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冬春反季節(jié)栽培, 不但豐富了市場供應, 也給農(nóng)戶帶來了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生產(chǎn)實踐證明, 培育壯苗是冬春反季節(jié)瓜菜栽培成功和獲得好效益的基本保證。然而此期正處于寒冷季節(jié), 不但氣溫和地溫低, 而且光照弱, 光照時間較短, 因此培育壯苗難度大, 很多農(nóng)戶因未系統(tǒng)掌握好低溫季節(jié)溫棚瓜菜育苗技術, 常導致育苗失敗或生產(chǎn)出的苗子瘦弱,影響了瓜菜反季節(jié)栽培的效果和效益。為了讓廣大農(nóng)戶能更好地系統(tǒng)地掌握冬春低溫季節(jié)溫棚壯苗培育技術, 特將多年的育苗試驗研究結果進行總結, 制定出了便于推廣應用的幾項關鍵技術, 分述如下。
1 浸種催芽
浸種是種子發(fā)芽的前提。干燥的種子含水量極低, 足以控制其生命活動處于最低限。種子一旦吸水膨脹, 生理活動即開始。內(nèi)貯物呈溶解狀態(tài)在適宜溫度下胚才能萌動發(fā)芽。因此, 浸種是萌動的前提, 出芽是催芽的結果。
種子的吸水速率與水溫有關, 水溫稍高些( 25~30 ℃) 吸水速率快于10 ℃ 以下。不論水溫高低, 種子的最高吸水速率是在浸種后1~2 h( 小時) 內(nèi), 以后逐漸減緩。浸種水溫過高( 40 ℃ 以上) , 時間一長有損傷胚的可能。溫度低吸水慢, 但可適當延長浸種時間, 同樣可以達到吸足水的目的。因此, 浸種對水溫的要求沒有催芽對溫度要求的那么嚴格。
不同種類的瓜菜種子浸種時間有所不同。一般種皮較厚的種子, 如西瓜等需8~10 h; 種皮薄的豆類種子需要2~3 h;而不易吸水的番茄、辣椒、茄子等種子需浸種12 h 左右。為了控制好浸種的水溫和時間, 浸種應在白天進行。浸種時間過長, 種子養(yǎng)分易流失, 而且還易造成爛種。
種子在吸脹后內(nèi)部生理機能已具備了全面起動的條件,但只有在適宜溫度環(huán)境中才能正常進行。其中包含分解酶活性的提高促進內(nèi)含物的轉化, 胚根胚芽細胞的分裂、伸長等,即開始了萌動生長。溫度好比一個動力推動各項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一般來說, 溫度的高低對生理活性起著促進或抑制作用。在寒冷季節(jié)筆者利用催芽這一方式, 置種子于適溫條件下讓它盡快萌動出芽。在催芽中保持25~30 ℃ 的同時,瓜類、茄果等喜溫菜種子還要注意通氣保濕。對喜溫菜來說催芽溫度低于15 ℃, 萌動變慢; 高于30 ℃ 雖快, 但易形成細弱徒長芽, 以控制在25~27 ℃ 為好。也可前期稍高些, 在30~32 ℃, 當芽子顯露出芽孔, 即可降至23~25 ℃, 這種“前促后控”方式利于培育壯芽。還可在種芽剛露白時, 利用25~5 ℃各12 h 交替進行低溫鍛煉, 這種大溫差的溫度處理提高了幼芽的抗寒性。
催芽方式多種多樣。種量少, 可把浸過的種子用潮布包好裝在塑料袋中放入貼身的內(nèi)衣袋中利用體溫催芽; 種量大,可利用電熱毯、熱水袋、電燈泡等方式進行催芽。不論采用哪種方式, 均需注意以下幾點: ( 1) 種子要薄薄一層攤平, 在潮布上厚度不超2 mm, 卷好裝入塑料袋中。( 2) 每天解開布包抖動1 次以換氣。( 3) 環(huán)境溫度最高不超過32 ℃, 最低不低于23 ℃, 以25~27 ℃ 為好。( 4) 對一些出芽不齊的種子, 可把早出芽者挑出分批播種, 也可放在冷涼處待芽齊后同播。( 5)當種芽長度達到種子長度的1/2 為最適播種狀態(tài), 過長易碰斷芽子, 頂土力也相對變?nèi)酢?/p>
