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紫燕1 號為中等辣味型一代雜種彩色辣椒。其母本LA- 18 是通過雜交選育的優(yōu)良自交系, 其父本T-99- 07 是從國外紫色甜椒中經多代自交定向選育的優(yōu)良株系。該品種早熟, 從定植至采收商品椒約42 d; 抗性強, 耐低溫弱光; 果實耙齒形, 鮮果紫色, 生物學成熟果深紅色, 辣味中等, 商品率高; 鮮椒產量2 600~3 000 kg/667 m2。適于早春和延秋保護地栽培。2006 年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 定名為紫燕1 號。
關鍵詞: 紫色辣椒; 新品種; 紫燕1 號; 一代雜種
A new purple hot pepper F1 hybr id — Ziyan No. 1FANG Ling1, ZHANG Qi - an1, JIANG Hong - jing2, DONG Yan - xiang1, JIANG Hai - kun1, YAN Cong -sheng1, ZHU Yu- bao1
( 1. 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griculture Academy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China; 2. Yingshang County Agricultural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re of Anhui Province, Yingshang, Anhui, 245018, China)Abstr act: Ziyan No. 1 is middle pungent F1 hybrid. The female parent LA- 18 is a good inbred line bred froma plant found inAnqingzaojiao, and the male parent T- 99- 07 is a good inbred line selected from a variety of purple Sweet Pepper. It is suitablefor chilli- loved production areas with good disease resistance, but not tolerant to drought and can be harvested for purplefruitsin 42 days and redfruits in 65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It’s yield is 2 600- 3 000 kg/667 m2. The fruit is ox- homshaped with purple skin and deep red skin when matured and is suitable for fresh market .
Key words: Purple hot pepper; Newvariety; Ziyan No. 1; F1 hybrid
1 選育經過母本LA- 18 是通過雜交選育的優(yōu)良自交系, 株高69.4~75.0 cm, 開展度64~65 cm, 生長勢強, 中熟,始花節(jié)位在第9~10 節(jié), 果實縱徑15.50 cm, 橫徑2.67 cm。父本T- 99- 07 是用國外紫色甜椒品種經多代自交定向選育的高度穩(wěn)定的優(yōu)良自交系。植株生長勢強, 分枝多, 節(jié)間距長, 較開展; 中熟; 果實長方燈籠形, 肉厚中等, 紫黑色, 味甜, 風味好; 結果多,較耐濕, 抗病性較強。
1997 年配制雜交組合, 1998- 1999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2000- 2001 年進行多點試驗, 同時進行生產示范。2002- 2005 年在安徽、上海、江蘇等地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及蔬菜基地示范種植50 hm2。2006 年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 定名為紫燕1 號,審定證號皖品鑒登字第0503005。
2 選育結果
2.1 豐產性
1998- 1999 年春季, 在合肥郊區(qū)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為保護地栽培, 小區(qū)面積為12 m2, 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 3 次重復。1998 年紫燕1 號比對照品種皖椒1 號增產14.0%, 1999 年紫燕1 號比對照品種皖椒1 號增產13.0%, 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1999- 2000 年, 紫燕1 號參加了安徽省辣椒品種區(qū)域試驗, 對照品種均為皖椒1 號。1999 年, 試驗點為合肥、六安、銅陵、安慶、蚌埠, 栽培方式為早春大棚栽培。紫燕1 號平均增產12.47%, 667 m2 平均產量2 738.04 kg。2000 年試驗點為合肥、銅陵、蕪湖、阜陽、淮南, 栽培方式為早春大棚栽培。5 點平均增產15.42%, 667 m2 平均產量2 567.94 kg。2 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 。
2000- 2001 年春季, 分別在合肥、安慶、六安、蚌埠、和縣進行生產示范, 示范面積20 hm2, 采用保護地栽培。結果表明, 紫燕1 號667 m2 平均產量2 663.34 kg, 比對照品種皖椒1 號平均增產15.23%,667 m2 增值2 000 元。
2.2 抗病性
2.2.1 田間調查結果1999- 2000 年的區(qū)域試驗田間發(fā)病情況調查結果表明: 紫燕1 號病毒病的病情指數為12.38~13.68, 說明該品種田間表現抗病毒病; 炭疽病的病情指數為10.33~13.45, 說明該品種田間表現抗炭疽病; 結果還表明紫燕1 號耐瘡痂病和疫病。數據顯示紫燕1號對上述4 種病害的抗性水平均強于對照品種皖椒1號。
2.2.2 苗期接種鑒定結果2004、2005 年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紫燕1 號苗期接種病毒和炭疽病病菌, 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表明: 紫燕1號病毒病的病情指數為12.45~12.58, 說明紫燕1 號抗病毒病; 炭疽病的病情指數為11.56~12.66, 說明紫燕1 號抗炭疽病; 紫燕1 號對上述2 種病害的抗性水平強于對照品種皖椒1 號( 表3) 。由表2、3 可見, 紫燕1 號對病毒病、炭疽病的田間抗性表現與苗期接種鑒定結果一致, 抗病毒病和炭疽病, 田間表現耐瘡痂病、疫病。
2.3 熟性
紫燕1 號中早熟, 與皖椒1 號熟性相當, 始花節(jié)位第9~11 節(jié), 定植至始收商品紫椒約42 d, 至采收紅椒約65 d。
3 品種特征特性
紫燕1 號株高74 cm 左右, 植株開展度64 cm,植株生長勢強。果實耙齒形, 縱徑19.5 cm, 橫徑3.4cm, 肉厚0.25~0.28 cm; 果面略有凹陷, 光澤好; 果皮較薄, 肉厚中等; 果形較直, 整齊度好; 幼果綠色, 商品成熟果為紫色, 果實達到最大時, 果色由紫變綠,最后轉為深紅色, 即生物學成熟果為深紅色; 平均單果重60~70 g, 最大單果重120 g。果實中等辣味, 肉質脆, 風味口感好; 維生素C 含量1 543.4 mg/kg, 全糖含量3.6%。坐果率高, 采收期長, 667 m2 產紫色鮮椒2 500~3 000 kg??固烤也 ⒉《静?, 耐疫病和瘡痂病。適于春早熟、秋延后保護地栽培。
4 栽培技術要點
江淮地區(qū)11 月至12 月均可播種, 1- 2 月定植,667 m2 用種量20~25 g。株行距0.5 m×0.5 m。重施基肥, 667 m2 施腐熟牲畜廄肥3 000 kg, 發(fā)酵菜籽餅肥100 kg, 氮、磷、鉀復合肥25 kg。掛果期重施追肥,每批果坐穩(wěn)后要及時追葉面肥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