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初春,內(nèi)蒙古歌舞團的演員們無聲無息地來到我們兵團。他們不是領導階級或革命主力,也不是響應號召光榮下鄉(xiāng)的知青,但是也沒有人說他們是勞動改造。他們被三三兩兩地分配到各個基層連隊,孤孤單單。
斯琴高娃和內(nèi)蒙古歌舞團的副團長明太曾分在我們連隊。她當時24歲,是歌舞團的報幕員。80年代她成名后,我對她演的角色說不上特別喜歡或特別不喜歡,總覺得不像她,也很注意看有關她的文章,但總是失望……
冷美人遭冷遇
明太先生50多歲,臉色黃里泛青,步態(tài)蹣跚還有哮喘病,說話帶著絲絲的哮鳴音。他和這些十七八歲不大講衛(wèi)生的男戰(zhàn)士們住在同一個大炕上,被“老明,老明”地叫。斯琴高娃和我們住一起。在當時,她比我們高中年齡的戰(zhàn)士稍微年長,文靜持重,不愛與我們攀談。后來她塑造的任何一個銀幕形象都沒有當年的她美麗。
由于年輕,那時她的臉不顯得長,膚色白皙像南國女子,頭發(fā)烏黑烏黑,眼睛含著蒙族女子的沉靜單純。她穿草綠色的軍便服,混在知青中毫不顯眼。連隊第一領導是個對女孩子不懷好意的軍人,斯琴高娃在他面前冷氣襲人,用表情不客氣地說著“給我遠著點”……
那時,兵團糧食供應緊張,實行“二四三”制定量。即:早晨饅頭兩個,中午四個,晚上三個,聽著不虧待知青,但副食極度匱乏和超強的勞動還是讓人饑腸轆轆,斯琴高娃也不例外。連隊的食堂加強了警戒,但夜晚還是不斷有爬進窗戶找食的。于是領導變“二四三”制為“四五”制,即:上午饅頭四個,下午五個,減了一頓飯?zhí)岣呙款D標準,情況多少緩解了些。一次我去外連開會,提前領出了下午的口糧,竟不知不覺一氣吃掉了全天的口糧九個饅頭。斯琴高娃當年就也體會過餓肚子的這種滋味。
“四五制”結束于“向陽渠水利大會戰(zhàn)”。艱苦卓絕的勞動一開始,三餐都在工地上吃,恢復了“敞開制”??墒悄牧稀俺ㄩ_”竟出了人命,二連一位青年由于吃飯失去節(jié)制而急性胃擴張,不治身亡。
向陽渠水利大會戰(zhàn),其實就是挖一條水渠。用大錘打鋼釬破開凍土,用擔子挑土挖渠筑壩。每天早6點半開工一直干到晚上9點,“革命加拼命”地“和帝修反搶時間”。知青們挑起土筐一路飛跑,裝土時要求“再裝”、“拍實點”,哪怕挖到深處死沉的濕泥,也沒完沒了要求多裝。斯琴高娃沒有這個姿態(tài),她在“行板·中速”中若有所思地干,一天下來沒有一句話。她看起來并不纖弱,但是絕不逞能。冷冷的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讓知青不敢和她開玩笑,筐,裝得差不多也就住手了。
向陽渠之舞
那時每月連隊都要文藝匯演,再忙再累每個班也得編排節(jié)目。生活太枯燥了,大家喜歡這個勞動以外唯一的娛樂。
當時不知誰從哪弄來了個歌改編成這樣:“五加河畔望北京,綠水青山笑盈盈,/十八百里不算遠,五加河北京心連心。/南飛的大雁北去的云,信天游唱給毛主席,/毛主席啊毛主席,軍墾戰(zhàn)士想念您……”
我們那兒沒有綠水青山,也沒有信天游和大雁,但是一唱這歌兒大家就淚流滿面。明太先生用一只破手風琴伴奏,大家在齊唱中悠悠地思鄉(xiāng)。
記得向陽渠水利大會戰(zhàn)后那次文藝匯演,斯琴高娃第一次在連隊的舞臺亮相。她在劫夫作曲的語錄歌《下定決心》的伴奏下,帶了幾個知青跳一個她編的舞蹈。舞蹈表現(xiàn)的就是挖渠勞動。舞臺上的斯琴高娃變了個人,全然不像在工地上懈怠的樣子。如飛的腳步,顫顫悠悠的挑擔,經(jīng)她藝術加工都變得美妙生動起來,左一抖右一抖扣筐底兒倒爛泥的動作竟也惟妙惟肖地變作舞蹈語言!盡管她和知青演員都不化妝,但是專業(yè)和非專業(yè)一看就很分明——大家身材雖然同樣妖嬈,可是知青舞得拘謹,斯琴高娃卻舞得奔放感人,特別是她那訓練有素的眼神!