2 備好苗床
冬季播種喜溫性蔬菜要特別強調(diào)苗床的保溫性。在黃淮地區(qū)苗床多建在溫室和大棚中。苗床上方搭建中小拱棚, 夜間加蓋草苫或棉毯。不論采用哪種方式, 夜間最低床溫應不低于15 ℃。若遇連陰天, 必須對瓜類苗床進行加溫。加溫方式可采用電爐、地熱線、燈泡、火炕, 大范圍可采用熱風爐。為了節(jié)省能源, 要特別注意苗床保溫, 可蓋雙苫。但白天一定揭開見光, 不能“悶苫”。
低溫季節(jié)瓜菜壯苗培育最好要采用大營養(yǎng)缽護根育苗。營養(yǎng)缽的規(guī)格可視瓜菜種類不同而異, 一般西瓜、黃瓜可采用10 cm×10 cm 規(guī)格的營養(yǎng)缽; 辣椒、番茄可用6~8 cm ×6~8 cm 規(guī)格的營養(yǎng)缽。大營養(yǎng)缽護根育苗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長, 同時定植后可縮短緩苗期。裝缽苗土一定要認真配制, 方法如下: 選近年來未種過瓜菜的肥沃大田土, 加充分腐熟發(fā)酵的有機肥, 按6 ∶4 比例摻勻過篩, 并每m3 苗土加壯苗素20 g, 混勻后裝缽。苗土裝缽后按緊實至缽口下一指, 便于以后覆土, 然后整齊擺放于溫棚內(nèi)苗床上, 隨即在缽內(nèi)澆1 次透水, 以備播種。
3 適時播種
春季早熟保護栽培因設施的不同定植期也有所差異, 因此, 育苗期的早晚也應有所差別。保溫性較好的溫室在秋冬茬作物拉秧后可于2 月初定植喜溫果菜類, 育苗時間可在11月中旬; 大棚單層覆蓋、露地中拱棚、小拱棚栽培定植期在3月上中旬, 黃瓜可于元月上中旬播種育苗, 番茄在12 月中下旬, 辣椒可于11 月中下旬播種育苗。如進行雙層覆蓋, 可把育苗期提前10~15 d( 天) ; 露地地膜栽培定植期在4 月中旬,育苗期一般在2 月初。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 育苗難度也日漸減小, 這里需提出的是定植前20 d 要注意對幼苗進行通風、見光、控水鍛煉, 以免幼苗徒長。
4 播后管理
4.1 溫度
種子發(fā)芽出土期以促為主, 在幼苗出土第1 片真葉出現(xiàn)前以控為主, 稱為前促后控。前促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適合種子發(fā)芽出土的溫度條件, 促使種子盡快扎根出苗, 盡早完成種子的“自養(yǎng)期”。此期苗床內(nèi)氣溫白天保持25~30 ℃, 夜間20 ℃左右。在此溫度條件下, 黃瓜4~5 d, 番茄、辣椒5~8 d, 西瓜3~4 d 后即可出齊苗。如果溫度達不到以上范圍, 可采用臨時性加溫, 并增加覆蓋物厚度, 以提高保溫效果。齊苗后要逐漸降溫見光。
齊苗后控的目的是不讓幼苗生長過旺拔高腿形成弱苗,此舉有利于幼苗組織充實和健壯發(fā)育。這時期黃瓜、番茄、辣椒等白天溫度控制在25~23 ℃, 夜間不低于14~12 ℃; 西葫蘆等耐低溫作物白天溫度控制在20 ℃ 左右, 夜間不低于10℃。當?shù)? 片真葉出現(xiàn)后幼苗生長逐步加快, 2~3 片葉顯露時花芽開始分化, 生長和發(fā)育同時進行, 此時要提高溫度, 白天保持床溫27~25 ℃ 5~6 h, 夜間不低15 ℃。在定植前1 周低溫煉苗, 白天多接受光照, 棚膜早揭晚蓋, 夜間減少覆蓋物層數(shù), 最低床溫控制在8~10 ℃。
