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是杰出的愛國詩人,生平詩作逾萬首。他留傳下來不少饒有特色、頗值一讀的詩作,百首記夢詩是其中一部分。本文擬就其記夢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構(gòu)思、風(fēng)格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
記夢詩,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構(gòu)。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夢李白二首》、蘇軾《江城子#8226;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等。而陸游的記夢詩也獨辟蹊徑,別具一格,且數(shù)量之眾可謂“前無古人”。
陸游的記夢詩,根據(jù)其思想內(nèi)容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是發(fā)抒愛國情感之作。詩人“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三年任滿后被四川宣撫使王炎聘為干辦公事,在南鄭前線軍營工作,愛國熱情很高。但南宋小朝庭偏安江左,不圖恢復(fù),詩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晚年罷官閑居鏡湖邊上,過著較為清貧的生活,而他卻不嗟卑嘆老,更不肯趨炎附勢,放棄自己的愛國立場和理想,其記夢詩最引人注目的正是懷戀前線生活、言志書憤之作。詩人在夢中或重溫當(dāng)年的戰(zhàn)斗生活:“山中有異夢,重鎧奮雕戈。敷水西通渭,潼關(guān)北控河……”(《異夢》);或敘寫他年邁體弱“僵臥孤村”,仍牽系“鐵馬冰河”(《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的心情;或借“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guān)”(《樓上醉書》)等夢境寄托其“盡復(fù)漢唐故地”的理想;或發(fā)抒他老來“風(fēng)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殘夢》)難酬壯志的憤懣之情。這類記夢詩從不同側(cè)面全方位地表現(xiàn)了陸游詩作“收復(fù)失地”這一永恒的愛國主題。
二是記夢游勝景之作?!皦魹楣揽蛽P州去,水調(diào)聲中月滿船”(《記夢》),是記游揚州;“太華峰頭秋氣新,醉臨絕壁岸綸巾”(《夢游》三首之一),“古松偃蹇谷谽谺,太華峰前野老家。久客未歸丹灶冷,碧桃八十一番花”(《夢華山》),是記夢游華山;“夢中不記適何邦,風(fēng)飽蒲帆入大江。久矣眼中無此快,蹴天雪浪濺船窗”(《七月二十一日午睡夢泛江風(fēng)濤甚壯覺而有賦》),是記詩人夢里乘舟于大風(fēng)浪中游大江的情景。這類記夢游之作較多,在《劍南詩稿》中見于詩題的尚有夢游成都、驪山、禹祠等作。對祖國山河之酷愛由此可窺一斑。
三是記夢敘深摯友情、愛情之作。“夢里偶同清夜宴,醉中猶攬故人須”(《夢與劉韶美夜飲樂甚》),記夢中與故友劉韶美夜飲;“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十二月二日夜夢游沈氏園亭》之二),這是記夢游與前妻唐婉被迫離婚后又不期而遇的沈園,此時唐婉已故,詩人夢中重游故地,觸景生情,慨嘆物是人非。這類記夢詩也為數(shù)不少。
四是記夢歸隱之作。詩人“夜夢游名山”而生歸隱之心:“安得棄家去,丹灶常相依”(《記夢》);記夢遇“西巖老宿”(仙翁),雖未明言悠然閑適之趣而其趣自見:“西巖老宿雪垂肩,白石為糧四百年。喜我未忘山下路,殷勤握手一欣然”(《記夢》三首之二)。這類記夢之作數(shù)量明顯少于前三類,卻也寫得較有特色。
人之有夢,乃正?,F(xiàn)象;以詩記夢,也不足為怪。然則,陸游的記夢詩是否首首都寫真夢呢?筆者以為未必盡然。其中有些固然是寫真夢,有些則是托夢詠懷,即借夢境描述詩人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抒寫勝利的歡笑,寄托對親友的思念等。清代趙翼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道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于夢”(《甌北詩話》),詩人自己也有“夢不出心境”(《記夢》)的詩句,這就頗能說明問題??傊懹蔚挠泬粼?,無論是敘寫真夢,還是托夢詠懷,詩中夢境大都是詩人愛國精神折射的反光,融入了詩人一腔火熱的真情,從中,我們分明可以觸摸到一位愛國詩人不老的詩心!
二
陸游記夢詩藝術(shù)構(gòu)思不是千篇一律的,概括起來,其構(gòu)思方式主要有四種:
一是由夢因引出夢境,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lián)想、想象的空白?!妒辉滤娜诊L(fēng)雨大作》由夢境產(chǎn)生的前提“僵臥”、“夜闌”,主觀情感因素“尚思為國戍輪臺”和外界條件“風(fēng)吹雨”,極其自然地引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便戛然而止。人們盡可以據(jù)此夢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想象詩人當(dāng)年是如何披鎧甲,持兵器,騎著披有鐵甲的戰(zhàn)馬馳騁沙場、英勇殺敵,作此詩時又是如何夢繞神牽九州同的。
二是先寫夢中之境,后抒夢回之慨,記夢與抒懷二者界線分明。如:《記夢》一詩,先寫詩人夢中遠游的情景:“花殘杜城醉,木落華山秋。戰(zhàn)血磨長劍,塵痕洗故裘”,后寫他夢醒后的感慨:“那知覺來處,身臥五湖舟”,記夢與詠懷轉(zhuǎn)換明顯。
三是先記夢境,接著點明記夢,繼而續(xù)寫夢境,最后歸結(jié)為抒發(fā)感慨。《三二年來夜夢……》全詩共四句,依次:“西鄰好友工談笑”,寫夢境;“每見明知是夢中”,點明記夢;“樽酒不空書滿架”,繼寫夢境;“何時真得與君同”,發(fā)夢后之慨,直抒懷友真情。
四是通篇描繪夢境,夢境詩情妙合無垠。如:《記夢》(三首之三):“三髻山童喜欲顛,下山迎我拜溪邊。松陰拂罷蒼苔石,接竹穿云埋舊泉”,寫“三髻山童”“欲顛”之喜態(tài),敘詩人所受到的熱情的禮遇,繪松蔭、苔石、溪泉等自然景物,優(yōu)美的畫面與詩人愉悅之情水乳交融。倘若詩題不是“記夢”,誰又能斷言詩中是夢境而非現(xiàn)實之景呢?
三
陸游的記夢詩體裁皆備,古風(fēng)、律詩、絕句竟相爭妍;其詩風(fēng)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前人評論陸游詩作,或曰“敷腴”(楊萬里語),或言“俊逸”(姜夔語),或說“奇麗”(劉辰翁語),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陸游詩風(fēng)的多樣性。從陸游的記夢詩也可看出這一點?!耙箟粲蚊?,翠壁開巖扉。主人喜迎客,劇談皆造微。下臨萬里空,渺渺一鶴飛。安得棄家去,丹灶常相依。”這首《記夢》詩,寫詩人夢游名山,受到山中主人的歡迎,主客“劇談”,甚為和諧,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歸隱閑適之心緒,語言清新平淡,頗有“陶令”之風(fēng)?!吧贂r鐵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風(fēng)雨滿山窗未曉,只將殘夢伴殘燈?!边@首《殘夢》,抒發(fā)的是詩人少年壯志老未酬的憤慨,詩風(fēng)沉郁悲慨,直逼杜少陵。而《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樓上醉書》、《異夢》、《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等詩,抒寫的是詩人馳聘沙場、一統(tǒng)九州、至死不渝的壯志,詩風(fēng)豪邁奔放,恰似大江東去,又如萬馬奔騰,給人以壯美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