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從2001年患鼻咽癌到2004年復出,經歷了人生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在復出之后,他陸續(xù)拍攝了幾部影視作品,雖然作品數(shù)量少,但是那個被觀眾稱為“戲骨”的李雪健又回來了。記者終于了解了他復出之后對生活、事業(yè)、家庭的感悟。
1954年2月,一個漫天飄雪的日子,李雪健降生在山東菏澤的一個干部家庭,父母因景生意給他取名“雪見”。雪見兩三歲時得了場大病,病好后,父母給他改名叫“雪健”。從小沒有受過任何藝術熏陶的李雪健,卻對表演有著特殊的愛好與天分。1973年入伍后,李雪健憑借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和出色的表演才能,考上了空政話劇團,從此走上了演藝道路。1978年,他因在話劇《九一三事件》中出色扮演林彪而奪得當年的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1983年8月1日,李雪健和同是演員的于海丹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婚禮。1985年,他們的兒子李亙出生了。為了讓丈夫一心一意拍好戲,于海丹自愿息影,從空政轉業(yè)改行當雜志編輯,獨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80年代末,李雪健因成功飾演電視劇《渴望》中的好人宋大成,事業(yè)進入輝煌階段,片約不斷,但李雪健是個非常自律的人,1996年,李雪健接了《水滸》里宋江一角。那時候,9歲的兒子李亙想去劇組看他,李雪健為難地說:“拍完了戲爸爸再帶你去玩。你爸爸只是個普通演員,沒有權利帶你去??傊圩鍪裁词聝翰荒茏屓擞憛捠遣??”
2000年10月18日,電視連續(xù)劇《中國軌道》在西安開拍,這是一部謳歌中國衛(wèi)星測控人的影片,身為軍人的李雪健因此也格外重視,他出發(fā)的時候脖子上長了個小疙瘩,一個多月以后,小疙瘩越來越大,并且感到十分不舒服。于海丹要李雪健去檢查,敬業(yè)的李雪健說離不開,于海丹就偷偷聯(lián)系了醫(yī)院,和劇組領導一塊拉他去檢查。醫(yī)院給出的診斷結果是鼻咽癌,并且建議李雪健盡快回北京接受全面治療,而李雪健將必要的戲拍完,一個月后才入院治療。傳統(tǒng)的放療、化療方法讓李雪健覺得非常痛苦,14歲的兒子見到這情景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還給他寫了信。李雪健將兒子的這封信珍藏在枕下,一天要看好幾遍,他感覺自己將要從半空中嘩啦掉下來時,是兒子的一雙小手在拼命地托住他,自己要是任他往下掉,兒子的手肯定得折,要是不想讓它折,自己就得努力,不能放棄。
為了打發(fā)在家休養(yǎng)的時間,李雪健年屆半百開始從頭學起了書法和畫畫,李雪健覺得這些其實就是為了養(yǎng)心。畫畫,都是去買兒童學畫畫的那種書,跟著學。通過兒子的視角,他開始試著摒棄成人的眼光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他的生活也變得很簡單。當他忘情地投入到繪畫之中時也忘記了病痛。幾個月里,李雪健畫了厚厚幾大本,畫技大進,有時候朋友來看他非要一張,李雪健也慷慨相送。
回憶起患病到康復的過程,李雪健有一種對人生大徹大悟的心境?!叭艘獙W會調整。遇見困難了,多想想,沒什么是過不去的;遇見喜事了,也別太放在心上,那只是一瞬間。 ”
從在家養(yǎng)病、到復出拍戲,李雪健經歷了一個自我掙扎的心理過程。其實剛剛知道得病的時候,李雪健真是什么都不想了,就琢磨著怎么把病趕緊給治好了。但是時間一長,身體逐漸恢復了,自己也就有點憋不住了。“我演戲有癮??!就想再做點什么,我是一個演員,我不拍戲能做什么呢?”
李雪健康復后,一連接拍的幾部電視劇,收視率都很高,尤其是《搭錯車》讓李雪健的演藝事業(yè)更上了一個臺階。目前李雪健出演的新《上海灘》,正在熱播。拍這個戲之前,李雪健也做了很多功課,老的《上海灘》他是很早就看過,而且自己也看過一些關于那個時代的老上海的書。李雪健自己感覺老《上海灘》反映的不是老上海,整個戲就是為了許文強一個人服務的。而現(xiàn)在要講的這個故事,希望能讓觀眾看了覺得有意思,讓大家通過這些人物,弘揚真善美、批駁假惡丑。李雪健現(xiàn)在所塑造的這個馮敬堯,是一個從小混混混成了上海大亨的人物,是那樣一個時代造就了這么一批人。但是當他們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后,又希望從“黑”轉“白”,不過,時代背景注定了他們始終是一個走向滅亡的過程。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