在冬春低溫季節(jié)整個育苗過程中, 溫度低一直是主要矛盾, 夜間要以保溫為主, 多層棚膜覆蓋的苗床在白天晴好時可揭去內(nèi)層棚膜以增強光照。在個別暖和的白天, 如果棚溫過高, 要注意放風降溫。寒冷天氣夜間溫度如果過低, 也要人工輔助加溫, 防止幼苗遭遇寒害甚至凍害。
4.2 水肥
低溫季節(jié)溫棚瓜菜育苗, 水肥管理要調(diào)控適當, 防止幼苗生長過快, 造成旺長。播種前苗土澆透底水后, 一般可以滿足整個幼苗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由于溫棚具保濕作用, 水分損失較小, 棚內(nèi)濕度往往較大, 因此澆水宜少不宜多。苗子生長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明顯的缺水現(xiàn)象, 可用水桶定量對缽土補水, 每桶水( 約25 kg) 澆500 缽, 量不可過大。切不可大水澆灌。采用大缽育苗, 施足底肥后, 一般苗期不會缺肥。如果幼苗生長后期表現(xiàn)出缺肥癥狀, 可加施少量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1~2 次, 每1 000 缽/次不超過2~3 kg, 施肥后澆1 次小水。整個苗期不宜使用單元素速效氮肥。
4.3 光照
低溫季節(jié), 日照時間短, 光照弱, 加上陰雨雪天氣, 使幼苗光合時間減少, 光合強度也大為減小, 加上苗期長, 呼吸消耗有機物多, 因此幼苗體內(nèi)有機物質(zhì)供應不足一直是主要矛盾。除幼苗出土前, 整個苗期都要注意光照管理, 使用透光好的新棚膜。幼苗出土后, 不論晴、陰、雨、雪, 都要揭草簾透光,晴天可早揭晚蓋, 陰雨天氣可晚揭早蓋。有些農(nóng)戶在溫棚育苗時如遇連陰、雨、雪天氣, 幼苗出現(xiàn)黃化現(xiàn)象時, 采用在棚內(nèi)安裝日光燈的方法增強白天光照, 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有較好的效果。
4.4 防治病害
低溫季節(jié)瓜菜溫棚育苗, 由于棚內(nèi)通風不好, 濕度一般較大, 加上溫度又較低, 幼苗組織不充實, 抗病力弱, 因此極易感染各種病害。生產(chǎn)實踐證明, 溫棚瓜菜育苗易感染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葉霉病、根腐病等, 而且低溫高濕條件下易感染, 生產(chǎn)中要抓住重點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一是育苗前做好苗床處理和苗土消毒, 扣膜前在苗床內(nèi)噴1遍殺菌藥劑, 配制苗床土時可加福爾馬林或地旺進行滅菌處理。二是加強棚內(nèi)通風排濕, 保持棚內(nèi)空氣干燥。一般不要進行澆水或噴水。三是藥劑防治。溫棚內(nèi)防病害盡量不要直接往苗上噴藥液, 可使用各種殺菌煙劑, 如百菌清煙劑、百速煙劑等。使用煙劑應在下午蓋好草簾和棚膜后進行, 使煙劑在棚內(nèi)每次熏蒸12 h 以上。病害嚴重時可每4~5 d 熏蒸1次, 但以未發(fā)病前熏蒸預防為好, 未發(fā)病的溫棚應7~10 d 熏蒸殺菌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