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喜讀歷史,熱愛文物,退休后迷上收藏古錢幣。常到廢品收購站,古玩市場去“淘寶”。二十年來,日積月累現在已經收藏古錢幣33000多枚,上自夏代的貝幣,下至今代的硬幣紙幣。時間跨度約4000年,其材質有貝殼、金屬、紙等,集成套的有唐代會昌開元詩文錢和清代康熙詩文錢等共14套。
在收藏古錢幣中,常有“撿漏”的喜悅,“淘寶”的樂趣,研究的收獲。如2002年夏,雨后初晴。四川簡陽市馬號街古玩市場上攤少人稀,我走到剛做錢幣生意不久的小董攤前問道:“今天收到的有沒有錢幣?”他指著攤上一套建黨七十周年的流通紀念幣和一枚古錢說:“這就是上午在石橋鎮(zhèn)收到的,我收成6元,你要就給我7元?!蔽夷闷饋砜矗敖h”品相較好,古錢銹跡斑斑,泥沙滿身,連錢文都看不見,仔細辨認,隱約可見半個篆書“國”字。我想,有“國”字的錢一般都較珍稀,如“永通萬國”、“天統國寶”……我認為要價不高,便掏錢買了。
回到家中,我用細砂紙輕輕地擦去錢面上的泥沙,用竹簽剔出銹跡,便露出了“唐國通寶”四個篆體字。我急忙翻開《中國古錢幣目錄》查對,此錢屬大樣,錢徑3.4厘米(重18克),定為二級,標價4000元。我如獲至寶,非常高興,正是“冷攤有寶待客尋”啊。
“唐國通寶”錢,始鑄于南唐元宗李煜顯德六年(公元959年),錢文有篆、隸、真三體,均可配對。篆書當十大錢,錢文為著名文學家徐鉉所書,字體結構圓勁,精熟奇絕。錢體精美厚重,鑄量不多,十分罕見。
數日后,我見到小董便問他那四枚錢的來歷,他說:“那天我在石橋鎮(zhèn)鐵路橋附近擺攤時,一中年婦女拿一套‘建黨’、一枚古錢來賣。我給她4元,她不賣,一直添到6元才買成。那枚古錢是去年冬天她在沱江河邊一沙坑中撿到的,因缺錢用,把紀念幣和古錢拿來賣”。從這枚“唐國通寶”大錢的銹跡、泥沙等方面來看,確實屬于沉沒沱江之中的“水坑錢”。
1996年秋,我用6元錢買到一枚“四五雙旗”當20文銅元。6年后才弄清楚它是四川獨有十分罕見的珍錢,這不僅給我?guī)硐矏偤蜆啡ぃ医o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心境。
沱江之濱在沙石中曾多次發(fā)現古錢幣。有兩個特點:一是時間跨度大,最早的有先秦時期鑄的特大型秦“半兩”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最晚的有“民國通寶”錢,尚不足一百年。二是珍稀古錢較多,僅我所見過的就有20多枚,其中屬孤品、珍品的有4枚。
觀賞古錢幣,既可以學習研究歷史,又是一種高雅悠閑的娛樂。每到閑暇時候,靜坐書齋,泡上一杯清茶,取出錢幣冊,獨自品味,我思緒穿越時空隧道進入古老的歷史,了解光輝燦爛的中國貨幣文化,一枚錢幣就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她還留下歷代名家和帝王的手筆,還可以欣賞名家書法。收藏是腦力、體力和休閑娛樂的完美結合,也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它使我甩掉“老病號”的帽子,煥發(fā)了生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