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放假安排已連續(xù)多年受到人們的質疑,今年網友關于這件事的議論更為激烈。
大家認為:除夕已經成為春節(ji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春節(jié)七天的假期,還不如從除夕放到正月初六,初七正式上班好一些。年年都有政協(xié)委員、人大代表指出這個問題,民意得不到回應。
初中生迎刀逮小偷,該不該鼓勵?
據《河南商報》報道:鄭州市兩個16歲初中生,面對手持40厘米長管制刀具的歹徒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最終在他人的幫助下逮住了竊賊。
網上持有不同觀點。
贊同:在邪惡面前,兩個少年的壯舉,讓人感受到了正義的可貴與高尚。如果在邪惡面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明哲保身,那樣只會讓邪惡勢力更加囂張。每個人都如此,今后面對邪惡還有誰會站出來?
不贊同:他們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從保護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角度而言,此類行為不宜提倡。在城市治安防范體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的今天,他們完全可以采取智斗的方法來達到擒賊目的,比如及時報警、利用手機拍錄或隱蔽跟蹤等,也一樣能夠為警察最終擒賊立下功勞。
關于研究生 “下跪求職”的議論
湖南省某高校一名2007屆歷史專業(yè)研究生,日前在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求職時,竟當場跪在院長的面前。同樣的情形還發(fā)生在湖南女子大學校長辦公室里。兩起碩士生下跪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觀點一:一些求職者暫時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值得同情。但就求職本身來說,下跪是可憐之舉,卻不是明智的做法——拋棄尊嚴去苦苦哀求,卻不一定能夠換來工作機會,因為工作不是施舍,工廠或公司更不是慈善場所。
觀點二:憐憫弱者是人類本性中善的部分,也是一種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但是如果下跪求職能夠換取憐憫和同情,并且這種憐憫和同情能夠增加下跪者求職籌碼的話,那么,它的示范性效用則是惡劣的。如果憐憫能夠生效,那么這與金錢、利益的賄賂,人情關系的生效豈不是殊途同歸?
觀點三:如今的許多初出校門的大學生、研究生只擁有一定的知識資本,卻缺乏人力資本,又不能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因此在求職路上屢屢碰壁而想不通。從經濟學角度上說,一個人只有擁有了人力資本,才能獲得較好的職位,并把人力資本轉化為物質收益。而人力資本是一種綜合實力,決不僅僅是在高等學府里十年寒窗苦所能獲得的。
西安老人為買不起房子自殺的反思
據《三秦都市報》報道,西安一位50多歲的母親,跳進護城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人臨死前在遺書里表露:給兒子買不起房是自己輕生的原因。
她的遺言引起了網上激烈討論。
觀點一:為兒買房,早已是舊觀念,如果不是陳舊思想影響,老人會因此自尋短見嗎?應該主張孩子靠自己奮斗。父母買不起房子不是什么罪過。
觀點二:西安這個老人自殺,我們固然可以罵房價,甚至也很有道理,但我們在罵了房價后,房價不會因此降下來,但老人問題,卻仍得不到重視。在老齡社會里,我們該更多考慮這件事反應的老年人的心理危機。老人自盡前曾多次說“不想活了”,為何沒有引起注意?一是子女忽視,二是空穴使然——讓老人經常處于孤獨狀態(tài)。
觀點三:房價居高不下的背后,隱喻著沉重的民生艱難。也許有人說,這位母親太傻了,買不起房可以租房,何必非得走上絕路呢?然而,沒有人愿意放棄自己的生命,沒有人愿意懷著對親人和社會的深深眷戀走向死亡,只有當生存艱辛的痛苦遠遠大于死亡的恐懼時,一個生命才會義無反顧地投入死神的懷抱。自殺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但行為所宣泄出的民生艱難卻值得反思。
(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