她平時不喜歡直視別人的眼睛,可在舞臺上卻能神采奕奕地用熱情的目光和觀眾交流!
由于文藝匯演,斯琴高娃和我們消除了很多距離。連隊的宣傳隊擁戴她做了藝術指導。
落難人憐惜落難人
我的同學小L是宣傳隊成員,她和斯琴高娃接觸更多。有一次,她神秘地告訴我斯琴高娃是有孩子的人,孩子不到3歲。她讓我悄悄注意一下,當斯琴高娃握著一個棕色的錢夾出神時就是思念孩子了,因為孩子的照片在那個夾子里。
當時不宜交流對親人的思念,斯琴高娃告訴小L孩子的名字已經(jīng)實在不容易。她沒有讓她看孩子照片,只說“我真想他”就收了起來。
小L家里有親人在政治運動中被鎮(zhèn)壓,比起“文革”落難的干部子弟,她更加卑微,只有在知青中低眉順眼,好好勞動。因為她喜歡唱歌跳舞,所以斯琴高娃對這個17歲的小妹妹很是友愛。有一次,她在宣傳隊里受了委屈,一路哭著跑回宿舍撲在炕上,知青們沒有一個追來勸導,倒是斯琴高娃跟著回來,坐在炕邊“小L,小L”地勸著。她不善言辭,只是撫摩小L的手,這很不像后來在銀幕上伶牙俐齒的她。
小曹“深山盼親人”
斯琴高娃自向陽渠之舞以后就不再親自拋頭露面了,但是她很想通過知青推出一件藝術精品。顯然覺得宣傳隊所有成員都不那么適于重點栽培,于是就在宣傳隊以外認真尋找,終于選中了北京知青小曹。
性格內(nèi)向的小曹不喜歡跳舞,只是個默默無聞的炊事員。在斯琴高娃到連隊之前,她如果非上臺不可時,很羞怯。斯琴高娃為了產(chǎn)生轟動效應,便避開大家在私下教她《白毛女》中“深山盼親人”這段高難度舞蹈,至于她怎么說服并訓練小曹,無人知曉。直到有一次文藝匯演,忽然報節(jié)目“獨舞,深山盼太陽,表演者曹月輝”時,才引起全連一片嘩然。
小曹上場了。斯琴高娃低聲清唱為她伴奏,有時“一、二、三、大、大、大”地為她數(shù)著拍節(jié)。17歲的姑娘光彩照人,也兼具斯琴高娃那樣的冷艷和嚴肅。她跳得認真而投入,簡直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小曹了。這個舞不同于造反舞或忠字舞,它是個柔美動人的真正舞蹈,從不跳舞的小曹動情起舞,把17歲少女無限動人的光輝展示得淋漓盡致。于是,我們又想起了淡忘的“藝術”二字……
小曹只跳了這么一次舞,就又當她的炊事員了。驕傲的小曹就只跳過斯琴高娃教她的那一個舞蹈。
和“思想反動”的人散步在五加河堤壩
斯琴高娃在知青中真正的朋友是一個北京京工附中的高三程同學,她們年齡差距最小。
程是我們知青中的大姐姐,心靈孤寂時喜歡寫日記。她用“黑暗”說社會環(huán)境,用“無望”說她的心情,還表達鄉(xiāng)愁一類的情感和對愛情的渴望。哪料這些日記被偷看告密,她被定為“思想反動”、“低級下流”的人。連隊開會批判她,公開她的日記,她拒不認錯,在一個黎明,居然雪上加霜地“逃跑”了。
“逃跑”就是不經(jīng)批準回北京??墒菑奈覀冞B隊到烏拉特前旗火車站,一天就只有一班長途汽車,天一亮,她就被抓了回來。如果是男生,這樣的罪過要五花大綁拳腳相加,對女生呵斥幾聲推搡幾下算很客氣了?;貋硪院?,她處境更為艱難了,沒人理她,還在會上言辭激烈地批判她。只有斯琴高娃像往常一樣,和她并肩散步。
暮色中,她們緩緩走在五加河的堤壩上,不知在交談什么。
后來……
有那么一天,我注意到斯琴高娃和明太沒有出現(xiàn),問起來才知道已經(jīng)回呼和浩特了。正像他們來時無聲無息一樣,走時也無聲無息……斯琴高娃成為紅影星是8年以后的事,后來她越來越紅。
當然,我很不了解她后來的情況,但是她在我心里是個挺親切的蒙族姐姐。我相信,在翻云覆雨喧嘩浮躁的潮流中,會有一些恒久不變的東西。
責編/達姍