黃金榮每日享受三樣東西:吸大煙、搓麻將、下澡堂。他對人說,這“三件套”是他最大的享受,不管是國民黨當權,還是共產(chǎn)黨天下,都是如此,要陪他到老死。解放后政府雖有明令禁止抽大煙,但黃裝糊涂,照吸不誤,而且家中藏了大量上好的煙土,據(jù)說“足夠他后半世之吸食”。人民政府這時還允許黃金榮照常經(jīng)營他的產(chǎn)業(yè),如大世界、黃金大戲院、榮金大戲院等,每月都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實際上,在上海解放前夕,對于如何處理上海的幫會人物,中央已有明確的方針,即只要他們不出來搗亂,不干擾上海解放后的社會治安,老實接受改造,就不動他們。特別是對于黃金榮、杜月笙這樣的幫會頭面人物,一般采取“觀察一個時期再說”的辦法,其目的是“努力使上海不亂”,這樣對全國大局有利,對恢復和發(fā)展上海經(jīng)濟有利。陳毅市長和分管政法工作的潘漢年副市長,都忠實地執(zhí)行了這一政策。
1951年初,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開始后,黃金榮的日子開始難過起來。一些市民自發(fā)涌到黃宅門口,要求他接受批斗。一封封控訴信、檢舉信,如雪片般飛進市政府和公安機關,懇請政府做主,為民報仇雪恨。在嚴峻的形勢面前。連黃金榮的一些門徒也起來揭發(fā)他,與他劃清界限。這時候的黃金榮,已經(jīng)成了一只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上海市人民政府出面召見黃金榮。向他說明過去的政策不變,但希望他能寫“悔過書”公開登報,進一步向人民交代,老實認罪,以求得人民群眾的諒解。
1951年5月20日,上?!缎侣剤蟆?、《文匯報》刊出了《黃金榮自白書》。黃金榮在“自白書”中表示,“愿向人民坦白悔過”,“擁護人民政府和共產(chǎn)黨”。要“洗清個人歷史上的污點,重新做人”,“請求政府和人民饒恕”云云。
在當時“勞動光榮,不勞動恥辱”的氛圍中,人們認為黃金榮不能光吃喝不做事,應該接受一點勞動改造。政府就派人通知黃金榮,要他從事一點力所能及的勞動。譬如掃掃大街等。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負責清潔的地點正是昔日生財寶地“大世界”的門口。黃金榮無可奈何,提著掃把上街了。路過的市民無不感嘆,世道確實變了。聞訊趕來的記者攝下了這一情景——老態(tài)龍鐘、落魄潦倒的清潔工,竟是上海灘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流氓大亨!
“黃金榮掃大街”的爆炸性新聞不脛而走。考慮到國內外的反響,對黃金榮的這項“改造”措施只是象征性的,并沒有持續(xù)下去,畢竟他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
1953年,黃金榮因發(fā)熱病倒,昏迷了幾天,便撒手西去了,時年86歲。
(責編 朱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