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老年癡呆癥患者每年有3000余人次走失——這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神經(jīng)科臨床流行病室主任張振馨教授調查得出的數(shù)據(jù)。她告訴筆者,在這種患者中有56%的人都有迷路的可能。她的一位患者就住在醫(yī)院附近,在一次領工資的路上走失,半年后人們在很遠的一個工棚里發(fā)現(xiàn)了他的尸體,他是被凍死的……
當前,這個特殊群體已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關注。
珍藏在福利院院長心里的故事
北京的秋天總是最先映入院長季平的眼中,因為她所管理的老人福利院就在西山腳下。秋天眼見一束束楓葉由紅轉衰,也目睹著院里的每一位老人由白秋走向玄冬。在她眼中,生命的終結與生命的誕生同樣彌足珍貴,并向我講了許多故事——
“這里有老人320位,原則上講,我們不收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但是有些老人來時正常,一兩年后就不正常了,我們不能推出去不管……這里老人平均年齡為80歲,他們中有癡呆情況的大概在30%左右。我說的癡呆,是糊涂到不知道自己是誰,照管這類老人比管幼兒園孩子難多了……”她說。
張大爺是被小兒子喂了5片安眠藥用擔架抬來的。年輕人不在乎交多少錢,還給爸爸開了單間,老人昏睡了兩天一夜后醒了,笑瞇瞇地對大家都很客氣,體檢時除了血壓高,其他方面沒大毛病。這天熄燈時刻護理員幫他關了燈,他便沖到樓道大喊:“我有錢交電費!我不睡覺!”護理員忙把他拉進屋,允許他晚熄燈,老人答應著還非得讓她陪著說說話兒……聽了一個多小時的嘮叨,她總得去忙工作,他便死拉著不讓走。她只有強行走,只聽他吼:“我要拉屎”,她忙把他扶進衛(wèi)生間,只見張大爺猛地站起,一把屎抹到了她頭發(fā)上:“叫你不聽話……”
但是,院長和護理人員還是很快就“習慣”了他犯糊涂罵人的“脾氣”,做到了“對癥”護理。
年近80的患者王大媽在這兒“戀愛”了。她是歌舞團退下來的演員,總是提當年和老領導跳舞的事兒,大家聽膩了她就生悶氣、拍桌子。獨生兒子到國外工作時曾把她帶到國外,發(fā)現(xiàn)母親有老年癡呆癥狀后就把她送到了這里,因為老人家喜歡西山。
一位晚期癌癥患者因子女實在沒辦法照顧,住在了她隔壁。她于是就認定了這是自己的老伴,搶著給他喂飯、穿衣、收拾屎尿。誰料想這位長期臥床的老先生精神也好起來,兩人有說不完的話,他奇跡般地多活了半年!
那個清早,她站在窗臺上非要給他采槐花除屋里的藥味兒,院長怕出危險,一邊讓人把她抱下來,一邊讓人去采槐花。她把采來的花兒灑在他的床上、地上,下午,老人就在花香中安詳?shù)亻]上了眼睛,子女們被王大媽感動得流著眼淚直鞠躬……
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如何,王大媽內(nèi)心比“老伴”出現(xiàn)之前幸福多了……
90高齡的金大媽一犯毛病就編排女兒“不要臉”,弄得獨生女兒都不好意思探視了。一天深夜,人們突然把院長叫到單位:金大媽不行了!這一夜,護理員不斷撥著她家電話,可就是沒人接,老人家臨咽氣前想女兒了,不斷地尋女兒的手——她把院長當成了女兒!
院中規(guī)定,對待死者要爭得家屬同意才能凈身、穿衣,可眼下家屬不在現(xiàn)場,幾十分鐘就撥打一次電話,對方始終無人。尸體在逐漸僵硬,不能再等了,于是院長親自下令給老人凈身穿衣。衣服,是院里專備的華麗壽衣……
院里經(jīng)常遇到這種事情?!疤幚硭徒K無小事”,院里對每個細節(jié)做得都很到位……
編織家庭安全網(wǎng)
有關專家特別提醒監(jiān)護人,如果家有癡呆癥老人,安全防范就應該是首先要牢記的。由于漫游出走是老年癡呆癥患者常見表現(xiàn),所以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患者身邊要有24小時陪護,不要離人;
二、不能讓患者單獨出門。家門最好用雙面鎖,即內(nèi)鎖加外鎖,陽臺也應上鎖;
三、盡量轉移患者注意力,在家中開展一些使其感興趣的活動;
四、患者衣袋里隨時放有相關資料的聯(lián)系卡,以防備萬一。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隨時保證患者的安全,例如防止其燙傷、跌倒、墜樓、進食窒息等等。對早期患者,監(jiān)護人絕對不可以讓其獨自承擔家務,一定要防止忘關煤氣、電源等意外的發(fā)生。監(jiān)護人隨時保管好藥品以及剪刀等危險品,也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不被患者的混亂牽著走,對監(jiān)護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母親走失了,我們找了一整夜,最后是一個熟人在很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她,我們?nèi)冶е蕹梢粓F,可老人家好像什么也不知道!為把老人看住,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想出了一個招兒,就是像印文化衫那樣,把媽媽的所有衣服都印上了我家的電話號碼和地址。媽媽愛戴手鐲,我就專門咨詢了首飾廠,請他們幫我們在手鐲上刻上家里的電話號碼……”牛女士向筆者介紹了防止母親走失的“土辦法”,這辦法果真“看”住了老媽媽。
各種各樣的社會救助
●安全卡把安全卡放在老人口袋里,安全卡正面標明老人的姓名、年齡、住址和家庭聯(lián)系電話、所在社區(qū)的具體地址和電話,背面注明老人需要幫助,請與監(jiān)護人或社區(qū)聯(lián)系等。
●撥打110 據(jù)北京市公安局有關人士介紹,家屬報案后,各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的民警如果在轄區(qū)內(nèi)發(fā)現(xiàn)疑似人員,馬上就可以與網(wǎng)絡資料進行核對,找到很難說清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的走失者。
●建立走失老年人收容所2002年,由北京市紅十字會主辦的全國第一所走失老年人收容所成立,他們也為老人設計了一個精致的胸卡,這些胸卡發(fā)放到各個社區(qū)。
有人建議,老年癡呆癥患者最好統(tǒng)一著裝,應有較明顯的識別標志,在上衣內(nèi)側附有與老人親屬聯(lián)系的通訊資料等。
●借鑒國外先進經(jīng)驗在政府相關部門充分發(fā)揮協(xié)調作用的同時,非政府組織和機構的力量也不可缺少,如社會團體或個人開辦公益網(wǎng)站,志愿者進行公益活動等等。
特殊的醫(yī)院
“來,幫儂換床單了,輕一點兒對嗎?好的,好的,輕一點兒……是不是眼睛倦了?想睡了?來,看看窗外,儂看,小鳥在叫儂了……”護士走進病房嘴巴就在不停地對患者說著。
這里是上海市長寧區(qū)老年癡呆癥??漆t(yī)院,也是我國最早的一家專門收治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漆t(yī)院。住院的大部分是中晚期患者。院長葉善龍談到,對這種患者最重要的還是親情滋養(yǎng),可惜經(jīng)常來探望的家屬不多。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家屬探望的次數(shù)會越來越少。所以醫(yī)院除生活護理外更強調心理護理。
醫(yī)院要求護理人員能夠走進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對行為再混亂的患者也都不放棄溝通。要求護理人員的問話要簡單直接、溫柔和緩慢,以便給患者以思考時間;對患者做錯的事情不要爭論糾正,做對了一定要及時表揚;一定要學會耐心重復,把自己的手放在對方的手上,用肢體語言幫助對方理解等等。
也許住進醫(yī)院的患者都會從這里走向死亡,但這個過程一定不是冰冷孤獨的,醫(yī)院就是想為患者營造一個家……
關于腦健康的事情講到這里大抵可告一段落。下期將推出作者本系列的收官之作《智者愛腦說》。
責編/達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